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督导
行动研究改变低效课堂
’山东高密:行动研究改变低效课堂
’山东省高密市教科院’王玉兵
为解决课堂教学效益不高的问题,山东省高密市自2006年开始在全市中小学开展“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进行以“减少课堂讲授时间、引发学生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为重点的常态课堂教学改进活动。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和探索,有效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面貌,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的内容
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特别重视行动与研究的统一,强调教师是研究的主体,每一个教师都是教学实践者,也是教学研究者,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行动。因此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的研究者是教学一线的全体教师,研究由教师发动,研究的问题来自于课堂,也在课堂中尝试解决问题,在课堂中进一步修正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高密市的教学研究部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当前课堂教学具有共性的焦点问题,提炼出六个方面的研究改进内容:一是如何科学分配和控制课堂教学讲授时间研究,目的是改变教师课堂教学满堂灌现象,删除无效教学环节,为学生参与课堂提供时间保证。
二是如何构建启动学生思维的课堂研究,目的是摒弃浅显和不能有效引发学生思维的课堂提问设计,寻求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思维。三是如何实现教学检测与反馈矫正制度化、规范化研究,目的是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发现和矫正问题,扎实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四是学生作业内容、方式、批改及作业管理、评价的有效性研究,目的是提高作业布置的针对性和合理性,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是高效课堂评价标准研究,目的是探讨高效课堂构成的要素,制订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及评价的方法等。六是教师集体备课和教师个性发挥研究,目的是发挥教师集体智慧,挖掘集体备课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以“自主-互动”为基调,构建起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指导学校开展“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在充分调研和征求教育专家建议的基础上,高密市提出了以“自主-互动”为基调,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意见。“自主”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实践活动。
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不仅教学的目标要定位于增进学生的主体性,而且教学过程要随学习内部矛盾展开,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活动和自主发展的过程。“互动”是指把教育活动看作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的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自主”是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个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互动”则是有效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途径。二者的和谐、有效的结合是高效课堂教学的理想目标。
在深刻理解“自主-互动”教学的内涵的基础上,高密市的中小学校根据学科需要和学校现实情况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些学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型。比如高密市育才中学构建起以“自主学习-质疑释疑-反馈矫正”为主的“121”课堂教学新模式。“121”
课堂教学模式包括三个阶段,“121”反映了三个阶段的教学时间分配。第一阶段:自主学习至少用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和学案设计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第二阶段:质疑释疑最多用20分钟,包含三个主要环节:学生互研解决问题,教师采集问题。第二个环节是教师串讲点拨,学生释疑解疑。第三个环节是学生归纳整合,教师巡回指导。第三阶段:反馈矫正至少用10分钟,核心内容是教师组织检测,学生达标练习。
开展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确立了高效课堂的标准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指挥棒和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发生转变的依据和指南,因此开展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确立高效课堂的标准是高密市“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为此高密市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了高效课堂教学评价大讨论,各学校也根据学校实际开展研究。目前,高密市的教学研究部门在广泛征求学校、教师的意见的基础上,探索出课堂教学评价的五条标准:一是在教师讲授上“限制”,控制教师讲授时间,一般情况下要求教师讲授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讲就要精讲,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是指讲重点、难点,讲易错、易混、易漏点,讲规律和方法;“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懂的不讲。二是在学生学上“放开”,在教学“真问题”的引领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包括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放开、学生的思维要放开、学生的交流要放开、学生的学习结果要放开。三是在互动上“多维”,要做到“多维互动”,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四是在讲练上“结合”,做到练习---检测---反馈---矫正连环跟进。五是教学模式要“有效”。不管何种教学模式,都要看学生是否经历了认真的思维过程,是否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使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这五条标准,各学科又分别制订出比较全面的评价细则。
改革学生作业练习,提高了作业练习质量
作为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高密市各中小学对学生课外作业内容、形式及评价方式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和改进:一是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形式以及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学生可以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参与作业内容的设计,自己布置作业,也可以教师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多层次的“自助餐”型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完成作业时,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完成,也可以与同学合作完成。二是设计实践型作业,促进学生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
实践型作业包括观察作业、调查研究作业、课外阅读作业、动手操作作业等。三是设计趣味性作业。教师对那些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加以改造,使其有一定的主题性和情境性。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课文内容,将作业融于游戏、调查、制作、表演之中。四是作业批改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多种方式,如精批细改、自我批改、分组批改、当堂当面批改等。无论哪种批改方式都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对学生的优点及时作出肯定、赞扬和鼓励。五是变教师评价为多元评价。让学生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来,把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结合起来,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
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建立起合作、高效的研究团队
以集体备课为载体,以教案、学案为落脚点,创新了集体备课和评课的方式,完善了各种集体备课制度。如群体反思和个体反思相结合的教师反思制度、课例解读制度、“四同”课堂教学展示制度(即在同一天、同一年级、同一学科、在各自的班级上同一节课,互相交叉观摩,给教师们一个充分展示自我教学个性机会)、亮点聚焦制度(即寻找教师教学中的亮点,将优秀的、成功的素材积累下来,通过剖析教师授课过程中的精彩环节,达到资源共享)等。在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还开发出典型示范课、师徒挂钩课、课题研究课、对外开放课等研究交流课,充分发挥了团队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优势。
两年来的“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给中小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明显的变化。当然也发现了一些需要继续克服的困难和问题,如农村教师对新课程教材的把握不到位,影响了高效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控制还存在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解决。
《中国教育报》2008年1月11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