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交流
高考议论文如何深入说理
高考议论文如何深入说理
陈铂森 福建南安国光中学 362321
[提要]高中生作文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及观察等能力的综合表现,特别是其中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然而从实际状况来看,大部分同学自身并不具备通脱透彻的说理及逻辑推演的能力要求,因此,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修改文章,培养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思维能力。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思维;升格
“写作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活动”[1]议论文写作也不例外,而且对思维的要求比其它文体更高。卫灿金先生在《谈谈议论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文中认为议论文是“脱离了具体形象的依托,是在理性概念的范围内对某一道理进行抽象的思考”[2]指出议论文写作中主要运用抽象思维,我完全赞同他的观点。学生写议论文,经常思路闭塞、断裂,议论不确切,内容空泛,人云亦云,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缺乏形式逻辑思维所致。有鉴于此,我在教学中尝试实践议论文写作思维升格策略,让学生自己动手修改文章,从文章立意、概念、语言、论证方法等方面去修改,激活学生思维,深入说理。在此,以学生习作为例展示议论文写作思维升格,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文题:
位于上海茂名路上的阿大葱油饼店,因所做的葱油饼味美被被BBC(英国广播公司)的美食节目报道后成为“网红”。居然早上5点钟就有人来排队买葱油饼,而且要排队四五个钟头才能买到一个葱油饼,被网友们称为“葱油饼之神”。葱油饼是上海小吃的一个特色,据悉,阿大师一个驼背老人,老伯已做了34年的葱油饼。但是,9月26日,媒体从上海市黄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证实,这家开在居民楼的小吃铺属无证无照违法经营,监管部门已多次开展整治行动并约谈当事人,责令其停止经营活动。不少人包括网友将指责和愤怒投向了执法部门,认为执法部门在故意“刁难”阿大这个做了30多年葱油饼生意的“匠人”,吃过老伯葱油饼的食客们也表示不能接受这一做法。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从老伯、监管部门、网友食客们选择一个对象进行写作,要选好角度,定好立意。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一、升格第一步:立意严谨、思辨
片段1:位于上海茂名路上的阿大葱油饼店,因所做的葱油饼味美被BBC电视台报道,成为“网红”美食,摊位排起了长龙。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已经做了34年被视为“老上海”味道的小店铺涉无证无照违法经营,已被上海黄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停止经营。在我看来,取缔这家无证无照的葱油饼店,乃是依法执罚,体现的正是法律的尊严,法治的价值。
片段1的立意是:取缔这家无证无照的葱油饼店,乃是依法执罚,体现的正是法律的尊严,法治的价值。此立意也能自圆其说;但如果能再深入一层,思辨地去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会使文章的立意更深刻。据此,若能将观点做如下修改会更有说服力。
修改稿1:当今社会,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我们应该知法守法。近期,做了多年葱油饼的老伯由于无照经营而被监管部门勒令停止开业。依我看来,此举于法律上并无大过,但如果能在执法中过些情理,是否更加妥当呢?其实,和谐社会,法该容情。
修改稿1中的立意是:此举于法律上并无大过,但如果能在执法中过些情理,是否更加妥当呢?其实,和谐社会,法该容情。运用“但”表转折来叙述和议论,能够帮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看待问题,以辩证的思维来思考事实以及相关道理。这种方法既可以增强论证的严密性与辩证性,又可以增强作者观点和态度的鲜明性,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
二、升格第二步:概念要明确。
概念明确,才能正常和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写出的文章才能清楚明白,否则,文不对题,令人不知所云。在议论文写作中,要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题目的含义:概念的外延就是指题目的适用范围。只有明确灵活地界定题目在特定语境的内涵和外延,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论证才更有说服力。
片段2:阿大老伯是一位驼背残疾老人,凭一手好厨艺生活实属不易,何况还坚持了整整34年。尽管老伯的店属于无证无照违法经营,但若因此就责令其停业,使其丧失独立的经济来源。于道德而言,此惩罚稳妥吗?
