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文件
转发《关于举行南安市2016年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比赛评选活动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6-03-07
阅读 : 1665
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文件
南教进〔2016〕24号
关于举行南安市2016年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比赛
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中学:
为推动我市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探索课堂教学质量的新途径新方法,及时总结取得的经验和成果,促进我市中学数学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不断提升,根据泉州市教科所数学组的通知精神,经研究,决定举行南安市2016年中学数学教师“基于数学能力发展的关键教学点设计”比赛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加对象:我市中学数学教师(分初中组、高中组)。
二、人数安排:自愿报名参赛,但每校参加初中组比赛的人数不超过本校现任教初中部的数学教师人数的50%、参加高中组比赛的人数不超过本校现任教高中部的数学教师人数的50%。
三、参评教学设计的要求如下:
1、教学设计的内容为一节完整的我市现行初中数学、高中数学教材的教学内容,要围绕主题“基于数学能力发展的关键教学点设计”,选择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关键教学点。
2、须是作者独立完成的,已获奖的不得再参评(教学设计是否已发表不限)。严禁抄袭、剽窃行为,违反者将通报批评。
3、送交的教学设计要设置封面页(见附件一),教学设计的结构、内容要严格按照泉州市教科所数学组提供的《教学设计要求与示例》(见附件二)格式撰写。
四、送交材料要求:
各校应发动数学组教师踊跃参与,择优推荐参加南安市级评选,于2016年3月底前将参评教学设计的书面稿(每篇一式五份)、《参评教师报名表》(见附件三,一式一份)、参赛学校统一填写的《参评教师汇总表》(见附件四,一式一份)送交市教师进修学校综合楼四层408中学数学组收,并将参评所有材料的电子文稿以附件形式发至邮箱cjbnajx@163.com,文件主题为:××中学参评数学教学设计。
五、评选办法:
我市将组织评委进行评审,分初中组、高中组评出一、二、三等奖各若干名,发给获奖证书;并择优选送参加泉州市级相关评选(初中组)。
附件一:参评南安市2016年中学数学教学设计封面页
附件二:参评南安市2016年中学数学教学设计要求与示例
附件三:参评教师报名表
附件四:参评教师汇总表
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南安市数学学会
2016年3月7日
序号(工作人员填写):
参评南安市2016年中学数学教学设计封面
教学内容(课 题):
学 校:
组别(初中/高中):
作者姓名: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完成日期:
教学设计要求与示例
课题:§2·3 ×××××××××(第×课时)
内容分析
1. 课标要求
关注课标总要求与本节课水平要求
2. 教材分析
从知识技能、数学能力、数学思想三个方面,阐述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分析要从培养学生某一数学能力学习起到的奠基、引领、示范作用,或者对后续学习中提升相应数学能力起到促进与辐射作用上进行。分析至关重要,务必切中要害,指出作为关键点的必要性。)
例如“平方差公式(第一课时)”内容分析:
知识层面:七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运算、整式及其加减、一次方程等知识。而“平方差公式”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本章幂的运算、整式乘法等知识之后,自然过渡到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的乘法,对它的学习和研究,不仅给出了特殊的多项式乘法的简便算法,而且为今后学习因式分解、分式运算、解一元二次方程等内容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完全平方公式的学习提供了方法.
能力层面:学生在小学和上学期及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用法则和运算律进行数的运算和整式的简单运算能力,同时积累了一定的归纳与推理能力。“平方差公式”是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的第一个公式.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的典型范例.作为程序性技能训练的“平方差公式”,其学习过程本质是归纳与推理的过程——程序的提炼是归纳的过程,程序的运用是演绎的过程.程序性技能训练的课型大致要经历程序的发现归纳、程序的合理性解释(证明)、程序的初步应用、程序的熟练应用(形成技能)等过程.其研究方法也能为后续学习“完全平方公式”等相关内容的带来借鉴作用。同时,通过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提高运用法则进行运算能力.
