论文交流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体会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特别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由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已从由单纯的计算机技能训练上升到全面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本人从事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十多年,自06年秋季起我省实施这一标准的以来,本人也感受到了新旧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了质的变化,现把个人的信息技术变化的体现小结如下:
首先,最重要的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变化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而且内容安排是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核心主线,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相互作用。我们信息技术老师在实施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了新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完全相合和真正统一。
回头看看课改前的信息技术教学,那时信息技术的提法是: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强调的是计算机的知识和计算机技能,教授的内容是计算机组成和一些常用的应用软件。我相信那时绝大部分学校信息技术课均是如此。虽然那时也开始提到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但安排内容没有真正反映课程目标,无法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其次,作为信息技术老师感受最深刻的是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明显变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实施,使我们的教学面临着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全面转型。很高兴的是在我们晋江市季延片区的课改交流中发现,我们的每一位信息技术老师在认真研究课程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探索并正在实施的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且能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很难能可贵的。
1、基本完成了从“以课堂讲授为主”到“以任务驱动和综合实践相结合为主”的教学转变。
现在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都能通过巧妙设计教学任务,将要讲授的知识蕴含于日常实际的任务之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而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要对任务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研究问题解决的方案,最后经过实践达到最终目标。
2、自主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全面展开。
自主探究学习是一种以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自觉探索完成学习过程为特点的教学模式,这对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方式是有巨大作用。现在很多老师在制作综合性作品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一般在学生已经掌握某个或某几个软件的作用方法后,教师就会向学生展示大量的成型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全面、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精美的作品。不过在使用这种教学模式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也就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协作学习教学是指将学生分成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学习项目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沟通、争论、协商,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选择、整合其他成员观点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与他人合作的技能。这种教学方式也正在信息技术老师中全面展开。
3、伴随导师制的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也得到全面尝试。
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对某个问题、某项专题或某一主题的了解、认识,且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研究、探索、找到方法、得出结论或规律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与导师制相结合,对课题研究有很大的帮助。当然有了导师制,真正的课题研究也才能真正得于实施,研究性学习就不只停留在口头和表面,同时,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对我们提倡的导师制是有实质内容和有补充的。
当然,要开展好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学还需要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课教师继续结合教学实际,勇于摸索,勇于创新,也要敢于实践。
最后,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施让
传统教师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老师角色带来新的挑战。从我们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材处理上,内容按排,任务驱动设计的实践证明了,我们教师角色是一位信息技术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和学生的合作者,学生实践研究的引导者。这些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老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计算机专业素质以外,还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反应能力而不只是以前的
以上这些都是伴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作为一名普通信息技术老师切身感受到的明显变化,这正是新课程理念给老师带来的观念和实践的显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