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督导

转发:关于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第一批)申报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06-04-18 阅读 : 3270

    

关于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第一批)申报工作的通知’
 
  ’
 
泉教科〔2006〕1号’

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学校:
  "十五"期间,针对我市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我市组织了两批350多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市教育科研工作,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第一批)申报工作即日开始。现印发《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指南》(下称《课题指南》)做为申报课题的参考和依据。请接到通知后做好以下工作:
  1.根据《课题指南》的要求和选题范围,并结合当地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实际,确定科研课题,申报立项。
  2.基层学校确立科研课题后,向各县(区、市)教育科研主管部门申报,各县(区、市)教育科研主管部门审核后于5月10日前送市教科所,市直学校可直接向市教科所申报,经市教育科研学术评审组审定,市教育局下文确定为市级教育科研立项课题。为加强课题管理,确保课题研究质量,市直学校及晋江、南安、惠安、安溪等县(区、市)选送的课题一般控制在15项,鲤城、丰泽、洛江、泉港、石狮、永春、德化等县(区、市)选送的课题一般控制在10项。
  3.泉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分为重点课题、一般课题两类。确定为重点课题的将给予经费资助,确定为一般课题的经费自筹。经过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合格的课题,发给科研成果证书,被确认为优秀课题的将给予一定的奖励。
  4.本次市级立项课题审定的同时将评选推荐10项课题,申报省普教室"福建省基础教育与教学研究课题"。
  各县(区、市)教育局、市直学校应根据文件精神,认真做好课题的立项申报工作。各县(区、市)在上报市级课题的同时,也应确认一批县级课题,并将确认课题情况报送市教科所。

  附件:l.《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第一批)课题指南》
     2.泉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表

泉’州’市’教’育’局
二OO六年四月十三日

主题词:教育’课题 申报 通知’
--------------------------------------------------------------------------------
抄送:市社科联’
--------------------------------------------------------------------------------
泉州市教育局办公室’2006年3月28日印发’
--------------------------------------------------------------------------------

附件l:’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指南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勇于探索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为教育决策、教育教学实践和繁荣教育科学服务。
  二、课题管理
  1课题申报主要由各县(区、市)教育科研主管部门组织,市直学校由市教科所组织。各县(区、市)教育科研主管部门应做好以下工作:(1)领会文件及《课题指南》要求并向所属基础单位转发。(2)对基层申报的课题进行认真筛选,将选题准确、设计合理、组织严密、条件到位的课题作为一般课题上报市教科所。
  2市教育科研学术评审组在确定市级立项课题时,将确定部分有重要理论、实践价值,条件成熟的课题为重点课题(约占课题总数的10%),中期检查时将依据研究的具体情况再确定部分重点课题(约占课题总数的10%)。一般课题经费自筹,重点课题将给予经费资助。’3市级课题一般应为集体课题。要有意识地组织教育科研共同体,注意一线教师、行政领导、教研人员的结合。鼓励探索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鼓励与学校原有课题和研究成果的整合。
  4"十一五"期间将组织两批课题研究,每批课题研究周期为2年。第一批课题研究时限为2006年6月至2008年5月。第二批课题研究时限为2008年12月至2010年11月。
  5课题研究满一年进行中期检查。课题研究结束时,组织课题验收。经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合格的课题,发给科研成果证书,被确认为优秀课题的将给予一定的奖励。
  6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管理。泉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委托各县(区、市)教育科研主管部门抓好规划课题的日常管理。市教科所将抓好重点课题的管理和进行日常检查。
  三、选题原则
  1创新性:课题要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研究和无科学理论依据的研究,在选题时要以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为宗旨,研究解决当前办学和新课程实验中的新问题。在研究的思路及手段等方面应具有新颖性,要努力形成课题研究的特色,突出课题研究对教育创新与发展的意义。
  2实验性:教育科研不是简单的经验总结,它应有研究过程,并强调研究过程的实验性。在课题研究中应遵循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在实验的基础上,努力把教育教学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层面,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师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3实用性:选题要紧密结合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针对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选择教育发展和新课程实验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以理论研究为支撑,以应用研究为重点,着重"小、精、实",能解决实际问题。
  4广泛性:课题研究应具有广泛性、开放性的特点。既可以是宏观方面的内容,也可以是中观、微观方面的内容;既可以是教育自身问题,也可以是与教育改革与发展紧密相关的其他问题;既可以涉及办学模式、管理模式问题,也可以是有关课程设计及实施问题;既可以是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也可以是有关学生身心发展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问题等。应特别关注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问题、新课程改革实验问题。
  5可行性:选题时应从实际出发,结合研究者自身的工作并考虑研究的力量,以及财力、物力、时间等条件。要注意研究内容的可行性和成果推广的可能性。
  四、研究范围
  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和我市教育教学实际,课题研究的范围方向可参见《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参考目录》。目录仅供申报课题时参考,应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恰当的研究课题。

