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交流

寻标志,巧断句

发布时间:2017-01-06 作者:黄汉宗 发布者:李宝尚 阅读 : 2042

 

寻标志,巧断句

——高考文言文断句解答策略

南安国光中学  黄汉宗  邮编362321

 

文言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断句就是给未加标点的文段标出停顿。明辨句读,前提是疏通大意,同时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 

《考试说明》古代诗文阅读的第3项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包括翻译、断句等)。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第9题主要是考查“文言断句和翻译文言句子”。试题的材料虽出自先秦典籍,但用来设题的句子基本属于“浅易文言文”,其中的句式、词语学生在课内文言文都接触过,所以平时积累非常重要。 但文言断句毕竟平时疏于训练,要获得高分,一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二要瞻前顾后,寻找标志,仔细体会词语之间的关系;三要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围,直至断开全文,加上正确的标点和斜杠线。

2015年高考文言断句考情回顾

设问

方式

①客观选择题,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例】(2015•全国卷Ⅰ)第4题,(2015•全国卷Ⅱ)第4题,(2015•山东卷)第11题,(2015•重庆卷)第8题,(2015•广东卷)的7题,(2015•湖南卷)第7

②主观题,用“/”给文言文断句。

【例】(2015•湖北卷)第13题,(2015•浙江卷)第19题,(2015•四川卷)第12题,(2015•江苏卷)第20

在复习备考中,很多学生都害怕文言文。从2007年至今,近九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从未考查过文言断句,可以说福建考生对此考点陌生已久。因此培养学生快速准确断句,已是迫在眉睫。加入“国考”,学生急需了解文言断句命题特点,掌握断句答题技能。备考阶段,寻标志,巧断句则有立竿见影功效。现对此策略用表格形式作一简要解说。

寻标志

特征

例句

 

1、对话标志动词:曰、道、云、白、对、谓等。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等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但一定要分清对话、转述及引用等不同情况。同时注意常用发语词“盖”“夫”“且夫”等,断句时要在这些词前断开。

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而去/已至军矣/(《鸿门宴》)

 

2、名词、代词标志。

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断句时注意常见谦辞 “下官”“窃”“寡人”“仆”“愚”等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2014·四川卷

 

 

 

 

 

3、虚词标志

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位置和作用。

     句首虚词:夫、盖、凡、嗟夫、呜呼、噫、若夫、于是、向使、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中虚词:于、以、而、者等。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面一般不断句。

     句尾虚词:也、乎、哉、矣、焉、邪(耶)、耳等。常常用于陈述句和疑问句末尾,在它们后面一般要断开。

           

嗟乎/孟尝//鸡 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 言得士《读孟尝君传》(王安石)

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夫施吉报凶谓之幸/守其所志而已矣(取材于《中论•修本》)[2013•北京卷](取材于《中论•修本》)[2013•北京卷]此题中,文言虚词“也”是个很重要的停顿标志,句首发语词“夫”也应注意。

 

 

 

 

4、句式标志

文言文中有许多惯用的特殊句子和固定句式,这些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

例如判断句“……者,……也”等;反问句“不亦……乎”“孰与……乎”“得无……乎”等;被动句“为……所……”“见……于……”等;固定结构如“如……何”“奈……何”“与其……孰若……”。此外,文言文中常常会碰到省略的情况,阻碍正确断句,必须依据语境补出省略的内容,才能做出判断。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如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乎(《晏子使楚》)

③成分省略处要停顿.如:“便要/(渔人)还家”,“余人各复延/(渔人)至其家”等。

 

 

 

 

5、修辞标志

⑴以“顶真”确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根据其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

⑵以“排偶”确定句读。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夸父逐日》)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

            

 

当堂演练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断句。(断句不超过8处)(3分)

 

 余少之时将求多能蚤夜以孜孜余今之时既饱而嬉蚤夜以无为呜呼余其无知乎?君子之弃而小人之归乎?(选自韩愈《游箴》有改动)

 

参考答案:余少之时/将求多能/蚤夜以孜孜/余今之时/既饱而嬉/蚤夜以无为/呜呼/余其无知乎?君子之弃/而小人之归乎

 

译文:我年少的时候,总是追求获得很多能力,早晚都是孜孜以求;我这个时候,吃饱了就玩,早晚都是碌碌无为,唉,我难道是没有智慧吗?我已经被君子抛弃,而进入小人的行列了吗?

 

分析:这是一道断句题,断句抓住常见的“者”“也”“焉”“乎”“矣”“哉”“欤”“耶”等句尾虚词, “故”“夫”“盖”“惟”句首词语,再要注意陈述主体的变化、事件的切分。“呜呼”“乎”句尾语气词,断开;“余”“君子”人称变化,前面断开;“既”句首关联词语,前面断开;“余少之时将求多能蚤夜以孜孜”“余今之时既饱而嬉蚤夜以无为”对称句式,“既”前断开那么“将”前也断开;“蚤”对称,前面断开。

 

实践证明,教会学生寻找五大断句标志,可以快速帮助他们巧妙断句,增强阅读文言文信心,消除文言断句恐惧心理。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