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交流
如何克服写作上的“高原现象”
如何克服写作上的“高原现象”
——兼谈高三作文的备考
福建南安国光中学 吴智勇
进入高三以后,很多学生对写作存在着这样的困惑:当写作水平达到某个高度后,再怎么努力都很难在这方面有新的突破和进展。而严峻的升学压力,又使得不少人极易对学习上的这种暂时停顿或倒退的现象产生急躁、焦虑的心理,结果更抑制了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作“学习高原”或 “高原现象”。作文发挥不好直接影响到高考语文的成绩,从各种媒体发布的相关数据来看,今年不少省份高考作文的平均得分低于40分,大都比往年下降了3~5分,高考语文成绩普遍不够理想。对此,有不少人认为是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出得太难了,限制了考生的思维,影响到其正常水平的发挥。其实根本原因不在于考题本身,而是许多考生在备考阶段没能突破写作上的“高原现象”,写作功底不够扎实,在审题、立意、表达、内容等方面存在不足,以致作文得分太低。因此,如何克服写作中的“高原现象”、切实提高写作水平,是高三语文备考中不容忽视的重点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各种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其能力和水平的发展并不是直线上升的,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如图):
1、
开始学习阶段:学习者要了解新事物、熟悉新
规律,学习比较费力,提高较慢。
2、 迅速提高阶段:学习者初步掌握了该知识、技
能的重要规律或找到了“窍门”后,成绩明显提高。学
习者因此得到鼓舞,提高了兴趣,树立了信心,取得更
大的进步。
3、 学习高原阶段:学习者这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
知识,也具备了一定能力、水平,剩下的多是疑点、难点,加之精神、心理等诸种因素的影响,进步速度比较缓慢。尽管学习者很用心学习,但成绩提高不大,有时甚至会下降,水平总体上处于一种停滞状态之中。
4、克服高原阶段:当学习者坚持学习,不断探索、改进学习方法,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掌握了新的规律或技巧后,学习成绩又开始逐步上升,能力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一般来说,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提高要经历以上四个阶段,“高原现象”是学习过程中迟早都要面临的。当进入高原阶段,如能认真诊断,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就能跃上另一个台阶,取得新的成绩,反之则徘徊不进、难以突破旧有局限。高中生学习写作,在对写作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之后,作文水平提升很快;但经过一定阶段的写作实践,其写作水平却没能继续取得突破性进展,处于写作的“高原阶段”。进入高三后,很多人在写作上还存在着诸如思维僵化呆板、素材单调陈旧、词汇贫乏干巴、思想情感肤浅单薄等缺陷。假如高三学生不能超越这几方面局限的话,作文要有个质的飞跃是比较困难的,当然也不容易应对具有选拔性质的高考作文,更毋庸说将来如何适应现代社会对写作的要求了。
那么,高三学生该怎样做好作文备考工作,在克服“写作高原”的同时使自己的写作水平得到突破与发展,在高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呢?
一、不断超越写作上的旧有层面,实现质的飞跃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归纳总结出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律或基本模式,这样能够降低学生写作入门的难度。但是写作到了一定阶段后,如果还是照套这些规律、模式,写起来固然比较快速省力,但却极易落入俗套,难以在文章构思上显出新意。久而久之,必然使文章缺少清新自然的特点,而散发出僵化刻板的“新八股”气息。因此,要在写作上有新的提高,首先要克服写作上的思维惰性,超越自己陈旧的写作套路,培养新的思维习惯。如此才能以一种发展变化的眼光和全新的思维方式去分析种种问题和现象,寻求新的突破,表达新的见解,在文章立意上体现出创新。
由于高三学生的生活空间较为单调狭小,阅读量不足,视野不够开阔,这影响到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认知程度,在写作时常常苦于无物可言。因此大部分学生都习惯于反复运用那些自己熟烂于胸且也为人熟知的写作素材。尽管这些材料运用得极为得心应手,但材料本身经过自己的反复咀嚼和多人运用早已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又由于受到思想认识水平的限制,很难从中翻出新意来。另外,不少学生不善于吸纳新的词汇以充实自己的写作词汇库,也不善于借鉴尝试各种表达方式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没有意识到语言层面需要不断更新提高,在写作时难免会不自觉地运用一些熟悉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而陈旧的语言总是缺乏表现力的。缺少鲜活生命的写作素材,缺乏表现力的陈词滥调,很容易使文章陷于窠臼之中,给人一种拾人牙慧、单调乏味的感觉。因此,要突破写作上的“高原现象”,必须超越自己熟烂的写作素材和惯用的写作词汇,做好写作上的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库和写作词汇库。如此,便能让自己的写作之源“汩汩长流”。
文以载道,个性化的感悟,真挚的情感,深刻的思想,是文章的魅力之所在、价值之所在。近几年高考作文的走向清晰地告诉人们要切实“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感悟生活”,即要求考生的作文要体现出“时代性、社会性、思辩性、哲理性”的特点。但是相当部分学生还缺少对社会、人生应有的关注,不善于感悟生活思考生活,不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激活心中的情感体验、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识之高下、情之深浅,决定着文章品质的高低。缺少思想含量和情感力量的文章必然会显得浅薄幼稚、矫饰造作,而能够展现思想的广度、深度、个性的文章,必定是厚实、深刻、感人的佳作。所以,高三学生要有意识地强化自己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意识,以积极的心态拥抱生活,不断超越、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与人格修养。这已经不仅仅是作文的问题了,但能够做到这一点,写出来的必然是“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思人之所未思”的充满个性魅力和鲜活生命力的文章。
