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交流

浅谈如何处理好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过渡

发布时间:2008-01-10 作者:李朝阳 发布者:李宝尚 阅读 : 5109

浅谈如何处理好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过渡

初高中的衔接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学英语教学的一大难题。探讨初高中英语的自然衔接,是为了让大部分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教学,让大部分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让高中老师不再为学生成绩跟不上叫苦叫累,特别是在我校高一新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如何正确处理好初高中的衔接,尤为重要。

首先,我认为初高中英语的衔接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第一方面,课堂用语英语教学难度大。由于大部分学生语音、听力水平差,不适应高中教师用英语授课。甚至有一部分来自农村初中的学生因以前的教学过分强调笔头上的应试,忽视对学生语音、听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听力方面的基本技能差,给高中英语课堂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

第二方面,课堂教学起点高,难度大。因为高中大部分教师多年来没有从事初中教学,所以教学起点难免会比学生实际水平高。再者,为了适应高考应试的需要,教师会有意识地增加教学难度,这无形中会给刚升入高中的高一年学生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让学生感到畏惧恐慌。

第三方面,教学与考试脱节。由于高一年选用的大部分练习和试题过分强调与高考接轨,试题生词多,难度大,跟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差甚远。这样反而不利于考察学生的现有水平,反而让学生认为“读书(课本)无用论”“一味钻难题”,结果不重视基础知识掌握,真可谓“拣芝麻,丢西瓜”。

第四方面:教师现有的知识结构与新教材要求可能脱节。由于初中英语容量较小,内容较为简单;而高中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后采用的北师大的课本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很多教师没任教过初中,对初中英语的知识结构只是粗略地了解,没有进行细致的研究和探讨,更没有在教学中实践,这样刚一入高中的学生被我们的高中老师以自己理想的授课模式上课,这就造成了脱节,使得学生学如“雾里看花”老师教得“事倍功半”。

针对以上四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初高中衔接,增强学生信心,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应用英语交际能力,应引起我们广大英语教师重视。我觉得我们应该处理好一下两方面。  

 一、    破除旧观念,倡导好习惯
   
高中三年的英语学习用一个学期甚至更多的时间来狠抓过渡关,是完全必要的,因为正确的良好的语言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的高中学习,对他们的大学乃至走上社会都会大有益处。从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看,应试教学仍难以排除。不少以高分通过中考的学生并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际掌握的英语技能与新课标的要求有相当的差距。中考到我们学校的学生的英语成绩很多都是130以上的,可是在日常的教学与沟通当中,可以发现不少学生其实是名不符分,具体体现在口语表达不畅,词汇量不够,阅读能力不好等等。从初三到高一正值学生归纳、逻辑推理能力日趋完善,演绎推理能力开始迅速发展的时期。经过题海训练进入高中的学生很容易产生这样的错觉:多做选择题是学好英语的捷径。他们往往根据仅学的几条语法规则演绎推理出许多别扭的英语句子来。这种思维定势若不花大力气及时调整,随着学生智力的发展,负迁移作用会越来越大。
   
要引导学生改变原有不正确的旧观念,树立正确的语言观,首先应该尽快树立起任课教师的威信。教师高尚的道德品质,纯正的语音语调,流利、地道且易懂的口语,交际化的教学手段,广博的知识和高水平的教学能力与教学艺术,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多对教师指导的正确性深信不疑,从而产生为交际而学英语的新的兴趣和动力。 
   
要做到这一点, 第一,教师应该认真学习,研究初高中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地把握教学起点和课堂容量。

初高中英语教材都是以“单元式”编排,在语法上采用“循环式”在词汇上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这种编排为初高中衔接创造了条件。同时教师在一起始阶段应深入初中听课,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为更好把握高中教学起点和难度做好铺垫,我们知道教学起点应是面对大部分学生,不能盲目提高,课堂容量应适当,特别在语言与教学中应把握好尺度、适度地引伸,若太多会造成学生消化不良,还会引起教师因讲不完知识而导致拖课,补课等不良习惯。

