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自评报告

发布时间:2007-09-15 作者:办公室 发布者:李宝尚 阅读 : 27045

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自评报告

 

                        南安国光中学                   20079

 

国光中学是南安东北隅的一所农村中学,由著名侨领李光前先生创办于1943年。1956年被福建省教育厅确定为省重点中学,1961年按照校主的意愿,学校由国家接办,1982年重新定为省重点中学,1996年晋升为福建省普通中学一级达标学校,是全省第一所一级达标的农村中学,被《福建日报》誉为“侨乡第一校”。2003年被确认为福建省首批示范性高中,2004年被确认为“福建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单位”。

国光中学原为完全中学,1999年秋根据南安市人民政府的决定,在全市率先完成高初中完全分开办学的改革,成为一所农村独立高中。现有三个年级,学生2889名,有教职工227名,其中专任教师197名,有高级教师43名。学校占地135亩,校舍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校园景色优美怡人,是一所花园式学校。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是党和国家向基础教育提出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学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大政。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来,我校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先进培养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人才的基地和摇篮。当前正在以“创全面发展之优,示素质教育之范”为指导,积极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现依据《泉州市普通中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实施方案》规定的标准,对照我校的工作实际进行自评,请予督查评估。

 

C1 办学思想 [标准30分 自评30]

学校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不断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先后制定《实施素质教育十项工作准则》、《国光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十年规划》、《课题管理方案》、教师发展性评价》等方案及改革文件。学校确定了“育人为本、教学为主、科学管理、深化改革,五育和谐发展,全面提高质量”的办学思想。以正确的的办学思想设计教育教学活动,规范办学行为,定期对学校各方面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和调整,实现学校全面和谐发展。

 

C2 班子素质 [标准30分,自评30]

学校认真执行《教师法》、《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保障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依法治学,以德治校,形成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

现任校长黄飞跃系教育管理硕士、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具有明确、清晰的办学理念,能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起积极的引领作用。

班子成员基本素质好,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能独立履行岗位职责;具有务实、创新工作精神,能不断推广先进教育经验;师德高尚,作风民主,廉洁奉公,能深入教育教学一线,为师生排忧解难,全校教职工对班子的工作满意度高,家长社区认可度高。

 

C3 机构设置 [标准10分 自评10]

根据省编办和教育厅的有关精神,学校执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健全各类机构设置。学校有支部书记一人,校长(兼副书记)1人,副校长3人;校工会设主席1人(兼)、副主席1人;校团委会有专职书记1人。行政职能部门包括政教处、教务处、教科室、总务处、保卫科、办公室。各机构都有岗位责任制,做到职、责、权分明,每个干部都能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尽其责、善其事,有较高的行政效率。

 

C4 运行模式与效益 [标准30分 自评30]

我校依法实施校长负责制,校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行政工作全面负责。

学校注重发展的规划建设,2003年学校制定《学校十年远景规划》,并建立监控机制,对规划进行分解,落实到每一个时间段和每个部门,有效地保证规划的落实。学校管理信息传递与反馈渠道畅通,运行效率高。

各处室职权清楚、分工明确,上传下达及时、准确,令行禁止。校园内设置各类意见箱,经常性地召开教职工、学生、学生家长座谈会,及时征求他们对学校管理与建设的意见,反馈渠道畅通,问题都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

学校充分发挥校务会议、教代会和教育工会等组织的作用,每学年召开一次教代会;学校的重大决策、改革均由教代会代表审议通过。

学校严格执行各级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校务公开的规定,成立校务公开领导组,并设立监督组和事务组等校务公开机构校务公开的程序规范、公布及时、整档规范,群众对学校的校务公开工作满意,在历次校务公开检查中都得到好评。学校是南安市“校务公开先进单位”。

 

C5 制度措施 [标准30分 自评30]

优良的师风师德是现代化学校师资队伍的重要标志。我校历来重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通过不断实践、总结,学校逐渐摸索出提高师德水平的内外两条途径,除了加强教师自身对职业道德的体认,也不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制度建设。

多年来,我校不间断地进行师德教育,常年开展学习《教师法》和《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活动,并先后组织了“学习《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素质教育大学习大讨论”、“实践《公民基础道德准则》座谈会”、“素质教育再学生、再讨论”、“学习胡锦涛同志在教师节上的讲话”等学习活动。在加强学习的基础上,也注意树立先进师德典型,开展“学先进、树师风”的活动。同时,学校不断完善有关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制度建设,先后制订了《实施素质教育十项工作准则》、《党政廉政自律规定》、《专任教师师德承诺》、《行政职工承诺》、《教职工工作学习纪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经常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在评先、晋职、晋级对师德不合格者实行“一票否决制”,有效地约束了教职工的行为,提高了师德水平。通过学习活动,干部教师逐步树立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以及正确的价值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师生观,增强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增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

同时,学校采取有效措施对教师师德的检查、考核与奖惩,有效地提高了整体的师德水平。从2006年起,学校每年设立校级“师德奖”,对于一年来师德表现突出的教师予以一定的精神与物质奖励。

 

C6 师德水准 [标准30分,自评30]

