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交流

坚持开设校本课程 不断丰富课程体系

发布时间:2017-12-23 作者:黄荣水 发布者:李宝尚 阅读 : 2714

 

坚持开设校本课程 不断丰富课程体系

福建省南安国光中学 黄荣水

  

我校的必修课程的设置与要求严格按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开足开满全部必修课程的模块。选修Ⅰ课程是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各科目按课程标准分类别、分层次设置若干模块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学校根据教育资源和教学条件的实际,尽量开设相应的选修模块,以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学校更注重组织教师、学生、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建设,包括开发校本课程和课程资源,使学校能提供门类多样的、基本满足学生需要的选修课程及丰富的课程资源,逐步形成有本校特色的学校校本课程体系。

一、校本课程及其功能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由学校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构成学校课程的有机整体,是执行国家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

校本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 学校特色 的形成。它能很好地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缺陷,提高课程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校本课程的目标

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课程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开发潜能,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能力,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并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一)、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相协调的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与国家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保持一致。课时比例要控制在课时总量的 10%-25%,保证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间的协调性。

(二)、权力与职责相统一的原则

学校具有开发校本课程的决策权、选择权,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责。要坚持校本课程实施的严肃性,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的有效机制,监督和评估课程实施的过程,发挥校本课程的积极作用。

(三)、地域资源与校本特色相结合的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立足于地域资源与校本特色的有机结合,促使资源开发与校本特色同步发展,学校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协调,同区域的学校要积极配合,走合作公关之路,避免学校与学校之间重复开发的弊端。

(四)、课程研制、实施、评价一体化的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应使课程的研制、实施、评价一体化。在注重课程实施的同时,通过对课程实施过程和效果的评价,反思课程方案的合理性和实施的科学性,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

(五)、调查、研究、实验相结合的原则

要对学校里学生的需求、教师的现状、社区的条件进行深入地调查,把这些调查结果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同时,要把整个开发过程视为一种科学研究的过程,以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四、校本课程内容的确定和开发的类型

校本课程内容的确定要建立在对学生发展需要评估的基础上,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需要为宗旨。根据课程开发内容的来源,可以把课程开发活动分为三种类型:选用、改编、新编。课程选用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 制定出课程选择的标准,依据标准从众多可能的现有课程资源中选择比较适合的课程;课程改编是教师根据 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自身的现实条件 ,对已有的课程进行局部的内容修改或结构调整;课程新编是指所有的课程成分都是依据学校现有的师资和校本特色资源 由教师新开发的,不依赖现有的课程材料。课程的主要内容为特色德育、个性发展、自主学习,突出作为农村学校的农村特色。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五个阶段:

(一)、建立领导机构

由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家长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委员会,校长任委员会主任,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其职能是:咨询、把关、审查和提供帮助。

(二)、需要评估。需要评估是整个开发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学校要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多种形式,调查和分析学生的发展需要,明晰学校的育人目标以及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并且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还要进行阶段性的调查,以不断改进和调整课程设置。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①学生的需求和建议。②地区需求和社会需求。③社区和学校教育资源的状况 ;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④学校的优势。⑤家长对学校开发课程的愿望和建议等方面。

(三)、确定目标。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订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等。

(四)、组织与实施。

1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自主申报课程。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附课程介绍)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编入《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课,选课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才准许开课。在此基础上,学校形成一份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前或过程中,撰写自己承担的《课程纲要》;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突出重点,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以及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六、校本课程的实施

学校根据校本课程的设置,统一安排校本课程的教学时间,也可按科目分散安排,但必须保证校本课程的课时,在有教学条件下每周1课时,并要把校本课程的课时安排纳入课程表统一管理。

学校要根据学生的需要,立足于本校的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合理配置设施资源,充分利用和拓展校外的课程资源。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注意发挥家长与社区资源的作用,积极开展与校外机构的合作。学校要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经费保障。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学校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目标确立评价准则,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课程实施定期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应向教师、学生、家长及相关人员或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对校本课程实施的监督。