片段2中若能围绕中心观点合理阐述概念会使文章更加清楚明白,可以提高学生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能力。据此,可以补充如下:
修改稿2:先哲们曾作出这样精辟的阐述:“法律之情理乃法律之灵魂。”这句关于法律之灵魂的论断,显而易见是建立在情理基础之上的。阿大老伯是一位驼背残疾老人,凭一手好厨艺生活实属不易,何况还坚持了整整34年。尽管老伯的店属于无证无照违法经营,但若因此就责令其停业,使其丧失独立的经济来源。于道德而言,此惩罚稳妥吗?
修改稿2对法与理之间的关系做了界定,认为“法律之情理乃法律之灵魂。”高度概括了对象的特征或本质属性。
三、升格第三步:升格语言
在写作过程中,运用语言进行表述必须遵循一定的思维规律,这在议论文写作中尤其突出。议论文的表述其实就是形式逻辑思维中推理的具体运行过程。议论文写得是否严密,语言是否准确,行文是否流畅,就是推理是否成功的表现,与一个人的形式逻辑思维有密切的联系。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如果推理缜密,文章则逻辑性强:推理混乱,则不知所云;思路清晰,则层次分明;思路不畅,则滞涩生硬。
片段3:在我看来,执法部门尽职尽责秉公执法这一点是肯定的,老伯的的确确是触犯了法律,违法经营。按理说,老伯是应该受到处罚的。
片段3中认为“按理说,老伯是应该受到处罚的。”但全文缺少分析过程,有的只是武断的语气,让人信服犹有欠缺。若能合理运用归谬法展开分析,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修改稿3:据悉,阿大是在上海茂名路上一位手艺娴熟的葱油饼老师傅,生意甚是兴隆。然而,媒体从黄埔区市场管理局了解到,阿大老伯开在居民楼下的这家葱油饼铺,属于无证无照违法经营。从法律上讲,对于无证无照的店铺,监管部门责令并制止无可厚非。试想,如果有谁在法律面前拥有特权,甚至凌驾于法律之上,那么法也就不能称之为法,也就失去了它令行禁止的作用。况且此权一开,“为天下之先”,也给了其他人把柄,法律的权威性也就无处可谈起。因此,不论是众食客的好口碑,抑或者是英国广播电台的赞赏,都不能成为“葱油饼之神”无视法律与规定,可以无证无照继续经营的理由,而监管部门也是再一次维护了法律之权威。
修改稿3运用了归谬论证法。不直接对对方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进行正面驳斥,而是按照对方的逻辑和思路,先运用“如果”提出一个假定成立,再推导出一个明显荒谬的结论,使其论点不攻自破。表达能做到井井有条,序列清晰,说明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达到一定的水平。
四、升格第四步:升格论证方法
全文论证方法过于单一,道理分析显得过多,导致文章给人感觉过于空洞,缺乏说服力。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若能通过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据此,可以补充如下事例:
片段4:美国曾发生过一个经典案例:一老奶奶为了她那几个将要饿死的孙儿,上街偷了一块面包,被发现后当事人将其告到法庭。最终老奶奶因偷窃被判有期徒刑两个月。两个月的时间虽短,可她那几个孙儿会因无人照看一一饿死。审判一结束,当庭法官立马掏出一百美元给老奶奶,说:“关于此事,因您犯法,我无能为力。但法应容情,您先去安顿好您的孙儿吧!”
法应容情,这使老奶奶的孙儿们活了下来,这难道不是一件圆满的事吗?法律面前,我们必须知法守法。但如遇到像阿大老伯这样的事情,我觉得,法应容情,不应生硬刻板的照遵一纸条文,而断绝了一个残疾老人谋生之路。执法部门为何不能上门服务,为其补办经营执照等,让他的生意可以合法进行,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文章皆为客观事物的反映”,[3]客观事物以其本身固有的复杂性,不能一下子为写作主体所认识清楚把握全面。文字表述又以其灵活多样性,也不能一下子就能选择恰当。因此,文章只有经过严密的修改,进行结构的重新条理、文字的润饰才能使之更加完整,更加精粹,其目的在于追求思维的深化与表述的完善,而表述的完善正源于思维的深化。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是修改思维,要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
参考文献:
[1]马正平等.图书馆目录[M].《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25-25.
[2]卫灿金.期刊[J] 《语文教学通讯》,1995:13-13
[3] 马正平等.图书馆目录[M].《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