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交流
浅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的策略
浅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的策略
黄培基 福建省南安国光中学 362321
电话:15859514698 邮箱:huangpeiji2001@163.com
摘要:生活化情境,是指教师利用生活中真实现象,应用多种策略创设能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的教学环境。本文主要围绕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的几点策略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 生活化情境
生物学教学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社会生活、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究、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为我们的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如何创设生活化情境,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直是我们在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围绕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的几点策略进行了相关探讨。
1、利用学生的实际生活问题创设生活化情境
生物学科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较为密切,把具有知识性的实际情境搬进课堂,使学生有相见不相识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原动力。
例如:在学习细胞呼吸一节时,由于较抽象,不少学生会存在一定困难。我引用了一些日常生活问题例子,创设情景,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新鲜水果、蔬菜要放在冰箱中能保存?酸奶是怎样制成的?腐烂的苹果为什么会散发酒味?米酒和葡萄酒酿造的原理是什么?运动过后为什么会酸胀?为什么要进行有氧运动?通过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不仅引起同学们的思考,更激发了学生探究细胞呼吸有关知识的内在动力,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对细胞呼吸原理、过程、外界因素影响、实际应用等一系列相关知识的深入探讨。
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用学生的实际生活问题创设生活化情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学生好奇心理创设生活化情境
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具有强烈的采新猎奇的心理倾向,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创设新奇的生活化情境,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孩子,于是丈夫埋怨妻子不忠,结果导致了夫妻不和。那么,这对夫妇能不能生出单眼皮的孩子呢?
问题一抛出,马上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理,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龙生龙,凤生凤”,遗传上这孩子不可能是这对夫妇亲生的;有的说,生物具有变异的特点,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还有的学生则根据生活经验,发现这种现象很普遍,就象一对同是A型血的夫妇,生了个O型血的孩子一样……
通过学生对生活问题的疑惑,进入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带者好奇心理进行探究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生活化情境中去,进行有效的提问与学习。
3、利用学生的实验活动创设生活化情境
生物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教师应在实验课堂教学中投放足够的实验设备,让学生围绕某个专题展开实验探究,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就像科学家一样探究问题验证假释,体验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质。
例如学习细胞呼吸原理后,为了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我们可以再通过一些实验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如探究水果保鲜的条件。先由同学展开讨论,然后分组设计实验步骤:分别探究同样大小的新鲜桔子在下列三种情况的保鲜效果:室温,低温;隔绝空气,不隔绝空气;干燥,湿润。并填写下表:
条件 效果 |
温度 |
空气 |
湿度 | |||
室温 |
低温 |
隔绝 |
不隔绝 |
干燥 |
湿润 | |
好 |
|
|
|
|
|
|
差 |
|
|
|
|
|
|
通过比较各小组观察到的现象,最后引导大家得出水果保鲜的适宜条件:低温,低氧,适宜的湿度。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知识梯度,再提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如探究保存水稻种子的方法。让学生借鉴上面实验方案,自主设计大胆实施,加深了解实验方案的内容、设计实验的一般程序和遵循的原则,进一步掌握实验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学会实验器材的选定、实验结果的预测、实验结果观察等基本技能,从而使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向更高层次升华。
4、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创设生活化情境
网络资源是生物学教学的主要课程之一,网络资源具有信息量大,实时性和互动性等特点,互联网传递着越来越多的生物学教学信息,如动植物的图片、课件、动植物的趣闻、最新生物科学进展等。互联网是生物学教学情景素材的重要来源。从互联网上获取教学情景素材,是一种较为快捷有效的方式。随着网络资源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互联网越来越成为生物学教学情景素材的重要来源。另外,各种新闻媒体(如电视、报纸)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情景素材。
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的国际热点,使知识视野更开阔,如通过网络查阅细胞呼吸原理在开发生物能源的应用的相关知识。目前,世界上生物能源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生物能源不同于矿物能源,它具有减少对少数矿物质能源的依赖,使能源利用呈多样性发展。生物能源通常包括:农业生物能源(木炭,薪材,林业废弃物等);微生物能源(主要为藻类,细菌);城市及工业残渣,动物粪便等。生物能源的使用原理必须通过细胞呼吸作用。例如,在巴西,人们利用农作物的甘蔗发酵产生酒精,相当于每天生产127桶石油,实现国家不进口石油的目标;1988年,丹麦建成第一个秸秆发电站;一些工厂利用厌氧菌无氧发酵产生 H2;美国利用垃圾回收沼气的发电站已经有100多座。
总之,生物学科是贴近实际生活的一门学科。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著名学者叶澜先生语),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教学资源,把教学资源伸向生活是新程理念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创设生活化情景是生活化课堂教学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与必要环节,也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付出更多的努力,做生活的有心人,收集丰富的生活资源,优化情景设计,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科学评价实际的教学效益。
(该文发表于《文理导航》201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