思想层面:本节课平方差公式从一般到特殊的探索推导过程蕴含数学归纳思想。而在用图形面积的相等关系,从几何角度验证了平方差公式的正确性,感受几何直观作用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模型思想.
3. 学情分析
简要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已有知识经验及能力水平,对教学内容的了解程度等。
教学目标
根据内容分析,从知识技能、数学能力、数学思想方面进行确定。
例如“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
1.理解去括号的依据和作用,掌握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知识技能
2.从实际问题中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数学能力
3.在列方程和解方程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思想与化归思想的作用。——数学思想
【设计意图】
1.知道去括号的依据和作用,会利用分配律正确地去括号化简方程,能够注意去括号化简方程的符号变化规律.给定一个方程能够正确地进行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2.对于一个实际问题,能够进行审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相等关系,在化归思想的引领下能够主动想到去括号化简。
3.是“内容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在经历审题、列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思想,学生经历化简方程的各个步骤时,可以体会化归思想的作用。
教学策略
针对相应的教学目标,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这里只要简述本教学点你所用到的主要教学策略(条目),但要具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教学过程
一、新知学习
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在回顾旧知(现实情境或数学情境)中唤起(或激发)学生学习新教学点的兴趣,建立概念框架和能力导向。
新知学习设定的知识和方法,含问题情境、认识新知、方法探究等过程,不同课时可取舍或补充,但要关注学生能力发展的设计。
二、自主探究
学生根据“新知学习”环节得到的知识和方法,在目标引导下,发挥主体意识,沿“问题串”自己去学习,去分析,进一步提升数学能力。
探究目标设定要充分利用本节所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即范例(倡导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探究);
三、合作提升
自主探究中出现的问题或困惑,进行合作学习解决,在合作学习中共享集体思维成果,并进一步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能比较全面的理解,提升学习能力,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为主,包括:同桌合作、师生合作、全班合作。
合作目标设定要以所学知识方法的熟练掌握,能力的初步形成。即练习(先自主后合作)。
四、引导发展
针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暴露的问题或“做”中的错误,教师适时适当点拨、及时总结、引导拓展,促进学生完善或全面掌握本教学点的知识与能力目标。
五、成效评价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要落实的学生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学习评价和合作学习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知识技能学习水平;②数学能力达成情况;③课堂上的情感与态度。
评价目标设定是了解学生学习后数学能力发展的效果。
六、课后反馈
课后目标设定围绕本节课学习的数学知识、方法进行巩固和提升。即课后作业(校本作业)
(每个教学环节均要指出设计意图)
文件名及排版要求
1.上交电子稿文件名设置:市、县、校+姓名+课题
2.页面设置:A4默认格式(上下页边距2.54,左右页边距3.17)
3.字体、字号要求
课题:三号黑体
正文:内容分析、教学过程等用五号宋体;设计意图用五号楷体。
参评教师报名表
姓 名 |
|
性 别 |
|
(贴照片处) | ||
身份证号 |
|
教 龄 |
| |||
工作单位 |
| |||||
通讯地址 |
|
邮 编 |
| |||
E-mail |
|
移动电话 |
| |||
本
人
简
历 |
| |||||
课题(内容概述) |
| |||||
单位(学校)意见 |
(盖章) 年 月 日 | |||||
区市教研
部门意见 |
(盖章) 年 月 日 | |||||
注:需提供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复印在1张A4纸上。
参加教学设计汇总表
序号 |
组 别 |
学 校 |
姓 名 |
课 题 |
指 导 教 师 |
备 注 | |
1 |
|
|
|
|
|
|
|
2 |
|
|
|
|
|
|
|
3 |
|
|
|
|
|
|
|
4 |
|
|
|
|
|
|
|
5 |
|
|
|
|
|
|
|
6 |
|
|
|
|
|
|
|
7 |
|
|
|
|
|
|
|
8 |
|
|
|
|
|
|
|
(学校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