通过师德教育,我校教师的师德素质和精神面貌展现新的风采,他们坚定地选择了为乡村教育事业奉献终生的道路,在比较艰苦的条件下努力工作;全校广大教师忠诚人民教育事业,认真执行教育方针,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努力学习,执着追求,探索创新;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并遵守《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的良好师德得到弘扬;广大教师淡泊名利,不搞第二职业或有偿补习,多年来没有发生体罚学生的现象。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受到各级表彰的先进模范人物,其中有泉州市“三育人”先进个人、南安十佳职业道德标兵,还有省市县的劳动模范、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教师。今年,我校谢婉彬老师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巾帼建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这集中代表了我校教师的集体形象,是我校师德建设的楷模。学校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与每位学生家长联系、沟通、交流,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C7 培训工作 [标准30  自评30]

教师继续教育以校本培训为主,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培训为辅,强调每位教师在自己专业岗位上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近几年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加大校本培训力度,教师培养取得一定成效。

学校对每个教师专业成长实行分层达标管理。(1)造就一支符合时代要求,能发挥示范幅射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是师资队伍建设核心工程,学校采取各种切实有效措施为中青年教师的工作、学习和成才拔尖创造条件。(2)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强化全员继续教育:作为福建省首批示范性高中,我们重视教师学历的提高,通过学历提高来增强教师素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学校在本科达标的基础上,采取措施鼓励教师攻读研究生课程。(3)加强新教师培养:新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希望,抓紧青年教师尤其是新教师的培养是学校的一项突出的战略重点,学校制定《新教师结对培养计划》,规定老教师或中青年骨干教师必须与新教师结对帮扶,学校组织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与新教师结成“师徒”关系,由他们对新教师进行“传、帮、带”,让新教师实施“一年入门,三年合格,五年胜任”。(4)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全员培训,努力抢占现代教育的制高点,针对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中迫切需要内容,在针对性组织竞赛与培训,取得良好效果。(5)重视教育资源整合,学校由教务处主任组织一批信息技术素养较好的教师组建学校教育资源建设小组,为他们每人配备有一台手提电脑来建设学校教育资源,同时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6)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各级教育教学培训、研修、学习和交流,近两年先后选派近50人次参与新课程国家级、省级培训,2006级、2007级高一年新课程实验教师全员参与泉州市新课程学科培训,全部实验教师都做到“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学校鼓励教师参与省、市各学科教研活动或教学观摩,为参与培训或教研活动的教师提供时间和资金保证。

 

C8 培训成效 [标准30分 自评30]

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活动,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90%以上专任教师能适应高中单科循环教学,能担任相关学科的选修课教学工作;教师教育观念,课程执行力接近新课程目标,课堂教学优良率达到80%,合格达100%;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有30多人,20多人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初步形成一批研究型教师,并在教育科研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100%教师完成继续教育要求的学习进修时数。

 

C9 教师工作评价 [标准30分 自评30]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工作评价,根据导向性、激励性、发展性原则,先后制定《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实施办法》,建立教师增殖性评价体系和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每学年对教师全面考核评价一次,通过教师自评与他评,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与职务评聘挂钩得到许多专家、同行认同。

 

C10 德育环境 [标准30分 自评30]

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和《中学德育大纲》、《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等一系列德育文件和法规,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学校在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中,形成的国光中学办学思想,即“以人为本,重在发展,追求一流,服务社会”,就把“育人为本”放在先导重要地位。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开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大讨论,更加坚定地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

近年来,我校根据“一部立体教科书,一所绿色学校,一个温馨家园”的思路,设置德育宣传长廊、建升旗台、教室走廊墙壁贴瓷砖名人条幅、竖雷锋雕像和名人头像,购置校园广播系统和校园电视台等电教设备和多媒体设备, 德育常规硬件配置完善,能充分发挥各项设备和设施的宣传教育功能,舆论导向正确。对校园进行绿化、美化、净化和人文化建设,建花坛、种植花木、建造喷泉、亭子、污水处理厂,使校园成为环境优美的风景区,创设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校环境体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

学校主动与当地村镇、公安、法院、企业等社会各界沟通和联系,召开座谈会,成立关工委,建立家长学校和各年段家长委员会,设置家校联系卡,每学期每位教师对每位学生进行一次以上家访,寄发家教材料,形成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紧密结合,互相交流、互相促进的德育工作网络。学校积极开展社区共建活动。组织开展社区服务、科普、交通安全宣传、街道文化活动、“世界环境日”活动等;参与梅山镇光前东街文明片区创建活动;开展军民共建,进行智力拥军,得到73146部队官兵的好评;学校严格执行《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的暂行规定》,建立了校园特别管护区,聘请南安市公安局黄建辉副局长担任法制副校长,指导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建立规范的校园管理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了预防学生违法犯罪的工作机制。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互相交流,形成育人的合力。

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校严格执行省颁课程计划,不随意增减课时,严格控制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C11 德育队伍 [标准10分 自评10]

学校注重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建设,该学科老师配备足,有泉州市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各一名。思想政治课开足开好,课堂质量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时事政策教育(如班会课、国旗下讲话、多媒体演播等),充分发挥德育主渠道作用。多名教师被评为省市思政课优秀教师,或参加省市组织的说课等教学技能竞赛获得优异成绩。许多学生撰写的政治小论文和演讲在市级以上的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各学科也注重改进教育教学形式,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陶冶结合起来,取得较好成效。

