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榜

中共南安市委教育工委 南安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10-04-01 阅读 : 3069

 

中共南安市委教育工委 南安市教育局
关于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
 
 
各中学、乡镇(街道)中心小学、市直学校、民办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重新修订和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教师〔2008〕2号)、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的意见》(闽教人〔2010〕28号)和《南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南政文〔2009〕399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动我市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经研究决定2010年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教师队伍建设年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教师队伍建设年的重要意义。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战略部署,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教师提出了“四点希望”,省、泉州、南安市政府分别就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了工作意见,充分体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教师的高度重视与密切关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我市广大教师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我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也必须看到,我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仍不平衡,部分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未能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个别教师职业理想有所淡化,敬业精神不强,专业发展缺乏主动性;师德水平有待提高,教育观念陈旧滞后,言行时有逾规等不良行为和风气,损害了教师群体的声誉,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和教育在学生、家长、社会中的形象。深入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职业思想和业务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人力资源强市建设的需要;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是实现教育公平公正,办好新形势下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对于发挥教育的基础、保障、后劲和支撑作用,全面推进海西现代化工贸侨乡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师队伍建设年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促进均衡、提升质量、树立形象”为主线,以师德建设为重点,以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教师专业发展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着眼优化管理,着力提升素质,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生机与活力,为我市教育持续健康和均衡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三)教师队伍建设年的目标任务。通过实施立师德、强师能、培名师、增活力四大工程,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进一步坚定,敬业精神与责任意识得到强化,师德水平明显提高,从教行为进一步规范;教师队伍培养培训得到优化,教师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及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骨干教师、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队伍进一步壮大;人事制度改革得到深化,班子建设得到加强和改进,教师常规管理有效规范,校际交流、岗位设置、绩效考核稳步推进,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增强,真正达到“广大教师受教育,办学质量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一目标,以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学生、家长、社会的尊重,树立起教师和教育的良好形象。
二、突出重点,明确教师队伍建设年的活动内容和工作措施
(一)着眼于彰显人格魅力,推进“师德锻造工程”
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是教师执教之本,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与否的重要标尺。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激励广大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以高尚而信服的人格魅力感召和熏陶学生。
1、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要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和省教育厅出台的《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考核办法》),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深入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为契机,以“立师德,正师风、铸师魂”为主题的师德教育“五个一”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一次师德大讨论、一句师德宣言活动、一次师德演讲(或师德讲座)活动、一次师德师能满意度测评、一次师德征文评选活动〕,深入开展“人人参与家访、生生都要访到”活动,深刻理解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教师的职业光荣感、归属感、认同感,自觉力行师德规范,自觉遵守福建省教育系统“十条禁令”,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2、排查整改师德师风问题。要在认真开展大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召开家长会、学生座谈会和家访、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倾听学生、家长的意见、建议,认真排查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及时制定整改方案,突出整改重点,确定整改时限,落实整改措施,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和行业形象。
3建立健全师德激励机制。通过评选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等活动,树立一批师德典型,举办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专业思想,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职业风范。