学校定期评价《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提出改进建议,为制定新学年的课程实施方案服务;学校定期组织教研组评价教学进度计划,并对照实施情况调整与完善教学进度计划,为制定新学年的教学进度计划作好准备。学校定期检查部分教师的教案,组织教师经常交流自己的教案,并能为教师的后续教学提供建议。

学校发挥评价对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尝试建立一种全面评定教师教学业绩的体系。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改变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来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

学校发挥评价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激励功能。评价的内容应侧重态度与能力,减少量化,多进行分析性的评价。在学生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同时,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八、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

1、、组织管理。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同时成立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委员会一般由校长、教师代表、学生及家长代表和社区相关人士等人员构成。课程审议委员会主要职能是审议学校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大决策,负责制订《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制度,检查与督导《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执行情况等。

2、评价。包括课程的设计评价、实施评价和学生学习的评价,以及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等。评价贯穿在课程开发的各阶段。通过这些评价,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修改学校课程的设计,以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水平。

九、取得成效

()凸显农材特色与地方特色

  1、校内课程资源

  1)从学校的传统和优势的活动项目(如化学、环境、生物、电子信息等科技活动,绘画、诵读、器乐、戏剧等艺术活动以及历史研究、国际问题研究、旅游等各项活动)的活动资料中总结提炼;

  2)从学校优势学科的传统专题讲座、特色教师的优秀教学中提升(如课题研究延伸、英语角、排球、乒乓球等);

  2、校外课程资源

 173146驻军部队

 2光前学村、梅山侨乡、光前故居纪念馆、李成智公众图书馆

 3)万祥兴果林场、竞丰养鸡场、新蓝工业区、光前医院、莱克石化

 4)新加坡光华学校

 5)郑成功纪念馆、叶飞故居、泉州古桥

 6)国光校友会

 7)国光中学学生家长委员会

 8)新加坡李氏基金会、芙蓉基金会

 9)梅山镇政府、各村政府、闽南民俗、、南安姓氏

 10)南安市名胜,如雪峰开发区、五里桥、九日山、凤山风景名胜区、蔡氏古民居、山美水库

 (二)培养自主创新精神

  1)注重课程内容的探究性与实践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注重课程实施过程的开放性和民主性,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课程必须呈现多样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

  4)课程成为一个开放、动态、不断发展的系统,以适应学生不断增长的学习要求。

  (三)展现推广先进成果

  1)借助学校每年举行的面向泉州教学公开周活动平台,以校本课程为主题,推进校本课程开发。2015年春季学校举行面向泉州教学公开周活动,活动主题是“学校多样化办学------校本选修课(走班制)”,开设32个课题。2016年春季学校举行面向泉州教学公开周活动,活动主题是“落实农村特色校本课程(走班制),探索学校办学多样化”,开设了37个课题。二次公开周共开设69节校本课程实验课,这69节校本课程实验课有立足本校资源的刘再复研究国光校友风采国光校史简译等课程,有立足本土文化传统开发的闽南俗语文化趣谈闽南语泉州南音乡音乡情闽南语歌的经典情结闽南民间信仰等等,亦有贴近生活的实践课程,如闽南农村酿制品的制作流程家用电器的使用”“登山运动等等,可谓精彩纷呈,独具特色。

  2)借助南安市电视台南安市电视台、海丝商报、南安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等媒体对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作专题报道;

  3组织教师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行的“优课”、“微课”、优秀校本课程评选等评比,并取得优异成绩,其中《闽南农村实用小偏方》、《探寻泉州古桥》、《光前风范》、《闽南方言、俗谚及传说》、《趣味化学》等课题被评为南安市中学优秀校本课程。

  4)引导教师就相关的校本课程进行课题研究、论文发表、经验总结;

  5)进行校级汇编,汇编了《国光中学校本课程》、《国光中学校本课程经验总结与教学反思》等,其中,《国光中学校本课程》可以作为国光教研片以及全市其他学校的校本课程教材。

《坚持开设校本课程 不断丰富课程体系》刊于《课程教育研究》177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