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交流

化美启智       立德树人

发布时间:2017-01-06 作者:黄国宝 发布者:李宝尚 阅读 : 2077

化美启智       立德树人

——南安国光中学推进学校美育的实践和探索

  南安国光中学 黄国宝

  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意见》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化美启智,立德树人,本文以《意见》精神为指针,介绍南安国光中学探索立德树人美育新模式,在推进美育工作方面的做法、举措和思考。

关键词:美育  化美启智  立德树人

2015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把美育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美育的推进,围绕打造“美丽国光、魅力国光、活力国光”的美育目标,切实改进美育教学,努力提升校园的文化品味,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美育推进机制,学校美育发挥了素质教育中应有的作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坚持做好以下几点:

    一、科学定位美育课程目标,提升美育课程的教学品质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重要载体,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意见》指出,学校美育课程建设要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增强课程综合性,加强实践活动环节。要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科学定位学校美育课程目标。我们关注不同学生的成长,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设计制定适合每一名学生的美育课程,探索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型课程,面向部分有兴趣且有特长学生的拓展型课程,面向个别有志向在某一个领域深入研究的学生的研究型课程,让每一名学生都有一张个性化的美育课程表。

在课程安排上,我校高一年的艺术必修课是《美术鉴赏》、《音乐鉴赏》,每周各1课时,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好鉴赏课的主渠道作用,创设学生乐学、爱学的艺术课堂氛围,在内化学生对美的认识与理解的基础上,形成改进学生美感经验的整体推进,从而促进其美感经验的积累和人文素养的提高。高二年则有《绘画》、《工艺》、《书法》、《合唱》、《舞蹈》等供学生选修,体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选修课程特质,并形成学校艺术课程的特色和传统。这些选修课的开设,极大地满足了学生艺术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参加。我校的许多特色课很受学生欢迎,如:小电影制作课《光影国光》、绘画课《校园风景速写》、拼贴制作课《服装设计》、工艺课《我是谁——姓名设计》、闽南语《童谣和歌曲》,这些选修课不仅符合学生趣味,并且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校园、贴近自然、贴近社会,契合新课程的理念。

二、挖掘校本课程的人文养分,以全学科渗透体现学校对美的追求

美育价值取向明确,强调以美育人,强调德智体美相辅相成、相互融合,育人导向更加凸显。这就要求从管理者到教师都要具有大美育观意识,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美育功能,深入挖掘自然学科中的美育价值。如数学的黄金分割就是一种比例美,化学反应的神奇美,基因图表的序列美等等。我们在校本课程中融入“大美育”思路,以课程超市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课,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如《闽南古大厝》、《趣谈闽南语》、《南音》、《闽南民间礼仪》、《带老外游泉州》、《高甲戏的丑角表演欣赏》、《太极拳》、《校友刘再复文学作品欣赏》、《探寻南安古桥》、《国光校园绿化管理》等课程的开设,植根于家乡的风土人情、一草一木,深受学生的欢迎,为学生了解、体验“家乡美”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这也是我校落实福建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改革试点项目“深化课程改革,探索具有农村特色的高中校本课程体系”,推动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受到福建电视台教育频道等媒体的广泛报道。

我们注重以书法、篆刻、剪纸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重点,形成本校的特色和传统。在开展“书法进课堂”方面,我校已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职、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聘请省级以上书协会员分批次对我校语文组老师进行岗前培训,内容参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范本要求,进行相关书体集中研习,指导和引领学校书法教师的专业水平。课时安排上,高一高二学生每周1课时书法训练得以保证,高二学生还可以根据兴趣选修美术学科《书法模块》。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用书法学习成果,发展实践能力,经常举办高层级的书协展览,让学生零距离感受书法的魅力。以上的措施成功将美育渗透各类学科教学,成为我校美育课程的重要补充。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

我校注重学生文艺社团的建设。现有学生社团28个,涉及文化、读书、美术、音乐、舞蹈、书法、心理、广播、艺术操等方面,如“芙蓉文学社”,每学年出4期学生的文学作品;“囊萤书友会”,每周三自修前在图书馆谈书论道;“怡情心理社”经常创编心理剧、校园剧;“新爱乐管弦乐团”琴声悠扬;“玄素书法社”及“紫荆画社”则定期举办书画展……,每年4月举办一届“主题读书节”,每年12月举办一届“科技文化艺术节”,每年5月举办以班级为单位的合唱比赛活动,给学生及学生社团提供平台,让他们的才华大放光彩,获得美育的价值.

“梅峰耸峙,芦水流长,学舍堂堂,真是个树人的好地方……”校歌形容我校育人环境非常贴切,我校座落在杨梅山麓,景色优美怡人,是一所花园式学校。先后蝉联12届省级“文明学校”,多次被评为省级“绿色学校”、泉州市“园林式学校”、 泉州市“文明礼仪示范校”、 泉州市“书香校园”,这些荣誉的取得,凝聚了几代国光人在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所付出的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无不承载着美育的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注重以校园文化对美育的渗透。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学校的文化,每一个墙角都会说话,每一面墙壁都是历史,每一个建筑都有故事,每一条道路都有名字,体现校园文化的真谛所在。我们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教室、走廊、宣传栏等,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以美感人,以景育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通过校园文化环境浸润学生心田,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

四、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多位一体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

我们在现有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三位一体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思路,把一些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文化活动等社会美育资源引进校园。201410月,深圳翱鹰TA60团队亲子感恩活动在我校开展,他们的义工与学生、老师和家长们分别进行了互动体验,创造了一个激情、付出、感恩的环境,学生在活动中建立了团队精神,懂得了用感恩的心回报父母、老师和社会,这是“心灵美”的生动教学。201412月,由泉州刺桐会组织的传统文化进校园”13场活动如火如荼在我校展开,围满各个活动现场的学生享受了一场丰富的文化大餐。木偶傀儡戏,布袋掌中演;刻画醉温陵,辉煌雕朽木;教授侃泉州,门匾传家风;莫德巧手绘,趣味妆糕人;塘东拍《两岸》,博士忆古港;闽南神妖行,谁敌少林风。让优秀的闽南传统文化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里,这是“家乡美”的现场课堂。20154月,战歌飞扬·强军交响激扬军乐走进国光——73146部队军乐队专场演出在我校举行。在学校体育馆,激扬军乐音乐会共演奏了16首中外著名曲目,这场演出不但让普通战士走上舞台展现自己,而且提升了国光学子的爱国情操,这是“雄浑美”的视听盛宴。

光前学村拥有丰富的美育资源,蓉中村是“文化先导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与东方演艺集团建立协作共建关系,每年举办“艺术节”活动,李成智艺术馆定期举办艺术作品展,驻军73146部队军乐队经常深入社区演出。我们整合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建立了学生课外活动记录制度,把学生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民族民间艺术、欣赏高雅文艺演出、参观美术展览等情况与表现作为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内容。学校所在地梅山镇是“全国文明乡镇”“全国双拥模范单位”,在“家长学校”的建设中,我们注意以立德树人、崇德向善、以美育人为导向,加强对家庭美育的引导,宣传正确的美育理念,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育人作用,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多位一体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

   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指德、智、体、美均衡发展的教育。我校经过长期积淀,形成了校园环境优美、校风学风优良、教学质量优秀的良好办学格局。树高千尺也离不开根,只有把美育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让学生在学习中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今后我们将不断努力,进一步合理配置我校美育资源,使校园成为一本立体的“美育教科书”,让“美育之花”在国光校园热情绽放!

参考目录: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

2.《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教育篇》(六)《坚持改进美育教学的正确方向》作者:马建辉《中国教育报》,2014629日。

3.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