4、完善师德监督考核制度。要结合学校实际,根据《考核办法》制定实施细则,细化考核内容和标准,规范考核工作程序。聘请一批师德师风监督员,开展师德师风明察暗访活动;设立“师德师风举报电话”,组织学生、家长开展师德评议活动,建立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监督体系,预防和减少教师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严格执行教师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对违反《考核办法》划定的师德考核20条“红线”之一者,师德考核直接定为不合格;严重者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撤消教师资格、解聘。师德师能测评或师德考核不合格的,绩效考核定为不合格,当年不得晋升职务、岗位等级,不得评先评优,并按有关规定不发绩效工资,参加暑期集中培训,必要时调整岗位或继续待岗培训,切实维护教育的良好形象。
(二)着眼于增强学识魅力,推进师能提升工程
师能是教师职业素质的核心,是教师立教之基,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内在需要。进一步强化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促进广大教师潜心钻研业务,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扎实教育教学基本功,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以深厚而广博的学识魅力教育和培养学生。
1、开展读书活动。着力建设学习型教师队伍,结合教师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广泛开展以“要做教书人,先做读书人”为主题的教师读书学习活动,坚持每周一次政治业务学习活动,组织每位教师学习教育、科学、人文等方面的知识及教育名著,努力拓宽教师的知识面,加深教师对自身专业及相关学科的钻研。积极开展创建“书香校园”活动,定期组织读书报告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读书笔记展示会及读书论坛,引导教师交流读书经验、体会,并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进行反思,形成教师个人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特色。
2、深化继续教育。启动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一轮全员教师培训,继续开展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和农村校长教育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考核、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培训,深入开展中小学教师岗位大练兵和教育教学技能比赛活动,扎实开展青年教师“12345”培优活动,即每学期上一堂校级及以上公开课、每月写两篇读书笔记、每周记三篇教后记、每学年做好四个一(参与一个课题研究、撰写一篇有质量的教学反思、一篇优秀教学案例、一篇优秀论文)、掌握五项基本功(普通话、三笔字、说课评课、命题技术、多媒体操作),为青年教师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和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根据职校课程设置要求,注重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争到2015年“双师型”教师达60%以上。
3、强化学历提高。根据教师队伍现状,制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提高的中、远期发展规划与培养目标,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通过自考、函授、电大、网络教育等途径提高学历层次。力争到2015年,幼儿园、小学专任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分别提高到90%、80%以上,初中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提高到80%以上,普通高中教师具有硕士学位的比例不断提升。
4、加强校本研修。立足教学实际、教师实际、学校实际,进一步整合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和校本培训资源,通过案例会诊、教学研讨、课题研究、教育叙事、教学反思、教师论坛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引导教师在自身实践经验基础上不断建构自身专业知识与能力,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大教育科研力度,中学、乡镇(街道)中心小学校校应有市级以上的研究课题,教师人人参与一项校级以上的科研课题,通过开展切合实际的课题研究,提高广大教师的科研素养,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
(三)着眼于发挥专业引领,推进名优培养工程
立足于打造名师团队,坚持“梯次培养、引领示范”的原则,大力开展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培养活动,努力建设一批师德修养高尚、教育理念先进、教育教学素养深厚、业务技能精湛的专业化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队伍和一支懂政治、善管理、敢创新、重实绩、能示范的骨干校长队伍。
1、开展名教师培训。制定出台《南安市名教师培养管理意见(试行)》,就名教师的培养对象、理念、原则、步骤、方式和管理办法、激励措施等进行明确规划。加大骨干教师培训力度,举办市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培训,选拔150名各级骨干教师作为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进行分期分批培训,从各级学科带头人中选拔50位教师作为“研究型”教师培养对象进行专项培训,完善中学名师工作室,成立小学名师工作室,推进名师工程建设。坚持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选优拔尖与示范辐射相结合、机制激励与规范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以日常教学教研和个人自我提高为主,结合集中培训、远程培训、高级研修、专题研讨、考察学习等形式加大名教师的培养与管理力度。力争至2015年,全市50%的专任教师参加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培训,5%的专任教师被确认为各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出100名市级以上的知名教师。各校要充分利用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名教师的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名师带徒、教学观摩、送教、讲学等活动,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示范辐射作用,引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2、开展名班主任培训。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进一步完善班主任考评、表彰和奖励制度,建立班主任工作档案,提高班主任津贴。制定“名班主任”培养方案,选拔60名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热心班主任工作的市级优秀班主任作为“名班主任”培养对象进行专项培训,通过集中培训、课题研究、专题研讨、外地名校挂职锻炼或考察调研等形式,提高“名班主任”培养对象的专业能力素养和教育引导、组织管理能力。力争至2015年,培养150名市级以上的知名班主任,成为班主任队伍的带头人和骨干力量。