二、研究高考优秀作文的得分“亮点”,让自己的作文也“亮”起来
最近几年来,高考作文题日趋合理,越来越让考生有话可说。作为选拔性的考试,高考作文具有明确的规定性,但也体现出了很大的开放性。其规定性主要体现在考纲中的相关规定和考题本身的明确要求,当然也体现在阅卷组根据考纲及评分标准制定出的评分细则中。其开放性则体现在考题本身的开放,近几年话题作文一直是高考作文的首选题型,话题作文只提范围和要求,其本质特征就是开放——文体开放、立意开放、选材开放。这就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充分的选择自由,搭建了一个可以令其展示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每年高考各地都会涌现出一批优秀作文,这些高考优秀作文何以能够脱颖而出获得高分,是很值得每一个高三学生好好研究的。
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分为基础(50分)和发展(10分)两个等级,高考优秀作文都是既符合基础等级的要求,也在发展等级方面别具匠心的。这些考场佳作要么认识深刻,见解新颖独到;要么材料典型鲜活,内容丰富充实;要么文采斐然,功于修辞、巧借诗文、妙化名篇,语言有美感有张力,文句有内涵有底蕴;要么构思新巧,富有鲜明的个性魅力,体现出一定的创新精神等等。每一篇高考优秀作文都有其“出彩”的地方,它们代表了当年考生在写作方面的最高水平,在思想认识、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语言表达、材料积累及作文应试等方面,对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都具有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每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中总有一些是从这些历年的高考佳作中寻得灵感受到启发的。善于借鉴才能成就华章,认真品读、研究高考佳作,探究其得分“亮点”,可以为自己克服“写作高原”、提升文章层次寻找到一条便捷之路,让自己的作文也跟着“亮”起来。
三、明确作文备考重点,立足“基础”求“发展”
写作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思维过程,写作能力的发展并不像其他知识和技能的习得那样,呈现明显的“叠加式”上升趋势,而是在“螺旋式”的反复积累与实践中逐渐提高的。要在考场上写出一篇好文章,更应先从不断厚实和巩固写作基础做起,即在内容和表达方面练就扎实功底。今年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仍然分成“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大部分。关于“基础等级”,高考命题专家组余闻做出了如此说明:“将基础等级的50分一分为二,给了‘内容’和‘表达’两项各25分。”1虽然“基础等级”的变动不大,但其导向却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高三作文备考首先要立足“基础等级”,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充分准备。一、强化文体意识。高考作文“文体自选”并不等于淡化对文体的要求,“四不像”、“大杂烩”是高考作文的大忌。备考阶段应对规范文体的写作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对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文体的驾驭能力,做到选什么文体就要体现出这种文体的语体特征。同时,也要掌握一些较有特色的文体如剧本、寓言、日记、书信、广告、小小说等的写作要领。二、把好审题立意关。审题是高考作文成败的关键,“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今年不少考生由于没能把握住“感情的亲疏远近与对事物的认知”这一话题的内涵与外延,在作文上吃了大亏。虽然话题作文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也只有全面切确地把握作文试题中的“材料、提示语、话题、作文要求”的含义,彻底弄清题意,才能在立意上高人一筹,在选材上合理恰当,在写作时“精鹜八极,神游万仞”。三、提高语言表达和谋篇布局的能力。语言表达和篇章结构的好坏优劣是一篇文章最易被人直接感知的地方。拙劣粗俗的语言、混乱不堪的结构是高考低分作文的两处“硬伤”,而优美的语言、合理的结构、清晰的思路却是不少高考佳作的得分“亮点”。四、做好写作素材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观点的表达论证、情感的抒发倾诉首先依附其上。每个高三学生要有意识做好写作上的这种前期准备,在积累的过程中可按话题将写作素材分门别类整理好,如“理性之美”、“生存与发展”、“生命的意识”等等。这能为写作时的 “左右逢源”、“文思如涌” 准备好一条便捷的思维通道。
关于“发展等级”,今年的评分标准也有了细微的变动。对此余闻解释说,在“发展等级”中,将原有的“有创新”修改为“有新意”,其目的在于鼓励考生去追求写作的“新意”。2由此可见,高考作文继续强调的是考生写作上的个性与创造,但把要求调低了,更切近考生的写作实际。一篇文章的价值就在于其个性与创造,每个人的思维品质是不一样的,只要准备充分,作文显出个性和新意是完全可能的。当然,“发展等级”的要求除了“有新意”外还有“深刻”、“丰富”、“有文采”等,这几个方面实际上是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一方面表现出色,对其他方面也能产生积极的效应。虽然“发展等级”在评分标准中只占10分,但在实际的阅卷操作中,它会产生“光环效应”,个性和创造的光芒能够提升文章的品质、弥补文章中某些方面的不足。所以,高三作文的备考要把握高考作文的特点、明确备考重点,既立足“基础等级”、以克服“写作高原”为着眼点,练就扎实的作文功底,又重视“发展等级”,培养鲜明的写作个性,追求文章的“个性光芒”。
写作非一日之功,厚积然后才能薄发,水到自然渠成。高三学生如果能够把克服“写作高原”与作文备考结合起来,必定能让自己的写作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在高考中稳操胜券。
注:12引自余闻《200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语文月刊》2003年第7~8期(合刊)第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