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交流

创新教育是历史教学中自主性学习的手段

发布时间:2017-01-06 作者:林子勇 发布者:李宝尚 阅读 : 1922

创新教育是历史教学中自主性学习的手段

 

福建省南安国光中学    林子勇   邮编:362321电话:0595-86057166

 

[内容摘要] 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来提高学习效率。开展创新教育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实现这种转变必然要依靠对知识的学习。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特别强调和提倡自主学习。

[关键词]自主、创新、个性发展

实施新课程方案的重要理念是教和学方式的实质性变革,而其终结目标则在于引发学生“学”的实质性变化,新课程的推进要求学习方式的变革,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也是新课程改革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标志。

    “自主学习”是指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老师的科学指导,围绕教师确定的学习目标,自主的选择学习方法,自我监控学习过程,逐步养成自主评价学习结果。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自主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而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有着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其一是历史的过去性,凡是历史都是过去已发生过的事情,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会重演,因而具有不可逆转的特点;其二是在中学的教科书中,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已经做出了结论。因此历史的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不同寻常的,求新求异的一种发散性思维的方法。它要求学生能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去思考问题,从各个方案、各种途径去寻求答案,从而产生新的设想、新的观念和新的理论。要求学生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敢于大胆地提出质疑,并产生一种主动探究历史真实的欲望,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地寻找答案。这种自己质疑→教师指导下探疑→释疑的过程,能够使学生体验到历史学习的乐趣,并逐步学会用独立的见解来思考和判断问题,不人云亦云。这种思维方法训练的过程可以说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自主性学习的培养过程。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特别强调和提倡自主学习。自主性学习,就是要解决“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的问题。“我要学”,就是要建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在学习中有浓厚的自主探索兴趣。“我能学”,就是建立学生的自主学习信念,会独立思考研究问题。“我会学”,要求学生能在学习上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强化。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灌输知识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虽然现今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这种主体作用往往因受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材等)和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能力的制约而大打折扣,学生依然在固定的时间学习统一的内容,依然是围着课本知识和教师的思维在转,而课余学习也是课堂学习模式的延续,学生从课堂到课外都缺乏学习的自主性,这是较普遍的现象。

  开展创新教育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实现这种转变必然要依靠对知识的学习。创新教育首先就是使人“学会学习”,只有学会学习,才能拥有知识。一个现代人,要学习政治知识、经济知识、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历史知识、文化艺术知识等古今中外的知识。因此,只有讲学习,才能深刻领会创新教育的战略意义;只有讲学习,才能掌握创新教育的方法;只有讲学习,才能拥有创新教育的智慧;只有讲学习,才能获得终生学习和创新的不竭动力。所以,一个人养成良好的自主性学习习惯和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这也是当今新课程改革的原始动力和最终目的。

  我国教育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和前苏联教育模式影响,一直以传授知识为主要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目中无“人”,学生很少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不懂得知识的由来,不懂得的知识间的联系,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很少动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抑制,因此教学必须改革,必须改革现有课堂模式,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例如在学习《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一课时,教师可从提出“中共与国民党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政党,为什么能合作?如果没有蒋介石背叛革命,国共能否长期合作?中国是否会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成为西方式的资本主义国家?”等问题入手,组织教学。对前半个问题,又可分解出几个问题:(1)中共有没有合作的愿望?为什么?(2)国民党有没有合作的愿望?为什么?(3)国共两党性质不同,在当时有没有相近的目标?这样一层层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去理解国共两党的合作对双方来说都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对后半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讨论。学生有的说,如果没有蒋介石两党会长期合作,国民革命会成功。有的说,不会长期合作,两党的最终目标不同。还有的同学说:现在的香港不也是“一国两制”吗?学生们众说纷纭。最后教师从三个方面启发了学生:(1)中国的反动势力是强大的,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与大资产阶级相勾结;(2)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有什么特点?(31927年的中共与现在的中共是否一样成熟?尽管教师没有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也许在这次讨论中并没有能完全掌握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然而重要的是学生已经探索着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学会了不人云亦云。

  因此,从教师方面来说,就是要通过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目标,彻底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以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双主”并重的课堂教学模式。明确教师主导作用表现之一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引导探究和引导评价上。表现之二在为学生释疑上。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到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提问,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鼓励学生自尊、自信、自主、自强,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实现自我价值。

  从学生方面来说,通过自主性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主体能力,塑造主体人格,变被动学习为自主性学习。

   在自主性学习中,需强化教师“导”的能力和水平。自主性学习,绝不是自由学习,教师责任不是减轻,而是加重。每节课前,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精心组织,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对课堂上具体细节以及时间安排都要尽可能周到。

  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养成被动学习习惯,从而厌学怕学。在他们眼里。知识是枯燥乏味的,是灰色的。自主性学习中,教师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的问题贴近生活,适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心灵共鸣和思维共振,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乐趣,是一种愉快的身心的体验。新课程教材较好的体现了这一精神,开辟了较好的学习平台。不过,教师还需注意校本研究,把教学融合于学生实际生活中。要教会学生从知识传递中找到不仅是已有的结论,更主要的是联系尚未解决的问题。要教会学生善于捕捉信息,及时处理信息,同时也要求教师对学生因热点问题而产生的种种疑惑进行辅导,倡导学生把已取得的信息作为发展的起点,在探索中自己解决问题。

   实践证明,没有个性的教学,就无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创新。所以,走出标准件式的教学模式,走向多样化的个性教学就成为必然要求了。只有重视个性化的教学,积极开展自主性学习研究,才能使学生不致被学习所限制、被铃声所规定的学校生活“ 磨灭了各自的差异性”,才能使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苏霍姆林斯基语)。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