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督导
2009年泉州市生物科中考考试说明<一>
发布时间:2009-12-10
阅读 : 2660
生 物
一、命题依据
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生物课程标准》)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2009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生物)》为依据,结合我市初中生物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
1.命题应当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能够反映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同时,命题也应该关注本学科高中新课程实验,在体现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本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生物)》要求的基础上,起到促进新课程初、高中有机衔接的教学导向作用。
2.命题应当注重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有利于改变学生的生物学科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科学地认识事物、分析现象和把握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和谐地发展;同时,引导教学注重探究过程和方法,对生物学科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变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3.命题应当坚持面向全体,体现基础性,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公正、公平,使绝大多数坚持正常努力的初中学生都能达到毕业要求。同时,考试也应当兼顾能力(特别是科学探究能力)考查,对识别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有一定区分度,使考试具有学业测试的意义。
4.命题应当注重考查在现实情境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教学联系实际,做到命题内容加强与社会和学生生活的联系,从本地区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实际出发,合理地运用材料和情境,合理地设计题型,注重从生活实际中选取素材、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注重考查对信息的分析与综合能力,注重考察分析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要关注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适量增加具有适当开放性的试题,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的发展。
命题应当注重在现实情境中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和家乡、保护环境等思想观念,渗透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教育。
5.命题应当注意命题程序、试题内容、答案与评分标准、试卷容量等方面的科学性,并没有思想性、知识性和技术性的错误。
6.命题的难度应当适中,不出似是而非、脱离实际的题目,杜绝设置偏题、怪题,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应试心态。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应力求把握好上述命题原则,力求适应课程改革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相应要求,对初中教学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三、适用范围
全日制义务教育八年级学生生物学业考试。
四、考试范围
《生物课程标准》中的“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五、考试内容和目标要求
(一)科学探究
主题概要及学习要求: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将科学探究引入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和学业考试,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本考试将着力体现对科学探究的要求,学生应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努力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1.理解科学探究
(1)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2) 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
(3) 意识到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
(4) 意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调查,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5) 体会到科学探究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和合作。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过程 |
基 本 要 求 |
提出问题 |
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
尝试书面表述这些问题。 | |
作出假设 |
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 |
制定计划 |
拟定探究计划。 |
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 | |
选出控制变量。(假设哪种条件对研究对象有影响,该条件就是要研究的控制变量) | |
设计对照实验。(指除所研究的变量因素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的实验) | |
实施计划 |
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 |
得出结论 |
描述现象。(准确、客观、实事求是地描述观察、调查和实验的现象) |
处理数据。(用数学方法对观察、调查和实验的现象、结果进行处理,如统计调查和实验数据、列表分析或以曲线表示等。关键要读懂数据) | |
得出结论。(结论表述要简洁、完整、准确,说明所作探究支持或不支持假设。) | |
表达、交流 |
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对他人的探究过程或结论进行评价,说明是否符合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能对不正确的探究方案或结论进行修正。 |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主题概要及学习要求: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层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是细胞重要的生命活动。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形成生物体的各种组织,由功能不同的组织形成器官,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多细胞生物体依靠细胞、组织、器官之间的协调活动,表现出生物体的生命现象。
理解有关细胞的知识是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础,学生应重点认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初步学会显微观察的方法和技能,
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考试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
复 习 要 点 |
说出显微镜的重要构件和作用
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描述细胞核在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
显微镜操作注意事项:如何对光、观察、移动标本
识别显微镜视野内物像特点:倒像;
放大倍数的计算: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认识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细菌、酵母菌)
认识植物细胞细胞壁、细胞膜、叶绿体、液泡、细胞核;动物细胞细胞膜、细胞核的功能。
重点:细胞膜和细胞核的功能 |
2.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
考试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
复 习 要 点 |
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识别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
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
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和意义;
细胞分裂与分化的概念;
分裂与分化的联系与区别。
知道人体和植物体的基本组织名称、分布情况和主要功能。 |
3.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考试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
复 习 要 点 |
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
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
动、植物体主要组织的类别、功能及实例判断
动、植物个体结构层次的异同点。
动、植物体各器官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 |
(三)生物与环境
主题概要及学习要求:任何生境中都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应通过对生态系统成分、结构、功能的学习,通过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有限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分析,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以及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考试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
复 习 要 点 |
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
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重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或蚯蚓生活的影响);生物因素:同种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互助及斗争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重点:探究植物对环境中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