第二,注意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大部分教师都感觉到初中课堂热闹、活跃,而高中英语课堂上学生不爱开口,我想,这是由于高中教师过分注重语言点的讲解,课堂变成教师“一言堂”,使学生认为上课只要带一支笔和一本笔记本就行,这样的课堂没生气,不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想方设法使课堂活跃,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教师应收集反馈信息,加强教后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古人云:“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师只有经常不断收集学生反馈信息,不断思得(学生得到什么)、不断思效(教学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思改(还有哪些有待于改进),这样才能尽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师生更好地配合
   
二、    转变思想,重视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
   
过渡阶段的教学并不是让学生把初中学过的语言知识再复习一遍,而是要体现出教育思想的转变。一般来说,教师可以从语音、听力、值日报告、阅读、书法与写作等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训练。
   
正确的语音语调有助于交际的顺利进行,也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加强记忆效果。让高中生反复地朗读音标会弄得枯燥无味,可采用多种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其中之一就是选用绕口令作音素对比练习。再选用一些节奏训练材料(如短剧)让学生朗读或背诵,不但能纠正发音,使学生熟悉英语的节奏,还能增强语言的音韵感,领略到英语诗篇的意境美。这样的语音训练可以每周在课内进行23次,每次约5分钟。在课余的时间教唱英语歌曲,也是训练语音的一个好方法。
   
语音训练与听说训练是密切相关的。教师用英语讲授,是培养学生听力的最普遍的方式。要尽量让学生多听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说英语。从高一上学期起,就要选用内容浅易、语音纯正、语速适中的成套录音材料,开始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听力训练。听力训练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因此分散进行比集中于一节课效果好。每次训练最好不超过15分钟。
经常听情景对话,能激起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欲望。而值日报告可以给学生提供口头交际的实践机会。每节课开始时可让1-2名学生做1-2分钟的小演说或对话表演。要求学生经过准备,用学过的结构简单的英语介绍周围的事物,叙述本人的经历或谈论学校生活等。教师对报告的语病要采取宽容态度,只有在妨碍交际时才提供帮助,旨在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口头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初中学生学习课文大多采用从单词到句型再到篇章的顺序。因此许多学生阅读文章时一见生词就查,养成了逐词阅读,逐句分析、翻译的习惯。高中的课文教学,要着重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迅速而正确地获取书面消息的能力。过渡学期要教会学生如何预习课文,如何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如何通过浏览(skimming)了解课文大意,如何以寻读(scanning)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等。对课文还要引导学生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回到整体,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去理解。此外,为了保证一定的泛读量,有必要布置统一的阅读材料,可以是可读性强的小说,或者报纸等。规定每天必须完成的页数或者篇数(可逐步增加),定期考察。
   
写的训练首先要补好书法课。书法练习在加强美乐、培养学生的耐性、毅力和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许多高一学生尚未掌握英文书法的基本要领,甚至养成了不良的书写习惯,考试时候经常由于书写而失去了相应的分数。书写的训练可以临摹字帖,也可让学生互相对比,重要的是教师应该进行检查,一个礼拜检查两次。这样坚持一学期后,人人都过了关。其次是抓写作入门训练。同学中最常见的毛病是滥用逗号和写残句,原因是缺乏英语的句子观念和语言意识,因此这个阶段我们就重点要求学生老老实实写好短小的简单句,能连贯地写出3-5个简单句,简述一个自己熟悉的话题。
   
总之,过渡阶段的教学要把学生引向为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学英语的轨道,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形成新的定势。教材中安排的语法项目(时态、构词法、定语从句等)应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自然地、逐步地掌握和巩固。有的教师在刚开始总是担心学生的语法知识不够,难以应付考试,于是旁征博引,越讲越细,还用大量的选择题强化训练,一课一考。这样做很可能立杆见影,但是学生却被再次导向语法规则的旋涡,容易受到规定性语法观念的束缚,从长远看得不偿失。实践证明,根据课本所学的句型和语法适当补充汉译英和造句练习,加强听写训练和测试,多是行之有效和值得提倡的。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