学校德育工作在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形成一支以政教处、团委会、班主任、政治教师为主,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德育骨干队伍。德育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校务会议把德育工作摆上重要议程,学校工作计划强调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几年来相继建立健全《德育工作岗位责任制》、《值日班制度》、《先进班集体评选条件》、《学生奖罚制度》、《班主任职责》、《年段长职责》、《进一步帮扶转化后进生的意见》等一系列德育常规制度。教代会通过的《教师建设规划》把师德状况和德育工作实绩与教师评优、评先、评定职称直接挂钩,进一步强化了德育工作的表彰奖励和评估机制,调动了广大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并形成德育合力。

学校十分重视家长、社区的育人作用,充分挖掘、发挥社区的教育资源,增强德育队伍力量。

 

C12 德育课教学 [标准25分 自评20]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根据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新形势、新情况,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一方面充分发挥课堂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规定的教材进行教学,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情操陶冶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注意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努力开展和组织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有益活动。“三校”建设、值日班制度、学雷锋活动月、法制教育月、“爱心助学”、“用光前精神培育新人”等教育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初步形成了我校特色。

几年来学校立足乡情、侨情,突出侨校优势,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创建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德育设施。我们在校园中心兴建“光前纪念堂”,光前纪念堂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现已被确定为南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有整体规划、体现教育性。校园显要位置上设置了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勤奋、严谨、团结、进取”校风要义等内容的德育墙。校园绿化、美化、园林化。体现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的花园式校园成为一部立体的教科书,学生置身其间受到良好的熏陶和影响。

学校充分利用德育基地和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开展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举行以“爱我中华、爱我国光” 、“今日我因国光而骄傲,明日国光因我而自豪”等为主题的各种活动,寓德育于学生的喜闻乐见之中。每届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就是讲校史,讲陈嘉庚、李光前的爱国爱乡、兴学育人的精神;第一次活动就是组织参观光前纪念堂,参观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中心、“生物标本馆”、实地领略花园式的优美校园,为德育开辟出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的通道。在这条通道上,爱国先贤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在弘扬光大,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在形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立爱国之志,学建国之才的积极性。校长、分管德育工作副校长能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加强对德育课、主题班会课的指导。

 

C13 班队工作 [标准15分 自评15]

学校历来重视校团委、学生会及班集体的建设。良好班风是良好校风的基础,学校十分重视班级建设,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班委会、团委会,制定班级公约,实施自评互评的综合素质评价,初步形成自主管理,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校党支部认真实施党建带团建的工作,将团的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选拔优秀青年教师配齐团委领导班子,为团的工作提供各项办公设施,为团的工作全面开展提供了可靠保证。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及团委指导下,学生会、班集体建设卓有成效,校学生会按期换届选举,有自己的章程,有办公地点,能独立开展工作,校团委介入班级两委的选配工作,认真做好对学生干部的考核工作,使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得到加强。学校利用班团活动时间、暑期学生干部夏令营对团委、学生会、班级两委干部进行岗位培训。学生干部素质得到加强与提高,能够配合学校中心工作,成立校督导队,开展学生自我管理,开展每年三月份的学雷锋活动月活动,四月份法制教育月活动,纪念五四运动,建党、建军、国庆等活动,组织好每年一届的艺术节活动。

 

C14 德育活动 [标准20分 自评20]

我校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制订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实施细则,明确提出了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具体要求,并在每学期的德育工作计划中有重点地提出具体实施步骤。建立和完善《国光中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比制度》,并针对各年段具体特点、分层次突出重点,高一年侧重加强对学生纪律意识和文明礼貌教育。高二年学生有侧重地加强心理辅导和意志品质锻炼,对毕业班学生则强化人生价值、社会奉献教育。学校成立了模范评比督导组和年段检查评比组,每天检评行为规范并定期进行总结和反馈,把班级行为规范评比总分作为评定文明班级的必备条件。通过几年努力,行为规范已真正内化为我校学生的自觉行为,我校先后获得省“五无”学校,泉州市贯彻日常行为规范先进单位、省文明学校荣誉称号。

学校制定了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实施意见,大张旗鼓地宣传“纲要”内容,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悬挂在学校显要位置上,时刻规范着师生的行为。学校从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出发,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切实开展“五爱”教育。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出板报、讲传统美德故事、观看电视片、举办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组织读书教育活动等形式,形成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灌输与体验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德育运行机制。

学校建立健全了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评价制度。制定了“国光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袋,动态地体现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过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

 

C15 课程管理 [标准40分 自评38]

学校严格按省颁课程计划开足课程,开足课时,创造性实施课程计划。高中新课程实验准备及实施阶段,福建省教育厅颁布了《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等一系列文件,这是我们实施高中新课程的基本准则,在新课程实验的探索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指导意见》、《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Ⅰ课程开设指导意见》来设置学校各个学段的课程,除生物学科因师资紧缺在高一年暂时无法开设以外,其余课程均按要求开齐开足。高中新课程的“亮点”——研究性学习、通用技术等课程均有足够的师资和课时保障。

加强学生用书管理,学生用书一律由教务处依据省教育厅用书目录及泉州市高中新课程教材选订机构选定版本来订购,学生教辅一律根据学生自愿选购方式来组织征订,不违反规定组织学生订购新华书店提供用书目录外的学习辅导资料。

学校重视教育教学信息资料管理,逐步建立了学校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料库。广泛发动教师参加资料库的建设,疏通教育教学资料收集、分析和使用的渠道,依托学校的信息资料库,建立教学资料中心,并通过学校局域网进行共享,确保教师能迅速地获取所需资料,为教育教学提供服务。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文书资料定期收集、整理、归档,专人负责,专橱存放。