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考试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
复 习 要 点 |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
生态系统成分:(重点:分析生态系统各种生物所属的成分及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点:分析和画出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食物网;分析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重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结合实例分析生态系统具有有限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原因;学会分析人为因素使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实例,理解人类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
3.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
考试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
复 习 要 点 |
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
|
(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主题概要及学习要求: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它的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并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绿色植物分布广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
高等绿色植物中的粮食作物、蔬菜、瓜果、花卉等都是人类种植栽培的主要对象,在它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适合初中学生观察、探究的内容,平时应对这些内容进行认真的观察和探究,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
考试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
复 习 要 点 |
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
重点:“种子萌发条件(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具体探究活动 |
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 |
|
概述开花和结果的过程 |
花的主要结构(重点:雄蕊和雌蕊)
传粉和受精的过程和意义;人工授粉的作用和意义
果实和种子形成(分别由子房和胚珠的哪部分发育来) |
2.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考试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
复 习 要 点 |
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
根尖结构及根毛适于吸水的结构特点和吸水原理,重点:掌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探究实验;
植株移栽、灌溉、施肥等有关生产活动所依据的原理;
掌握“观察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实验方法;掌握“蒸腾作用”的实验;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及实际应用; |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考试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
复 习 要 点 |
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概念、过程、公式、实质、意义)
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
重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方法、过程、原理,如实验前植株为何要在黑暗中放2—3d?实验中叶片为何要部分遮光?如何使绿叶脱色?脱色后叶片要滴加碘液?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为何要用银边天竺葵?等等)。
重点:知道如何运用光合作用原理提高作物产量。 |
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概念、过程、公式、实质、意义)
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
重点:探究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方法、步骤、原理,解释实验现象);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区别
重点:知道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如种子的贮藏;结合光合作用原理的运用提高作物产量等。) |
4.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重大作用
考试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
复 习 要 点 |
概述绿色植物为许多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说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
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所吃的主要食物及这些食物与绿色植物的关系;分析各种生物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
分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对保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平衡的重要作用。(联系各种生物呼吸作用进行分析)
|
(五)生物圈中的人
主题概要及学习要求: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影响。人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人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经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人体产生的废物也需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排出体外。人的各种活动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人体结构和生理的知识对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关系,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学生应从人与生物圈关系的高度,认识人类依赖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都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意识到生物圈中的人对生物圈应尽的责任。
1.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
考试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
复 习 要 点 |
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及这些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 |
重点:各种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脂肪、各种维生素、水、无机盐)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及缺乏产生的相应症状 |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
能结合图解说出消化系统部位的名称。 |
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各段中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
消化和吸收的概念;小肠为什么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探究口腔内的化学消化(实验方法、步骤、原理)。 |
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
分析食谱中的营养成分是否合理 |
关注食品安全 |
|
2.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
考试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
复 习 要 点 |
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
重点:血液各成分的生理指标、功能及心脏和动、静脉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观察血涂片及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血型与输血的关系。(原则:输与同型血) |
概述血液循环 |
分析心脏及血液循环模式图、区分不同类型的血管;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动、静脉血的变化情况;
懂得判断高血压和低血压;知道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
重点:肺泡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
概述发生在肺部及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
细胞获得氧气的全过程:呼吸运动与肺的通气(肺部与外界气体交换)、肺的换气(肺泡内气体交换)、氧气的运输(经体循环)、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
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 |
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
组织细胞需要氧气的原因(氧气用于在细胞线粒体内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各种生命活动需要) |
3.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考试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
复 习 要 点 |
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
重点:肾单位结构与功能 |
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
