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交流
浅谈新课改形势下的英语听力教学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高中英语听力技能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听的策略、培养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听力能力的提高还必须建立在单词正确的发音基础上。学生必须掌握正确的发音,要有很好的语音知识,要能正确区分单词的重读、弱读、爆破及失去爆破,学会辨别句子的连读、节奏以及语调的变化。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从“听”入手进入实质性教学,无疑是进行听力教学最为通常且行之有效的训练手段。因此,我们必须从基础知识训练着手,打下坚实的听力基础。
1. 模仿性训练:
英语界老前辈许国璋先生有过一句话:把语音学好了,就会尝到甜头。让学生听录音带进行规范性模仿,接触标准规范性的语音语调,力求有一个较好的语音基础。掌握好单词发音、多音节词重读音节、英美语在发音上的区别。
2. 指导性训练: 指导学生听课文录音带,在听音过程中完成对课文大意整体的初步理解。
3. 理解性训练:
用英语解释生词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教师可根据课文的积极词汇的常用用法,来解释所遇到的生词或复杂的句子。英语解释一般是浅显易懂的语言或同义词,对学生来说应无太大的理解障碍。
4. 记忆性训练:
英语学习中的重要过程是识记。课文材料在较熟悉的情况下,反复跟读,印象深,记忆牢、语感强、提高快、效果好,是提高听力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从“听”进去到“读”出来,目的是培养学生有意识去捕捉语言信息。运用“跟读”形式,学生需要全力集中注意力,就有一个吸收(听清楚)-----储存(记忆语句、语音语调轻重缓急的体现)------反馈(准确完整地背诵)这一过程,整个过程集理解、记忆、表达于一体,是一次高质量的输出。许多专家、学者及老师给予“跟读”形式以较高的评价。
针对高考题型特点,强化听力技能
听力测试的主要形式有:对话理解、短文理解。对话理解是考查学生在一定的语境或情景中所表现出的快速反应、推理判断能力;短文理解则是在此基础上考查学生对一个结构比较完整、意义相对连贯的语段的理解能力,是一种高层次、有难度的听力测试形式。听力测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理解主旨要义;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尤其是时间、地点、数字、价格原因、目的、结果等;推断对话的背景、说话者之间的关系;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关于这类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加强学生以下方面的训练:
1.抓主题句、关键词,有利于语篇的理解。
主题句揭示整个语篇的主要内容。关键词指听力材料中的实词,抓主题句、关键词有利于对语篇的理解。
2.抓关联词特别是表示时间、数字、价格的关联词,有利于细节的理解关联词分为表示转折的 but ,however, yet, besides , moreover, what’s more,等、表顺序的first,second, then ,finally;表原因和结果的because, as ,for as a result ;表强调的indeed, in fact ;表时间的 before ,after, the moment, until, later, immediately和表年月日的特殊词quarter, a couple of days, eve, dawn ,day-break ,fortnight和易听错的数词如thirty, thirteen 等 。这些词对理解、把握听力材料的主旨和对文章的细节理解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在试题中占相当大的比例。这类题要求学生在听清、听懂信息的同时,还要对听到的信息做简要的处理,有的需要学生进行简单的数字运算、时间比较、内容筛选、同义转换、因果关系、深层推理等。
3. 抓说话者所谈论的话题、语气和措辞,有利于推断对话发生的背景、地点和对话者的关系。对话发生的背景、地点和对话者的关系的理解程度,体现了一个人对口语的理解能力。从说话者的语气、用词、和内容可以推断出说话者的背景、场所、和说话者之间的关系。此类对话多半发生在一些公共场所,例如:商店、图书馆、课堂、饭店、医院、邮局、银行、飞机上等,而说话者之间的关系也往往是非亲友之间的关系如:售货员和顾客、图书馆理员、与借阅人员、老师与学生、医生与病人等。
4.理解领会说话者的观点、态度及意图,做出合理的推断。
这类试题要求学生不仅要听懂录音原文的主旨大意,而且要求学生通过上下文的重要细节、具体事实,揣摩、推断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等,它主要考查学生在听力方面的综合素质。例如:
W. I love the beach when the sand is fine and the water is just hardly
making waves.