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均按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要求来配置,实验室配置符合标准并根据高中新课程实验各实验学科需要及时增添设备,新课程增设通用技术学科所需要设备也及时增添,学校又投入近50万来更新所有教室多媒体设备中的电脑部分及更新信息技术教室,新课程管理系统也及时购置并投入使用,为新课程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主任,分管教学、教研工作副校长为副主任,包括校务会成员、教研组长、省级学科带头人在内的“国光中学课程委员会”,负责学校新课程实验方案的制订,为学校新课程实验的决策、执行、监控提供理论指导、专业支持和咨询服务,对学生进行选课指导,对新课程实验进行阶段性和终结性评价,在认真执行国家课程的同时,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选修完成必修的6个学分。

 

C16 教学常规 [标准40分 自评40]

学校每学年均制定工作计划,坚持课程结构改革,把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优化教学过程,加强实验课教学,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等作为学校总体教学目标。教务处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制定比较详细的教学工作计划和实施意见,并根据省教育厅颁布的课程计划及本校师资情况,妥善制定《课程安排表》,合理编制课程表。各学科教研组根据教学工作计划,结合学科教学和教研的实际,制定出每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把理论学习、教学常规、教育科研、进修培训、公开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等教研工作落实到每一位教师。各备课组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安排好教学进度表,送教务处存档,以备教学工作抽查,备课组老师人手一份,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调整进度。

根据《福建省普通中学教学常规管理暂行办法》和《南安市教职工管理暂行规定》的精神,教务处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学监控,建立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处室主任经常深入备课组参加集体备课和到课堂听课,了解教师备课、上课情况,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否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平等互动师生关系的教学方式。每学期由教务处定期组织教研组长检查教师教案撰写情况,评选符合课改精神的优秀教案,由学校组织优秀教案展示并发给证书给予表彰,做好检查记录;组织行政干部、年段长抽查学生作业,检查作业量及批改情况,做好作业批改记录;每学期召开一次由各种类型学生参加的学生座谈会,对教师教学、班主任工作及时反馈,做好座谈会记录;规定教师每周至少听课1节以上并做好听课、评课记录。以上记录由教务处收集归档,作为教师学年考核及职务评聘、晋升的评估依据。

严格执行教育部及省教育厅有关“减负”规定,按课程标准和省颁课程计划的要求控制周课时总量。学校不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要求教师注意控制作业量和考试次数,不对学生进行考试成绩排队,不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业及教师教学质量唯一标准。

 

C17 课堂教学 [标准40分 自评40]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在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的课堂教学,学校为所有参与高中新课程实验及尚末参与实验的教师均订购一本学科课程标准,并通过校本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在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正确使用不同版本教材及教学辅导材料,保证课标精神在新、旧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得到贯彻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引导教师正确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突出学生主体,关注个体差异,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来实现师生互动,活跃课堂后气氛,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更好落实课标要求。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各级调研活动的专业引领来推动课堂的变革。

以“创新教学模式与转变学习方式”为主题在泉州市范围内率先开设面向全市教学公开周,本次“高中新课程教学公开周”活动期间,计有来自泉州市各县(市、区)的惠安一中、安溪一中、晋江一中、石狮一中等19所学校的203位教师,及本市的南安一中、侨光中学、华侨中学等25所学校的249位教师,大家对本次活动普遍给予好评,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充分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对课标理念及教材处理普遍较好,板书设计规范,又能恰当使用媒体来辅助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善于捕捉生成性资源等;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师、生合作良好,课堂气氛和谐、活跃等。从收上来的听课评议表统计,优良率达到90%以上。我校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形式和师生互动方式有明显变革。

 

C18 体育与健康活动 [标准20分 自评20]

学校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校成立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在校务会的领导下指导学校体育工作,做到期初有计划,期中检查落实,期末有总结。按《课程标准》认真上好体育课和健康课,注意室内理论课和室外实践课相结合,坚持“两操一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以上的活动时间。学校重视体育训练与竞赛,现有田径、女排、篮球、乒乓球、象棋等多个训练队或体育协会。其中女子排球是我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是福建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多次在省市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学校每年都举办校运会,迄今已有48届。学校运动场内有400标准环形跑道,跑道铺设塑胶。运动场内,设有标准篮球场3个,排球场3个,足球场1个。有体育馆一座,体育器材室1间(总面积80M2以上),器材按《福建省中学必备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一类标准配齐。器材设备齐全达标,器材的添置、存放、出借手续等管理规范,并向学生开放,器材使用率、完好率高。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课严格考勤,做好考核、《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卡》登记制度。

 

C19 卫生保健 [标准20分 自评20]

在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方面,始终如一做到期初有工作计划,期末有总结,平时抓落实,检查有记录、反馈。学校成立卫生领导小组,指派一位副校长分管,长期将预防、保健、医疗、等工作融为一体,有得力措施,配合年段的《规范》评比,协同总务处、政教处、生管组、卫生室每季度定期检查卫生与安全工作,并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对食堂的食品卫生进行监督和管理,卫生工作纳入班级评先的常规管理。卫生室人员苏玉美老师 02-03学年度参加“学校卫生骨干人员国家级培训” ,06-07学年度被评为“福建省中小学校卫生工作先进个人”。