说明尿的形成,比较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成分;
解读尿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
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
代谢废物和排泄的概念及分析判断;
了解通过皮肤泌汗、呼吸系统呼气排出哪些代谢废物 |
4.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
考试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
复 习 要 点 |
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
重点: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反射弧——完成神经活动(即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及兴奋传导通过反射弧传导的途径、顺序 |
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区别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 |
结合实例分析判断反射活动类型 |
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
|
重点:眼球结构(接受光剌激的部位——视网膜感光细胞;物像形成的部位——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耳的结构(听觉感受器——耳蜗;听觉形成的部位——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和视觉、听觉的形成过程;近视的成因及矫正、预防方法;用眼和用耳卫生。 |
5.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
考试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
复 习 要 点 |
概述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
知道现代类人猿(长臂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与人类的关系(有极相似特征,共同祖先为森林古猿)
了解人的进化过程,知道北京猿人为直立人 |
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的影响 |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如土地利用、砍伐森林、环境污染)或改善生态(如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及对策 |
(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主题概要及学习要求:动物运动和行为的知识对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动物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并注意到周围环境中去观察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培养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1.动物的运动
考试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
复 习 要 点 |
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
|
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
以人为例说明运动的形成(骨骼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为动力,神经系统协调,相关肌肉协作完成,需消耗能量,由骨骼肌细胞线粒体提供),以屈肘和伸肘运动人例说明 |
2.动物的行为
考试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
复 习 要 点 |
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及实例判断 |
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
社群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及实例判断 |
( 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主题概要及学习要求: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植物、动物和人通过生殖和遗传维持种族的延续。人的生殖、发育和遗传的基本知识,对于学生认识自我、健康地生活和认同优生优育等具有重要作用。学习动植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的基本知识,以及遗传育种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知识,有助于学生认识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学生对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知识的学习,应结合观察和平时从报刊、电视等媒体获取的信息,通过对人类基因组计划、禁止近亲结婚等问题的讨论,激发学习兴趣,正确认识上述内容中涉及到的有关伦理观和价值观的问题
1.人的生殖和发育
考试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
复 习 要 点 |
概述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重点:受精作用场所、胚胎发育场所;
胚胎发育过程的营养供给(通过何结构进行物质交换);
计划生育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及其意义 |
概述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
描述受精过程 | |
描述胚胎发育过程 |
2.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考试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
复 习 要 点 |
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
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区别及举例说明 |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
体外受精、卵生;变态发育;(以蛙为例说明) |
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
体内受精、卵生;有求偶、交配、孵卵、育雏行为;
鸟卵结构特点和重要部分(胚盘、卵黄)的功能 |
3.植物的生殖
考试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
复 习 要 点 |
列举植物的无性生殖(营养繁殖的方式、方法、组织培养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
植物无性生殖概念、特点及应用(子代能稳定保持母本性状;被子植物的嫁接、扦插及组织培养技术);
了解其他生物的无性生殖:分裂生殖(如细菌、变形虫)、孢子生殖(如真菌)、出芽生殖(如酵母菌) |
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
结合花的结构和传粉、受精过程,掌握植物有性生殖概念、特点(后代的生活力强) |
4.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考试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
复 习 要 点 |
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
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
重点: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存在的情况(成对);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存在的情况(含每对染色体的一方和每对等位基因中的一方);每对基因的显、隐性关系 |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说明其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过程。 |
能用基因传递的原理解释生物性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
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
能用遗传图解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
认同优生优育 |
禁止近亲结婚的遗传学原理 |
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可遗传及不可遗传的变异) |
可遗传及不可遗传的变异的概念及区别 |
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 |
|
(八)生物的多样性
主题概要及学习要求: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依据一定的特征,可将各种生物分成不同的类群。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亿万年进化的结果,是大自然的宝贵财富。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是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了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原因。这部分知识对学生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应通过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处理、交流等活动,领悟各类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1.生物的多样性
考试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
复 习 要 点 |
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
了解生物命名的双名法、生物分类的等级和生物分类的依据;知道生物分类的不同等级单位 |
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重点:病毒和细菌结构特点(病毒无细胞结构;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形的细胞核) |
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重点:真菌细胞的结构特点及与细菌的区别(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而细胞没有);真菌的分类及举例说明; |
概述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重点:各类群植物的生殖特点(利用孢子或种子繁殖)、结构特点(有无根、茎、叶的分化)和生活环境的区别(水生或陆生);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胚珠裸露或有子房包被);
认识各类群植物的代表植物。 |
