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交流
高三排球教学有效性的探析
高三排球教学有效性的探析
福建省南安国光中学 李国显
排球教学是高三体育课的一个难点,排球运动对发展高三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身体素质、调节心理有非常大的正面作用:经常参加排球运动,可以增强爆发力和手、眼的协调配合能力,能有效地增强腰背肌力,消除因久坐学习而产生的腰背部肌肉劳损,而且排球练习可以养成协作配合和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由于排球运动本身的一些技术动作较难掌握,又没有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那样对抗激烈;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上排球课,认为很枯燥、乏味。那么,体育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用什么方法激起学生对排球的兴趣,使学生愿意上排球课?
一、整合创新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新颖,难度、深度安排适当(一般指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最近发展区”),是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学生对新颖适度和已有经验联系的知识、技能最感兴趣。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似曾相识又陌生,需要经过主观努力,反复练习,不断积累,才能逐步掌握时,伴随这一学练的过程会不断产生满足身体和精神需要的多种运动体验,如成功的快感、同伴的合作、意志的磨练等。
高三排球教学内容的新颖和难度的适当,学生就会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练习时就会兴趣盎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下面以几种比较适合高三学生练习垫球和传球的方法:
1、连续垫球前进 可数人同时进行单人练习。前进距离可在9—18米中任选练习者各持球站在起跑线后。自抛自垫前进,连续自垫前进到终点。可规定垫球次数及采取竞赛的方式。此练习培养垫球高度、落点与练习者身体移动到位后的垫球配合的及时性、动作协调性。也可作侧向和后退的连续垫球。
此练习就区别于以往垫球教学中的自垫练习。增加了行进间的动作使难度提高,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有效得锻炼了学生上下肢和眼的协调配合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相互竞争意识。
2、隔网依次垫球 4—6人一组,隔网两边呈纵队相向站立,相距5—6米,网高2.3米。前面队员垫球过网后迅速跑到队尾,隔网学生照此垫球和跑动,后面学生继续垫球,照此顺序依次隔网跑动垫球。此练习培养学生相互配合能力和熟练运用正确技术。因此要求垫球者要把球垫得恰到好处,使对方感到球容易垫好。此练习减少人数可增加练习密度。
此练习区别于以往的两人对垫练习。隔网对垫球高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人之间的互相协作成为重点,可以有效得增强爆发力、腰背肌力。
3、传球进篮 2人一组,相距3—4米。抛球者站在篮球架篮圈下,抛球给传球者,传球者传 出的球飞进篮圈,计1分。抛球者继续再抛球,反复进行。目的是加强双手传球动作协调性和正确性,在练习中要让学生多体会正确动作,总结自身特点,取得成功。
此练习区别于以往传球教学中的一抛一传练习。教师的创新意识在这里很好的体现出来。传球进篮对传球的准确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增加了难度。使排球和篮球运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兴趣。并能有效得增强手、眼的协调配合能力。
4、行进间传球 2人一组,相距3—4米,行进距离9—27米。如用9米距可在球网两边做, 传球高度不低于3.5米。练习时甲传球给乙,乙跑进后传球给甲,甲跑进后再传给乙,如此反复进行。目的是注意运用跑进后找出最佳传球点稳定身体后再传球的能力,提高相互配合的协调能力。因此在传球时要有提前量,便于对方跑动,在传球时要运用蹬腿、紧腰、伸臂、手腕手指协调用力的技术。起初练习行进距离或两人间距可短写,以后逐步加长。
此练习区别于以往的两人对传练习。行进间的练习提高了难度,可以增强上下肢的爆发力。同时两人之间的默契不可缺少,有助于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
二、创设和谐的学练环境
建立良好、融洽的学练环境和气氛,有利于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轻松地进行学习、锻炼。良好的学练风气会成为一股无形的力量,不断地吸引和推动学生们自觉地进行学练。在高三排球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通过教法和组织形式的变化,创造出良好的情感环境,将知识技能融于愉快的气氛之中,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让学生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自主迫切去感知教材并努力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乐教乐学 通过“乐教”影响学生“乐学”,防止或克服学练中的怕苦、怕累和其他原因造成的厌学、惧学等消极心理。如体育教师的语言风趣又有启发性,动作敏捷又有风度,言谈举止透射出优雅、灵巧和优美,会使学生耳濡目染,受到美的熏陶。通过美的启迪,易于实现体育课学练中的“苦学”变“乐学”。在排球教学中,教师要把术语尽可能地形象化,像垫球技术可以概括为“伸、夹、顶、送”四字口诀。示范动作要优美,有震撼力,给学生带来强烈想模仿的冲动,像在示范发球动作时,能把球发得有力量,有速度,又能准确地送到目的地。
2、丰富教学 通过教学手段的变化,激发、培养体育学习兴趣。如在排球课教学中,可以用软式排球代替现在常用的硬式排球。它们之间的技术环节差距不大,学生对软排有较高的兴趣,也可以减少学生由于硬排所带来的恐惧。在战术课教学中使用气球来代替一般的排球,因为气球比一般排球速度慢,冲力小,易于展开教学。还有就是多给学生留自由活动时间来练习自己感兴趣的技术和用于游戏、竞赛等,规则可由教师或学生自己修改,教师应更多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由此,体育教师运用教法手段的变化,创设和谐的学练环境和良好气氛,既体现了体育课组织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也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并有效地培养了体育学习兴趣。
三、建立合理激励机制
在排球教学实验中,我建立了积极合理的激励机制。把表扬与批评有机结合起来,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引导为次。对于大部分学习努力进步较大的学生给予及时表扬与奖励,同时不失时机地提醒不足之处及努力方向;对于那些进步缓慢的学生在他们稍有提高就给予肯定与表扬,激发其学习的动机,提高学习的热情。对于课堂中发生的不积极现象及时给予批评与制止,合理运用惩罚的手段,营造一种“怠工可耻,违纪必惩”的正义氛围。对于不积极学习而失败者,或要求其为优胜者“服务”,如,为优胜者捡一次球;或让其背负优胜者跑一定距离;或降低其分组级别,以此惩戒、调动学生学练的积极性,形成较大的内在动力,使每个人都想战胜对手从而提升到高一级别分组去。
针对高三学生的特点,体育教师们应该充分发挥创新能力,找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特别是在排球教学中,提高排球教学质量。使学生能通过身体活动更好的舒缓压力、增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