学校把全体学生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二课二操一活动”的时间有保证,过程有督导,结果有评比反馈。课间操及课外活动历来倍受学校领导重视,每天行政人员轮值督促,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有保证,并安排体育组老师轮值指导。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育合格标准》,按要求严格训练,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片,配合每学年度卫生防疫部门的中小学生常规体检,并及时对体检结果建立健康档案,为学生升学、就业、参军等提供原始资料,通过数据分析,把存在问题第一时间向班主任反馈,以便和家长沟通,让学生进一步诊疗,安心学习。

学校有专用医务室及二名校医,按示范性高中的标准配备医疗器械。每学期拨给专款购买日常药品,并设有夜间医务室,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服务,做到小伤小病不出校门,常规检查可自行解决。

认真开展健康教育,贯彻《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每学期由医务人员、生物组老师或心理咨询的老师开设健康专题和心理辅导教育课,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渗透人与环境,人与疾病等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弃除随地吐痰坏陋习》、《如何预防感冒》、《防治贫血》、《如何克服考试怯场心理》等。结合年段的规范比工作,一天两次的眼保健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用眼习惯,结合每年的“防近周”、“预防艾滋病日”、“爱牙周”等开展活动,印发宣传材料,出班报等形式,普及卫生科普知识,做好常见病的宣传和预防并举,开设讲座,结合时节为学生提供中药汤饮用,达到防治结合的目的。学校大力为教育教学发展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基本达到:绿化、净化、美化。我校已连续九次蝉联福建省文明单位。

学校不断改善学生生活和学习环境, 教学楼各层男女卫生间每天早晚由专人负责洗刷,定期喷洒消毒水,卫生间还安装自动冲水马桶,确保教学环境的整洁。学生宿舍的工作做得更好,同学天天清洗卫生间、打扫宿舍、走廊,每周各宿舍内务大整理,各楼还开展“文明宿舍”的评比活动,使学生的居住条件更加符合安全、卫生的规范管理。教室的采光、照明、课桌椅的摆设、座位的安排和多媒体安放位置等都考虑以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安全为前提。为了使校园整洁、美观,除了绿化校园,搞好卫生工作外,学校还重视育人环境的美化。在绿荫树下摆放石凳,为学生的课外休闲学习提供方便。生活用水由镇自来水公司提供。教室及学生宿舍的饮用水则采用刷卡服务,为全体师生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矿泉水。

学校卫生医务人员充分利用各个不同季节对学生开展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等卫生常识的教育。专题讲座有:《青春期卫生》、《常见食物中毒及急救方法》、《防治贫血》、《科学用脑,预防学习疲劳》《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讲座》《甲肝、结核病等防治知识》等。积极主动配合上级卫生防疫部门,做好食堂的食品卫生的监督和常规检查,把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食品、不卫生的行为习惯消除在萌芽状态中。宿舍有专职的生管人员,按时管理学生的日常的饮食起居,实行半封闭式管理,各幢楼有独立铁门,实行严格作息时间管理,星期六、日也照样安排值班,确保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结合年段的《规范》评比工作,一天两次的眼保健操,做到上午第一节下课铃声一响,立即播放眼保健操,由当堂课任负责督促落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用眼习惯,保证教室的用电和足够的光线,为学生营造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结合每年的“防近周”开展活动,印发宣传材料,制定“防近措施”,出班报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爱眼常识。近几年,高考体检,良好视力保持率在82.6%

 

C20 艺术课教学 [标准15分 自评15]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加强艺术教育的常规管理,根据省颁课程计划设置艺术欣赏必修课,按课程标准和规定的教材进行教学,保质保量地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同时,加强艺术教育的教改教研力度,以学科教学为轴心广泛开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教学的多样化使得教学效果良好。我校艺术馆内,有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各1间(每间90 M2),梯形教室1间(250M2),均配有多媒体教学系统。学生画室,书画展览室各一间,教室及教具有专人管理,使用率高。学校现有音乐专任教师2人、美术专任教师3人,能满足学校艺术教育需求。学校与南安市美术学院长期建立共建,充分利用学院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及学生伤口展览。艺术教学成果显著,每年均有一批学生参加竞赛获奖,考入大学艺术类考生居泉州市前列,成为学校办学特色之一。

 

C21 艺术教育活动 [标准15分 自评15]

学校现有管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美术兴趣小组、器乐队等多个艺术活动小组,学校注意发现、选拔有特长的学生加入,并进行指导,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各小组有专门指导教师,做到有计划、、有地点、有制度、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配有专门的教学教育、欣赏的图书、声像资料。我校每年举办一次艺术节,至今已连续成功地举办了12届,平时也定期或结合重大节庆日开展迎新年、迎新生、奖教奖学、参加市广场文化艺术节专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校园的艺术氛围浓厚,学生审美情操和创造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发展。

 

C22 信息技术教育 [标准30分 自评28]

我校能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全员培训,率先在每间教室配备“三机一幕”等多媒体设备,并建有以网管为中心的千兆主干校园网,校园内有完整功能的分区,即千兆光纤主干校园网、办公子网、教学子网、图书馆子网、教师备课子网。网管中心有网络版的K12资源库和K12建库王、考评王及腾图软件,教师电子备课室安装有电子备课系统、Authorware、几何画板、凯迪、VBFlash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平台,教师能根据课程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素材,制作适合于学科教学的课件,建立了学校教学资源库,在学科教学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研究,中央电教馆立项的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之研究》已经通过结题验收,省电教馆立项的课题《教育技术促进中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也已通过结题验收。这些课题的研究目标都在于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校园网设备齐全,功能较强,网络教室为学生研究性自主学习提供了保证,学生可通过校园网进行预习、复习、自测、模拟实验伦理道德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通过校园网上互联网。