概述无脊椎动物不同类群(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概述脊椎动物不同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重点: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无脊椎动物主要掌握节肢动物中的昆虫(无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发育一般为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多数能飞等)
重点: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
各类群脊椎动物在呼吸、生殖发育上的区别
认识脊椎动物不同类群的代表动物。 |
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
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种及其各属什么动、植物类群 |
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
2.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考试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
复 习 要 点 |
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
化学进化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原始地球大气与现代地球大气的成分的区别及米勒的模拟实验 |
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列举生物进化的证据。 |
地球上各动、植物类群出现的先后顺序;
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和规律 |
描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
用自然选择的观点解释物种的形成及生物适应性和多样性的现象 |
(九)生物技术
主题概要及学习要求: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认识和理解有关生物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学生应联系和结合生活实际,丰富对生物技术的感性认识;并通过查阅丰富的资料信息,理解生物技术的作用;同时也要分析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参与有关的社会决策打下一定的基础。
1.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考试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
复 习 要 点 |
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
细菌的利用(乳酸菌等在何种食品制作中起何作用)、真菌的利用(酵母菌、霉菌在何种食品制作中起何作用)
探究食品保存的方法(密闭灭菌;干制;腌制等) |
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 |
2.现代生物技术
考试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
复 习 要 点 |
举例说出克隆技术的应用 |
了解克隆技术 |
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
了解转基因技术 |
关注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
关注克隆技术引起的伦理之争及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知道如何评价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 |
(十)健康地生活
主题概要及学习要求:健康包括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学生要知道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生活有规律、膳食合理、合理用药和拒绝吸烟、酗酒、吸毒)及其意义;知道健康的生活环境及其意义。学习有关青春期生理和保健、传染病和免疫、医药常识等知识对健康地生活有重要意义。
学生可自己提出探究的课题开展学习活动,如通过调查研究或实验,认识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有损自身或他人的健康,以及吸毒对自身、他人和社会的危害。
1.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考试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
复 习 要 点 |
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
青春期概念、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特点 |
养成青春期的卫生保健习惯 |
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 |
2.传染病和免疫
考试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
复 习 要 点 |
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
传染病的特点、流行环节和预防措施 |
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包括淋病)、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 |
各种常见传染病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方法 |
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
|
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
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各自的功能、过程及特点;重点:特异性免疫中抗原、抗体的识别区分
计划免疫原理、目的;
计划免疫接种的疫苗及所预防的传染病 |
3.威胁人体健康的当代主要疾病
考试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
复 习 要 点 |
关注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
|
4.酗酒、吸烟和吸毒的危害
考试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
复 习 要 点 |
说明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知道酒精对水蚤心率影响的探究实验。 |
说明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
拒绝毒品 |
|
5. 医药常识
考试要求的具体内容 |
复 习 要 点 |
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 |
|
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
|
运用一些急救的方法 |
人工呼吸或止血(动、静脉血管受伤止血包扎或毛细血管受伤止血处理) |
附、考试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
各水平的要求 |
各水平所使用的行为动词 |
知识性
目标动词 |
了解水平
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
描述,识别,列出,列举,说出,举例说出 |
理解水平
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
说明,举例说明,概述,区别,解释,选出,收集,处理,阐明,写出,估计 | |
应用水平
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联系等。 |
分析,得出,设计,拟定,应用,评价,撰写 | |
技能性
目标动词 |
模仿水平
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 |
尝试,模仿,进行,制作 |
独立操作水平
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
运用,使用 | |
情感性
目标动词 |
经历(感受)水平
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 |
体验,参加,参与,交流 |
反应(认同)水平
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反应等。 |
关注,认同,拒绝 | |
领悟(内化)水平
具有稳定态度、一致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 |
确立,形成,养成 |
六、考试形式
生物科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两考合一,共用一套试卷,考试采用书面闭卷笔答的考试方式。注意:今年本市仍采用网上阅卷的方式进行评卷,考生应按规定将答案做在答题卡上,答题卡上有选择题答题区及非选择题答题区,其中,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考生务必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选择题区域内,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指定的区域内作答,不得将答案做在指定的区域外,否则无效!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卷面分数满分为100分。 考试成绩采用标准参照的等级确定方法,按A、B、C、D四个等级记载。原始分不公布。
七、试题难度
全卷难度为0.8左右。其中:
容易题,分值约占80%;中等难度题,分值约占10%;稍难题,分值约占10%。
八、试卷结构
1.题量
全卷总题量为50题左右
2.题型及占分比例
生物科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的题型为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两种,占分比例为:
单项选择题:40%左右(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非选择题:60%左右(非选择题答案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做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
3.考试内容分布及占分比例
有关考试的十个内容主题中,科学探究、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四个内容主题合占60%左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六个内容主题合占40%左右。
具体各主题内容在试卷中的分布及占分大体为:
|
占分 |
占分比例 |
科学探究 |
科学探究渗透到各主题的考查中,不单独计分 |
60%左右 |
生物与环境 |
13分左右 | |
生物圈中的人 |
28分左右 | |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
17分左右 | |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
7分左右 |
40%左右 |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
4分左右 | |
生物体的多样性 |
11分左右 | |
生物技术 |
2分左右 | |
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 |
8分左右 | |
健康地生活 |
10分左右 |
(具体试卷结构见参考试卷。本说明所附参考试卷仅供参考,实际命卷时,试卷题型比例及题量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