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

剖析高中语文诗词意象,培养学生语文思维

发布时间:2018-11-13 作者:佚名 发布者:yhc 阅读 : 10652

 

剖析高中语文诗词意象,培养学生语文思维

陈森林 福建省南安国光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标准。语文是学校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语文学科的学习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及语言运用能力。而古诗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掌握这部分的内容需要学生抓住诗词中的意象,才能真正理解诗词的真正内涵和意境,因此意象教学在古诗词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本文对高中语文诗词意象进行分析,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关键字:高中语文 诗词意象 语文思维

一、高中语文诗词意象

(一)通过诵读,体会诗词韵律美

诵读是把握语文诗词意象的基础阶段,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作者在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就会跃然纸上,让学生在脑海中构造图像以此与作者产生共鸣。学生带有情感地诵读诗词,可以体会到诗词的韵律美,领悟到了诗词中蕴含的鲜明感情和深刻思想。

(二)抓住诗词意象,把握作者情感

高中语文中的诗词学习,最重要的是抓住作者写作的意图,即对诗词意象的把握。因为诗词的最大特点是作者总是把思想情感浓缩在诗句的景象中,意象是诗词的灵魂,它使读者通过描述的景象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在抓住诗词意象的同时,还需要学生通过在脑海里构造景象,进行联想,结合自己对诗词鉴赏的掌握的知识及技巧,体会作者的情感。所以,把握整首诗词的写作意图,抓住诗词的意象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

二、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策略

诗词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学习内容,诗词的教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扬,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观及语文思维。诗歌是语文学习中情感艺术的有力表达,其实学好诗词很简单,只要学生可以抓住诗词中的意象,就会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及内涵。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让学生真切体会到诗词中所表达的感情,是语文诗词的教学目标。

在高中语文诗词鉴赏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掌握,提出自己独特的间接,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就是加强对语文思维的培养,促进高中语文教育的发展。高中语文学习中每一篇诗词都通过各种形式寄托着作者的情感,教师在实际教学时,要指导学生透过诗词掌握写作意图,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的审美观和语文的思维逻辑。例如苏轼的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将自己当时的所触所感都融合在每句诗词中,读者可以通过描述的景象及对诗人的背景的了解,就可以真切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学生可以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掌握对诗词鉴赏的技巧及分析过程,从而为之后的诗词鉴赏奠定基础,增强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及语文思维。

想要更好的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思维,教师就需要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当代教育的教学目标是以学生为教育主体,教师是教学的指导者和参与者。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出新的教学思路,优化教学设计改变教学模式。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采取合理有效的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语文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对象,多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语文诗词的欲望和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课堂的主导作用。学校课堂教学教师在进行讲授知识和指导学习的同时,学生也应该积极自主去探索,学会独立思考,在实际的语文诗词教学课堂中,语文教师应通过启发性的诗词鉴赏指导,进行循序渐进的语文教学,合理有效地引导学生对语文诗词的理解和掌握语文诗词鉴赏的技巧。就像王维《观猎》中的“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景象展开想象,让学生对诗句进行填词练习,激发学生对诗词学习的兴趣,从而积累丰富的诗词文化知识。语文教师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多加鼓励学生及时地给予学生激励和合理评价,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文化素养。

在高中语文诗词的实际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情况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展开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动力和对诗词鉴赏的兴趣,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加深对知识体系的认知。在诗词的鉴赏教学中,老师应该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开设情境教学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对诗词的意境营造,提升学生对诗词鉴赏的积极性。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交流讨论诗词鉴赏技巧,在轻松愉悦环境下学生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比如在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忧郁的背景音乐,营造诗词中相应的情境,引导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促进诗词的鉴赏。

在实际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把握这篇诗词的意象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意图,总结其中的鉴赏技巧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这样既提高了语文教学课堂的高效性,又可以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

综上所述;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而意象是诗词的灵魂。想要掌握语文诗词这部分的知识,学生鉴赏诗词时要真切体会抓住诗词的意象。在高中语文诗词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诗词意象的认知和理解。还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浅论古诗词教学中文字补白能力的训练[D]. 刘铭.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艺术留白在高中语文课堂建构中的实践探索[D]. 蒋文通.东北师范大学 2011

[3]在古代诗歌教学中发展学生审美素养的研究[D]. 张艳.西北师范大学 2006

[4]诗歌教学的传统与现状及其策略[D]. 张子春.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4

[5]试论语文课堂教学的空白艺术[D]. 刘艳清.湖南师范大学 2004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