 

C23 研究性学习 [标准30分 自评28]

20008月,根据教育部20011月印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和福建省教育厅印发的《福建省普通中学2000-2001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结合本校办学实际,我校制定了2000-2001学年的《“小课题研究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并于20009月开始试验实施。成立《研究性学习行动研究》教育科研课题组(泉州市立项课题),对课程实施工作展开研究,在这一年的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参照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指南》,修订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对课程目标、课程原则和课程实施过程设计进行了具体规定。同时制定了《研究性学习小课题申报办法》,出台《国光中学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20069月,随着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全面实施,我校又出台了《南安国光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编印了《南安国光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手册》,成立了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对导师指导力量、课题安排、教室调配、设备利用、工作量认定和管理考核机制进行协调和规定;建立了较完善的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制度。

我校的研究性学习采用学校提供研究方向,学生自主选题,并向教务处申报备案。教务处于学期初把教师拟指导的课题方向整理向全体学生公布,发动学生申报课题。研究性学习活动形式多样,涵盖了工农业生产、科学、人文和科技前沿等方面的内容。我校在高一、高二全面开展研究性学习,全体任课教师均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活动。随着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全面实施,我校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之一,正进一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C24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标准10分 自评10]

我校积极与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并实施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的完善制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列入课程,有课时保证。校内有南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光前堂,并与73146部队、泉州海交馆、南安郑成功纪念馆、雪峰农场、竞丰村等单位共建长期稳定的校外基地。社会实践已形成序列化、制度化:高一年学军,开展国防教育;高二年开展学工学农活动;高三年开展社会调查、考察活动。同时,把参加梅山镇文明小区建设作为社区服务的主要形式,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街道文化活动、科普宣传、环境卫生整治、志愿者活动、慰问孤老等社区服务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学校每周安排一节的班团日活动课时间,各班级充分利用并自行组织开展各种服务活动,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应填写在《国光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中,由相关部门进行考核,资料档案管理。

 

C25 劳动与技术教育 [标准10分 自评10]

学校把劳动与技术教育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在新课程实施前按要求开设有《识图与制图》、《花卉栽培》、《实用化工》等劳技课,新课程实施后开设《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并开发具有本地特色和区域特征的校本课程。学校配有专职《信息技术》教师5人、《通用技术》教师3人并在校外聘请部分兼职辅导员。

学校在泰华楼设有“劳技教育中心”和“科技活动中心”,并在校外有“万祥兴果林场”,“竞丰万鸡场”,“雪峰华侨农场”、“南安工业学校”、“教育服装定点厂”、“蓉中石化油厂”等劳动与技术教育基地。

学校设有技术教研组,并开展科学研究、教学研究和考核评价工作。近年来该组有多篇论文在各级刊物发表,有一个已结泉州课题和一个立项的南安课题,并在国家、省、市范围内开设多节研究课和示范课。潘泉清老师是省《通用技术》学科专家组成员,参与实施指导意见的拟定和教材的选定及网站资源的建设等工作,同时是泉州市《通用技术》学科中心组成员,积极参与省、市各项教研活动,为《通用技术》学科的顺利开设努力工作。

 

C26 校本教研 [标准20分 自评20]

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已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教师有自我发展的目标和个人教学研究计划,教学研究聚焦课堂,通过集体备课、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分析、听评课等活动,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面向全体教师的培训培养规划,校本培训主题突出,形式多样。校本教研有时间保证,有经费保证,有记录,有总结,效果好。每学年组织骨干教师围绕本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并有所突破。重视名、骨干教师的培养和使用,“传帮带”形成制度,名师、骨干教师在新课程中起带头和示范作用。学校每年出版《教研通讯》,近三年有几十篇论文在CN刊物上发表。

 

C27 改革实验 [标准30分 自评25]

随着高中新课程实验在我省全面实施,建立新的考试与评价制度成为学校制度改革的重点。在新课程实验实施的第一年,根据新课程实验的需要我们建立了学生必修与选修的模块测评制度,由教研室依据《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模块学习评价及学分认定实施意见(试行)》制订了《国光中学普通高中新课程必修模块学习评价及学分认定方案》,在坚持多样性、多元性、过程性、发展性、实效性原则基础上,设计了《学生模块修习过程记录表》,综合考察学生在模块修习期间的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及质量、实践实验表现、课堂表现、终结考试成绩等表现来最终认定学生的学分,既有定量成绩,也有定性的记载,既有任课教师的评价,也有学校学分认定小组综合考察的意见,学生学分认定结果由学生签字确认,学生有疑义可以及时反馈,具备较强可操作性。在三年高中学习中学生修完144学分,并参加反向调控的会考取得合格以上就可取得毕业证书。

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我校以“以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宗旨,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为导向,努力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指导思想,遵循导向性、全面性、公平性、发展性、可操作性的原则,积极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途径,取得初步成效。根据《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确定的评价项目,走“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班级评价”的路子,对学生在新课程实施过程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改革成绩报告的形式,由原来单纯的成绩报告改为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学生在一个学期2个学段的学分认定及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最后以《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形式报告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C28 学籍管理 [标准20分 自评20]

