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活动

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意见

发布时间:2004-05-20 作者:未知 发布者:李宝尚 阅读 : 7088

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意见

                   南安国光中学                    2004.4
    最近,中共中共,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对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出了新的重要部署,具有十分重大意义。《若干意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明确了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大政策措施。《若干意见》是新时期指导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纲领性文献,必将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德育工作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影响。校务会会议研究决定,提出如下学习贯彻意见。
    一、积极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领会《若干意见》精神,深刻理解《若干意见》的重大意义。举行全体教职工大会,对学习贯彻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学校领导要带头学,并为全体教职工宣讲《若干意见》精神。要安排专门时间,组织专题学习和座谈讨论,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进一步明确学校作为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应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切实抓紧抓好。
    二、深入探索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规律,根据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贯彻实施《若干意见》,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创我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 积极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与诚信教育。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的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若干意见》和中宣部、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要求,积极开展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大力开展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和国情教育。要大力弘扬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期形成的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要帮助学生理解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努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品质。
    从我校的实际出发,校主李光前先生爱国重教,关心后人,急公尚义的爱国主义精神,勤奋、诚信、质朴的高尚人格,不断进取,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我校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在原有开展用光前精神培育新人系列活动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光前精神的内涵,组织人员编写《弘扬光前精神,争做“四有“新人》校本课程。以此为载体,用广大师生耳闻目睹、有切身体验的具体事迹进行富有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以情感人,以事感人,以理服人,使我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能够引起师生共鸣,取得更好的实效。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做人的基本信条。当前,社会生活中一些道德失范,不信守合同,不讲究职业道德等现象给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少数学生考试作弊、言行不一、欺骗他人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们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精神,扎扎实实地做好青年学生的诚信、教育工作。在诚实教育方面:要培养学生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话,作业和考试求真实 ,不抄袭,不作弊;在守信教育方面,要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责任,知错就改。诚信教育的重点在知行统一,关键在践行,要以学生为主体,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实信用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增强学生诚信意识,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从小立志做讲诚信、讲道德的人。
    (二) 课堂教学是弘扬民族和培育民族精神和诚信教育的主渠道。各学科抓住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机遇,认真研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觉地把知识传播、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情操陶冶结合起来,尤其是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诚信教育有机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工作主渠道的“重中之重”,要深入探讨如何更加紧密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高中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加强民族精神和诚信教育,加强时事政策和相关专题教育 (每周一小时),提高实效性,使之更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分析、鉴别各种社会现象能力的提高。
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和诚信教育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对学生在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教育中和诚信教育中的情况,要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学生品德评价体系。
    (三) 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
    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要组织广大学生参加与“手拉手”“志愿者”“爱心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和社区服务;要充分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节日以及民族传统节日和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等,举行形式多样的庆祝、纪念活动,请革命前辈和各行业英雄模范作报告、讲故事、开讲座。举行主题校会、班会和团会,进行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要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革命遗址,祭扫烈士墓,缅怀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和感人事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组织学生参观城市、农村和名胜古迹,调查了解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祖国的悠久的历史文化。充分发挥校外活动场所、社会实践基地的育人作用。
    要坚持升国旗制度,全体同学要会唱国歌,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电影、校园网、橱窗、板报、科技文化艺术节、征文、歌咏比赛、演讲比赛、格言诗歌诵读活动等,大力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校园内张贴悬挂革命精神和中华杰出人物画像,制作体现民族精神的灯箱、语录牌等。积极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浓厚校园氛围。
    在做好经常性的宣传教育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9月“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宣传月”,结合新学年开学、新生入学教育、教师节、“9•20”公民道德宣传日、国庆节等,集中开展以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为重点的宣传教育活动。
   (四) 认真组织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学习贯彻教育部根据《若干意见》新修订发布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首先,要组织全体班主任专题学习、讨论新《守则》和新《规范》,明确新在哪里,新修订分布的重大意义。深入探讨如何把新《守则》、新《规范》贯彻落实到平时的教育教学环节中去。其次,要把新《规范》、新《守则》印发到全体同学,做到人手一册,要通过主题校会、主题班会、团会,逐条讲解学习,并通过其他多种形式的宣讲教育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使新《守则》新《规范》内容深入学生大脑。在进行新《守则》、新《规范》学习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贯彻新《规范》新《守则》,关键是知行统一,关键在践行。要把着力点放在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上,抓出成效。
    三、重视和加强德育队伍尤其是班主任队伍的建设
    加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与诚信教育,提高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教师是关键。要在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和调动学校各方面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学校工会、共青团要充分发挥作用,要继续加强师德教育,继续办好青年团校和业余党校,发挥好学生会的作用。所有教职工要努力按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主动承担应尽职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要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和高尚品行去教育影响学生。要特别重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制度,选拔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形成人人争班主任,能够当好班主任风气。要为班主任的培养、进修创造条件,帮助他们提高从事学生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对班主任的岗位津贴、职称评聘和表彰奖励等方面要给予优先考虑。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努力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三结合教育网,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社区组织的优势,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