3、开展名校长培训。制定《南安市学校领导干部培养意见》,坚持注重潜力和培养使用相结合、集中培训和挂职锻炼相结合,着力提升学校领导干部的教育理念、领导能力、战略思维、业务素养、管理水平和执行艺术。加强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有计划、有目的举办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高级研修班,选拔25名骨干校长(园长)作为名校长(园长)培养对象,开展以“理论学习——名校挂职——课题研究——专家考核”为形式的名校长专项培训(即委托高等院校进行专业理论培训,组织国内名校挂职实践、回校开展专项课题研究,邀请专家进行考核评估等形式)。开展骨干校长、名校长与薄弱校校长、年轻校长结对活动。通过骨干校长、名校长培养对象深入结对学校调研指导,薄弱校校长、年轻校长到名校跟班学习等双向互动交流,从宏观上帮助结对校长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学校发展方向,从微观层面上诊断、剖析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帮助结对校长把学校管理理念落实到可操作性措施,并逐渐从校长结对发展辐射到学校中层、教学骨干、班主任之间的全方位结对帮带,扩大名校、名校长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力争到2015年,有一批农村中小学校长成为骨干校长,有50名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小学校长(园长)。
(四)着眼于提升办学效益,推进活力增强工程
活力是一种精神力量,是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学校生命力、凝聚力、竞争力的重要源泉。通过加强和创新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常规管理、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形成完善的激励竞争机制和有效的约束机制,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工作活力、创新活力和学校的办学活力、发展活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持续提升。
1、加强干部队伍管理。要针对学校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加强校级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积极探索中小学校长负责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异校挂职锻炼、校际交流任职,加强对校长履行岗位职责及任职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任用交流、绩效工资挂钩。对疏于管理、政令执行不力、作风不实、办学质量低下的校级领导,要及时给以调整、交流,或降职、免职处理,并注重培养和造就一批品德高、能力强、业绩优的校级干部,构建“不唯资历看能力,不唯学历看水平,不唯阅历看发展,不唯身份看实绩”的选人用人机制,增强学校领导干部依法办学、依法治教的领导力和落实政令、推进工作的执行力,激发校长干事创业的热情与活力。加强对学校管理干部的岗位素质培训,积极推行学校中层干部公开选拔、竞聘上岗制度,增强学校管理活力,建设高水平的学校管理团队。
2、加强学校常规管理。根据教师队伍建设实际,市教育局将进一步修订《南安市教职工管理暂行规定》,完善教职工常规管理制度,并就教职工的违规行为提出相应的处理办法,不断规范学校管理行为和教师从教行为,促进学校常规管理的有章可循、规范运作。各校要增强依法治校、规范管理的观念,分析排查教师管理制度中的缺陷,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增强针对性,切实加强对教职工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出勤等常规工作的全程管理和全面考评,及时上报、清理各类在编不在岗教职工,深化学校管理的常态化、规范化和精细化,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提升常规管理效益。要建立教师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教师队伍发生的问题要界定责任,严肃处理并追究领导责任。
3、加强人事制度改革。开展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活动,全面掌握、深入分析我市教师队伍学历、结构、职称、编制情况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提供决策依据。稳妥推进教育系统设岗聘任和奖励性绩效工资,积极探索教师“县管校用”、校际交流等机制,逐步解决中小学教师队伍区域性和结构性短缺问题;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强化支教工作的全程管理和跟踪监督,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不断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和公开招聘制度,健全教职工工资权益保障机制,努力形成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的长效机制。各校要以实施奖励性绩效工资为契机,深化量化管理和目标管理,进一步健全各种岗位责任制和量化考核标准,着力构建重实绩、重贡献、重教学一线的绩效考核分配激励机制;要以岗位设置为导向,在定编定岗的前提下,逐步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和岗位聘任的统一,打破职务、身份界限和教师职务终身制,努力形成职称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的激励竞争机制和有效的约束机制。
三、加强领导,确保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取得成效
(一)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成立“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见附件1),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人事科),具体负责组织“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的开展。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摆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根据本实施意见和《教师队伍建设年月份工作安排表》(见附件2),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学校实施办法,分解目标任务,进行责任分工,做到重点突出,形式多样,注重实效。学校党政领导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力戒活动流于形式,党员教师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确保“教师队伍建设年”的各项工作和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市教育局将核拨教师培训专项经费,为市级名优培养、继续教育等培训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各中小学校要按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各校的活动实施办法和组织机构应于3月31日前报送市“教师队伍建设年”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在“南安教育网”开辟“教师队伍建设年”专栏,重点宣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新经验、新做法和新典型。各校要充分发挥校园网、校报、宣传栏和黑板报等宣传舆论阵地的积极作用,广泛宣传“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内容要求,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强化督导,务求实效。市教育局、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将把“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情况作为常规检查和专项督导的主要内容,切实加强指导检查督促,及时通报活动进展情况,并把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作为评选表彰教师队伍建设先进单位和校长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把教师的师德师能表现纳入绩效考核内容,作为发现培养、交流轮岗、辞退解聘的主要依据,确保活动见实效、出成果。
 
 
  
               2010年3月25日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