根据《福建省全日制普通中学学籍管理和成绩考核办法》(福建教育委员会2000.3.15)制订《南安国光中学学籍管理办法实施意见》,健全学籍管理制度,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班生数根据福建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评估办法(试行)》的规定严格控制在54人以内。每学年新生录取时,按规定办理招生审批手续,新生入学后,学校根据招生政策对其入学条件进行复核,符合招生条件,由教务主任批准取得学籍,编列学号,设立学籍卡片,运用计算机管理,永久保存。新生名册在每年9月底前、每学期初学生增减情况登记表在开学后二周内上报南安市教育局。学生转学、休学、复学等须经学校行政会研究决定,教务主任把关,学籍管理员办理具体手续,没有出现劝退学生的现象。高中阶段实行不留级制度,以福建省高中毕业会考成绩作为学生毕业的根据,按时办理毕业证书。学生学业成绩及奖励处分情况按学期输入计算机保存的学籍卡片上,内容真实、栏目完整。因学籍管理规范有序,学校先后被评为省、市、县学籍管理先进单位。

 

C29 文书档案管理 [标准10分 自评10]

学校重视文书档案管理。我校是一所老校,几十年来各种档案、资料数量大、种类多。学校建立档案室对各类文书档案进行严格管理,并设有一名专职的档案管理员。学校档案室根据各级档案部门的有关规定,制定《南安国光中学学校档案管理暂行办法》、《文件材料归档和不归档的范围》、《国光中学档案管理网络图》等档案管理办法,有效地保证了各种档案资料的完整、规范和记载翔实、数据真实。学校配备专职档案管理员,并通过专业的培训,持证上岗。各处室也配有一名档案管理员,负责本部门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各类文书材料和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文字材料、声像材料都能得到及时的收集,档案室每年的暑假都组织各处室档案管理员进行一次集中整档、归档。所归档的文书档案按标准装订,并输入计算机,编制索引,查阅方便。教学档案室是“福建省一级档案管理单位”。

为配合课改工作,学校建立课改资料室,负责课改资料的收集,并逐步建立了学校课改信息资料库。广泛发动教师参加资料库的建设,疏通教育教学资料收集、分析和使用渠道,依托学校的信息资源库,建立了教学资料中心,并通过学校局域网进行共享,确保教师能迅速地获取所需的资料,为教育教学提供服务。

 

C30 财物管理 [标准20分 自评18]

学校财物管理制度健全,设有专职的出纳、会计、财产会计,固定资产和存货价值管理总账与分类明细账清楚,每学期都进行固定资产清查,2007年上半年参加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按规定办理登记入库、报废、报损等手续,做到账、卡、物相符,低值易耗品有登记。

经费收支遵守财务纪律、帐目清楚,日清月结。财务人员及时准确地编制财务收支预(决)算报表,每学年根据学校实际测算生均教育成本和公用经费,在经费的使用中首先保证教育教学需要,努力做到增效节支。

无失职性的损坏或丢失,设备完好率≥90%

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活动、课堂、广播、版报等渠道在师生中开展爱护公物教育,爱护公物形成风气。

C31 校园管理 [标准30分 自评28]

国光校园净化、绿化、美化,文化设施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强,校园的整体文明程度高,育人文化氛围浓厚,连续九届荣获“福建省文明学校”称号。学校十分注重校园管理,规章制度健全,岗位职责明确,管理措施具体。学校始终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是“平安校园”先进单位,无存在《中小学校园管理暂行规定》中明令禁止的现象。

 

C32 入学率 [标准10分 自评10]

学校每年均按南安市人民政府下达的招生指标完成招生任务,为南安市加快普及高中进程做出应有贡献。 20058月开始,高一年招生规模均为18个班。近三年高一新生入学率:0597.74%0699.49%0799.25%,三年平均入学率98.83%

 

C33 辍学率 [标准10分 自评10]

学校高度重视巩生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其一,加强师德建设,要求广大教师树立热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的观念,使每位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源头上杜绝在校生辍学。其二,把巩生任务列为班主任的管理目标,要求班主任对有辍学苗头的学生要及时家访,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积极取得家长配合,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其三,学生辍学有一部分是由家庭经济困难引起,学校建立爱心助学工程,向校友及师生募集资金,每学年资助部分家庭经济确实有困难的学生5001000元,并按政策减免部分学生学费,减少在校生辍学。其四,教务处每周都统计各年段、班级的出勤情况,及时反馈给校领导,并组织教师做好动员返校就学的工作,确已溜生的及时上报南安市教育局。由于措施得力,几年来,我校的辍学率很低:04-05学年0.64%05-06学年0.40%06-07学年0.44%。按三年平均数计算,年辍学率为0.49%

 

C34 按时毕业率 [标准20分 自评20]

按时毕业率, 0597.8%0698.3%0798.4%,均达到福建省示范性高中评估不低于97%的规定标准。

 

C35 思想道德素质 [标准40分 自评40]