 


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参考目录
  一、基础教育
  1科学发展观与教育发展的研究
  2借鉴优秀传统教育思想为教育现代化服务的研究
  3教育公平、效率、质量与均衡发展的研究
  4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化发展的研究
  5当前基础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研究
  6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
  7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研究
  8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
  9优秀校长成长个案及治校规律的探索与研究
  10新课程条件下学校管理制度的研究
  二’、职业教育
  1调整结构,重组资源,发展职业教育研究
  2职业教育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研究
  3’职业教育专业课、基础课课程设置研究
  4’职业教育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5’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指导研究
  6’职业学校学生成功案例研究
  7’职业学校办学模式研究
  三、课程教学
  1课程标准的分析与实践研究
  2 课堂教学落实三维课程目标的实践研究
  3构建和谐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4课程改革与学科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
  5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的实践研究
  6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的教学策略研究
  7新课程教学实验教材的分析与实践研究
  8新课程教学中不同领域学科综合与渗透的研究
  9普通高中课程中模块教学特点的研究
  10学科典型教学案例的分析研究
  11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
  12学科教学联系社会实际、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研究
  13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14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作业设计与应用研究
  15高中学生课程选择与学习计划制定的研究
  16高中新课程行政班与教学班管理研究
  17先进教学方法的实验与推广研究
  18各学科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个案研究
  19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水平及其提高的调查研究
  20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相关学科的整合研究
  21综合实践课的设计、组织、管理与评价研究
  22学科教学中实践活动的设计研究
  23研究性学习模式实验活动
  24研究性学习典型案例研究
  25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与评价研究
  26’通用技术课程的实践研究
  四、德育工作
  1’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
  2’单个德育目标(诚信、责任、禁毒、解救网迷等)’教育实践的研究
  3’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之养成教育的研究
  4’优秀班主任工作个案和工作规律的探索与研究
  5’课程改革与德育工作融合的研究
  6’适应新课程的班主任工作策略的研究
  7提高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研究
  8学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研究
  五、心理健康教育
  1当前中、小学生主要心理问题的调查研究
  2"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的个案研究
  3学生心理健康评价标准的实验研究
  4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5家长素质及教育方式方法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六、民办教育
  1’民办教育发展政策法规监管的研究
  2’民办学校社会生存环境的研究
  3’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关系的研究
  4’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5民办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研究
  七、教育教学评价改革
  1新课程下学校办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
  2构建多元化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
  3高中选修课程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的研究
  4新课程下教师评价体系的研究
  5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评价研究
  6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及其监督、管理机制的研究
  7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研究
  8高中模块学习评价的研究
  9新课程考试评价的研究
  八、课程资源建设
  1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2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的实践研究
  3师生教学活动中生成性资源的运用研究
  4校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5片区课程资源开发与共享机制的研究
  6幼儿活动项目的设计、评价与应用研究
  7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
  8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九、教师队伍建设
  1学校优秀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和规律探索
  2课程改革与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4综合课程开设与复合型教师培养的研究
  5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6学科带头人教育科研经验的个案研究
  十、学校、社会、家庭教育
  1成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
  2"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
  3社会教育资源、校外教育基地的开发、建设与利用的研究
  4建设社区青少年良好成长环境的研究
  5社区服务的有效实施研究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