M: I prefer an angry sea. That makes me feel better whenever I’m sad.
Q: What does the man like?(A)
A. A stormy ocean B. Being sad C. Calm sea
有效的课堂听力训练步骤
每一种基础训练都应遵循三个步骤:听前预测、听中操作、听后迁移。
新版SEFC教材所体现的新理念和新方法让人耳目一新。从形式上看,该教材的听力理解部分有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填表和填图、判断题等;从体裁上看,有对话、新闻、采访、断剧和故事。这些内容时代感强,信息量大贴近单元主题,录音的语音语调自然纯正,是学生掌握英语语言和文化的理想渠道;但该部分教材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词汇量大,句型复杂,语速较快,如果教师的训练方法单调,则会让学生感到听力难、乏味而失去对听力的信心。为了提高课堂听力效率,笔者在训练的过程中坚持以下步骤:
1.听前预测
在听录音前,指导学生快速浏览所给的文字材料或图片(如果是测试题,则先读题,记住问题的关键词)。让学生根据所给的材料,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该材料进行合理的推测,并解释听力中将遇到的并对原文理解有影响的生词,其目的是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听,提高听时的注意力,并通过听力来验证自己的推测。这样,可引起学生好奇心,提高学生参与听力的积极性高。如:新版SEFC教材
Unit 20的听力是一篇很有趣的对话,讲述Grandmother和Grandfather从相识到结婚的有趣故事,这部分的训练题有:(1)要求学生根据录音内容将教材中所提供的六幅图片从新排序。(2)回答问题(3)听后叙述故事。笔者让学生在听音前就图片的内容进行叙述、推测、排序,他们的答案不尽相同,然后让学生听录音,看一看谁的推测与原文相符,这时学生“想听”的积极性很高,听得十分认真且愉快,听后很快就得出了正确的答案。那么,第二、三题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听中操作
在听的过程中,笔者指导学生做简要的笔记。做简要笔记的目的是在学生听懂材料的前提下弥补其记忆的不足,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地回忆起较为复杂的信息,最终把握听力材料的确切含义。那么,该记什么呢?首先是记录数字。数字的记录包括时间、号码、数量、速度、年龄以及各种计量单位等。重点记录这些信息的原因,一是因为命题者常针对数字信息设问;二是因为在同一篇听力材料中常出现多组数字,加大了学生的记忆难度。其次,记录反映情节的关键词。关键词对全文内容的回忆有很好的提示作用。怎么记呢?笔记应与听力过程同时进行,边听边记。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记录速度和准确度。因此,记录信息所使用的符号或词语应力求简短,这要求学生(1)能熟练地书写词语的缩略式和符号,如:月、表示星期的词汇,以及kg, km, mph, am, pm等 (2)如果要记录的词语没有缩略式,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力求达到简要记录的目的,如:记录关键词的前几个字母或首尾字母。例如:I’ve been waiting for you for about ten minutes. ( Wait—about –
3.听后迁移
对于简单、直截了当的问题,听完录音后可直接作答,但对于稍难的问题,学生可根据简要笔记来回顾已听信息,对所听信息进行筛选、推断、判断,最后作出选择。学生答完题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对所听内容进行讨论,让学生找出错题的原因和影响解题的难点,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取长补短,教师对此进行适当的讲解,学生应及时作好总结,尽量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另外,课后经常听、唱英文歌曲,看用英文报道的各种新闻或看英文电影,都是提高英语听力的有效途径。
总之听力训练是一项长期的教学要求,听力水平的提高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也并非课文教材加一些辅助材料就能解决的。但不断摸索听力教学规律,扎扎实实在时间、措施和训练上得到保证,就能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进步,基本上能够达到教学大纲和素质教育对高中生听力教学的要求。同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给自己创造一个“疯狂英语”的环境,那么一定能在未来高考英语听力中取得较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