学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规范》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突出,学生的德育成绩合格率达100%。学生初步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校生共青团员比例高,一大批学生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同学们踊跃参加爱心助学、扶贫济困、助残救灾的捐款,在各种活动中激发出强烈的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情感。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纠正学生心理障碍,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20044月学校被确定为泉州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三年来,学生品德评定优良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学生违法犯罪率保持为零。我校学生懂礼仪、守秩序、讲卫生、有爱心,在各项校内外活动中,学生的着装仪表、举止言谈、精神风貌均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具有诚实、守信、正直、谦让的品质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校德育成效亮点之一是广大国光校友,继承和发扬校主光前精神,反哺社会之举。

 

C36 文化科学素质 [标准100分 自评90]

学校建立各门学科教学质量分析资料,建立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跟踪卡。

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取得明显成效。高中会考各科及格率达100%06级信息技术会考成绩位居泉州市首位,及格达90%,优秀达  ,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达到课程要求。

加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开齐技术类、选修类课程,开足课时;重视实践教学,分组实验达到100%,并开设探究性实验的选修课;重视学生社会实践,开设研究性学习指导;实验操作会考合格率、技术类、选修类课程考查合格率达到98%以上。

学生养成良好的参与实践活动的习惯,大部分学生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每年均有部分学生参加“三小”活动,并获得奖励。

 

C37 身心素质 [标准40分 自评40]

 学校加强健康意识教育,体育课能将增强健康的基础知识教学与体育锻炼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并通过举行田径运动会、年段体育单项竞赛等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尝试到了锻炼的愉快、合作的欢乐,体验到了勇敢与顽强、胜利与失败、挫折和勇气、拼搏与成功,从而使学生具有自尊、自信、合群、克服困难、不怕挫折等个性品质,并将体育锻炼作为自身一种目标追求,有适应社会、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学生的体育及格率达99%,《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定合格率达98%。大部分学生能有一项或多项兴趣爱好或特长,学校也在器材、场地等设施方面为学生发展个性特长提供方便。

 

C38 艺术素质 [标准30分 自评25]

我校一贯重视审美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制定《学校美育工作总体规划》,每学年都有美育工作计划,在加强艺术教育的同时也注重学科美育渗透和校园环境的美育熏陶。通过长期的努力,音乐、美术欣赏课成绩及格率达到99%。大部分学生都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能够运用所学的美学知识来鉴赏美,能够按一定的美学原理来创造美,学校的艺术氛围浓厚。能接受美的熏陶,自觉以美的言行来约束自己,能做到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能自觉抵制不健康影视、文化的侵蚀。大部分学生都能拥有一项或多项艺术兴趣或特长,并在各级各类艺术比赛中获得很好的名次,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一部分学生能撰写有一定深度的艺术欣赏小论文,并已结集出版。

                        

附加指标

教育物质装备 [酌情加分10-20分 自评20]

校园面积、可供活动场地面积、普通教室、专用教室、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必备条件全面达标。

有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电教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电脑上网等信息技术教育设施。

 

成果与经验  [分值10-30  自评20]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校按照“优化必修课,规范选修课,加强活动课”的思路,建立了比较稳定的“三大板块”的课程结构。率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试验,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我校的《小课题研究活动课程设计方案》刊发在《福建教学研究》上,刊登时还加《编者按》予以推介。我校通过优化课程结构,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整体科学文化素质。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央“两办”《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精神,不断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加大实践环节,注意各学科课程的育人功能,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1)用光前精神培育新人,铸就“文明学校”新内涵:校主李光前先生的精神风范,已成为我校的一笔宝贵的财富,用光前精神构建校园文化的金字塔,让文化发挥巨大的德育功能,这是国光德育的特色之一。(2)树立德育渗透意识,是国光德育的特色之二,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举世闻名的优秀文化遗产,有丰富的革命传统的教育题材,因而我们引导教师有针对性地把它们渗透到相关学科的教学中去。(3)注重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国光德育的特色之三,学校根据《中学德育纲要》、《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制定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实施细则》,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提出明确要求。

学校出台《南安国光中学教育科研管理方案》,对教师课题研究及撰写论文给予物质上鼓励,及时总结我校在实施素质教育与高中新课程中有效经验,发挥我校作为福建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及省级新课程实验样本校的示范、幅射作用。(1)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有省级新课程立项课题4个,其中由我校牵头,包括泉州城东中学、大田一中、福鼎三中、永安九中在内的五所中学承担了“福建省新课程背景下的达标、示范高中评估标准”课题的研究,目前已初步取得成果,并以正式文件福建省教育厅闽教基[2007]42号《关于印发<福建省达标高中评估办法(试行)><福建省达标高中评估标准(试行)>的通知》方式颁布,这一课题成果将对我省启动新课程背景下的达标、示范性高中验收起推动促进作用,对各级各类达标学校在新课程背景下注重学校跨越性发展起良好导向作用。(2)新课程实验实施第一年,全校共有25篇论文在CN刊物发表,其中实验年段教师占有15篇,如刘识芳老师《〈认识肌理〉教学与点评》刊载于《中国美术教育》20066期、《高中美术课程实验的若干因素》刊载于《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2期、《值得回味的一节教研课》刊载《新课程研究》2007年第7期,陈振煌老师《信息帽模式:英语阅读教学的一种尝试》刊载于《福建教育》200778期等,实验教师有14篇教学案例获南安市一、二、三等奖,有14篇经验总结获南安市一、二、三等奖,获奖情况居南安市首位,这些教师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的感悟将对新课程实验有序推进起积极作用。

 

根据以上自评,自评得分为965分,附加指标得分40分,总得分为1005分。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