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国光中学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总结
国光中学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总结
2003.4.27
国光中学由著名侨领李光前先生独资创建于1943年,校址位于南安市东北隅的梅山镇。1956年被福建省教育厅确定为省重点中学。1961年元旦,尊重校主的意愿,学校由国家接办。1982年重新定为省重点中学,1996年初晋升为省重点中学,自1984年以来,连续八次蝉联历届省级文明学校荣誉称号。被《福建日报》誉为“侨乡第一校”。
国光中学现有三个年级,44个班,在校在2333名,有教职工198名,其中专任教师172名。学校占地约135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2507.72平方米,校园景色优美怡人,是一所花园式学校。被评为省首批“绿色学校”、泉州市园林学校。
自2000年秋被评为泉州市绿色学校后,我校高度重视绿色学校的建设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创建绿色学校的标准为指导,全面落实标准提出的各项指标,逐一落实,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 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绿色学校工作再上新水平。
我校是较早重视环境教育的,旧校园就以绿树成荫、四季飘香闻名遐迩,80年代就获得福建省绿化红旗单位荣誉称号。自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发以来,我们研究国光中学的办学思想和创建“全面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的实践中,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21世纪对教育的要求,在继承学校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从人的终身发展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角度来思考与探索。更加坚信: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必须建设能够培养全面和谐、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创新人才的高质量教育。为此学校坚持把培养和树立青少年的环境保护意识放在教育的首要地位。
学校高度重视环境教育,并致力于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有样的环境教育活动。几年来,我们以创建绿色学校为核心,进一步探索学校环境教育的新方式和新方法,努力促使环境教育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以树立环境意识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转变。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为了加强对环境教育的领导,成立了绿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一名副校长担任组长,处室主任和相关学科教研组长组成。把环境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日程和相关学科的教学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有检查,有总结。
二、 切实把环境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轨道,提高环境教育的层次。
进入新世纪,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必然选择。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我校在学校文明建设中不断拓展内涵。首先,进一步加强环境建设,加大经费投入,校园绿化、美化、净化三同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新校园的绿化,绿地面积已有30437.2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3%。建造了小花园、中心花坛、喷泉、凉亭和名人塑像等景观,在美化校园的同时突出体现教育功能。实行值日班制度,保持校园干净、卫生、整洁。近两年来,改建了食堂和学生宿舍,改食堂燃煤锅炉为燃油,改老式厕所为冲水厕所,卫生状况大大改善,校内自身产生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其次是加大宣传力度。我们订阅了环保报刊、图片和录相带,在图书馆阅览室设置环保书籍专架,在校园里装置固定性长期性的环境教育宣传标语,并通过宣传橱窗、校园电视和广播开展环保宣传。与此同时,学校也相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教育活动,每年植树节,学校带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活动,“6·5”世界环境日,组织学生上街宣传环保知识。
三、 把环境教育纳入素质教育,增强了环境教育的实效性。
21世纪教育必须注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道德和环境教育,把它作为伦理道德教育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纳入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让他们从小树立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观,树立环境生态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树立环境资源价值观和热爱、保护环境的伦理道德观。为此,学校把环境教育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并构建了“必修课渗透、选修课强化、活动课参与”的教学网络。在理化生地等学科结合教材有机渗透环境教育,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选修课中,开设了《环境科学选论》、《人与自然》、《环保调查》、《化学与环境保护》等选修科目加以强化;在活动课中,特别注意学生参与,组织他们开展诸如城镇污水排放,公路汽车尾气污染状况调查,地貌植被考察、水文调查等活动,并指导学生撰写考察报告和小论文。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秋,我校的“小课题研究活动课”以“爱护环境”为整个年段的总课题,让学生参与,由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环境小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归纳和总结,通过动手做,用眼看,认识和了解环境。通过学习,每个学生课题组都能写出较高水平的小论文,学校已将这些小论文结集出版,成为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一个好素材。
四、 不断加强环境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普遍提高。
培养环境意识是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最终目标,通过几年来的环境教育,广大师生在保护周围环境,学会关爱自然,自觉参与学校和社区的各项环境活动等方面的意识和行动明显加强。基本普及环保绿化知识,普遍树立环境道德意识,具有一定的参与环保实践能力和科学的环保态度。教师撰写的环保论文多篇在省、地、县级获奖或发表,其中李金明老师的《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环保教育》获泉州市二等奖,并发表在《福建教学研究》。我校学生参加南安市环保知识竞赛,获得特等奖,勇夺“健康杯”;在泉州市、南安市“保护母亲河”征文比赛中,吴静姝同学也获得较好名次。学校先后被评为福建省首届“五无”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