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
国光初级中学召开“师徒结对”会议
国光初级中学召开“师徒结对”会议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根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文件精神,为了充分利用骨干教师的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优势,发挥其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作用,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促进我校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人数不断增加, 11月5日晚上,我校在会议室举行“师徒结对”会议。会议由教务处文献副主任主持。
结合“师徒结对”实施方案要求,文献副主任指出,这次结对的师傅都是拥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并形成了自己独特、鲜明的教学风格的优秀教师。可以说,我们的每一位师傅都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库,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年轻教师大多有积极进取的精神,但教学理念还有待更新、业务水平还有待提高,教学经验有待丰富、业务知识有待拓宽,我们拜师学艺,就是要继承和发扬师傅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教书育人、严谨治学的教风,将学校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因此,作为徒弟一定要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刻苦钻研教材教法,虚心向师傅学习、请教,真心诚意地接受他们的指导和督促。在学习老教师经验的同时,注重与自身特点相结合,学以致用,多探索,多积累,尽快找到符合自身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争取早日成长为学校的栋梁!
通过“师徒结对”,可以增进教师间的业务交流,实现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目标,从而提高学校师资的整体水平。
附:
南安市国光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度
教师“师徒结对”及青年教师培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不断提高我校办学水平为宗旨,做到“一带师德、二带师能”。师徒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教育教学和专业水平。
二、活动目的
充分利用骨干教师的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优势,发挥其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作用,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增进教师间的业务交流,实现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目标,从而提高学校师资的整体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三、活动实施
(一)“师傅”资格
泉州市名师、学科带头人,南安市名师、学科带头人,泉州市骨干教师或高级教师。
(二)“师傅”职责
做到“两带”:带师德──敬业爱岗,无私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带师能──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及落实新课程实验的基本技能。
1.加强与相关年级、班主任和学生联系,了解徒弟的日常工作情况,指导徒弟及时调整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法。每学期认真制定师徒结对工作计划。
2.向徒弟介绍教学经验,提供教学信息,推荐学习书刊,使徒弟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现代的教育理念。带动和指导徒弟实施各级课题研究,做好阶段性的小结。
3.指导徒弟教师拟定教学计划、把握教学环节,特别是“备课、上课、批改、辅导”等环节。精心指导徒弟备好课,认真查阅教案,给予悉心指导并签注指导意见。每周重点审阅一节备课教案。
4.每月听徒弟的课不少于1节并认真记录 ,按照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评课,评议优缺点,写出指导意见,学期末上交备查。切实做到“课前指点、课堂指导、课后评价”,指出教学中的不足和改进方法,促进徒弟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5.认真审查徒弟批改作业或试卷情况是否认真,是否达到要求,讲评是否有针对性,提出改进意见。每学期每月重点审查批改情况至少1次。
6.每学年指导徒弟上一节备课组内或校级公开课或汇报课。
7.鼓励、指导、帮助徒弟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让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提高。
(二)“徒弟”职责
做到“两学”:学为师──遵纪守法,诚实正直,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为学──熟练掌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基本功。
1.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对自身的教学情况和业务水平认真全面的剖析,明确提高的方向和成长途径。
2.每学期与师傅一起认真制定师徒结对工作计划。
3.认真钻研教学环节,主动请求指导教师指导,虚心接受指导教师的意见,对指导教师指出的不足要仔细研究,及时改进、提高;主动邀请指导教师亲临课堂指导自己教学。
4.虚心向指导教师学习,随时接受指导老师检查,及时改进工作和教学方法。在师傅的指导下积极参加各级课题研究工作,并认真做好总结。
5.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
强化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积极承担教育科研任务,每学年至少有一篇论文等成果在校级以上获奖或发表。
6.主动听师傅的课,每月不少于1节,听课要认真记录,并写出体会。
7.每学年向同组老师开公开课或汇报课不少于 1 次,虚心听取指导教师的意见并写好教后记。
8.平时加强学习并注意积累资料,写好学习笔记。学期末上交师徒结对工作心得体会一篇。
(三)结对活动期限:2018年9月——2019年7月
(四)管理与考核
1.建立师徒结对工作领导组
组 长:戴荣辉
执行组长:黄东阳
执行副组长:吴文献
成 员:各教研组长
2.建立评估考核与激励机制
师徒结对工作由校长负责,由教务处实施常规管理,各教研组配合实施。教务处建立“师徒结对”档案,记录师徒成长历程,作为教师考评的参考依据。
根据师徒结对实施方案和协议要求,分阶段(根据结对周期)、多渠道(自评、同行评、学生评、领导评;查资料,看成效等)对师徒结对工作进行目标考核。强化对师徒进行捆绑式的管理、考核与评价。实行动态管理,对不称职的师傅予以调换,对不认真履职的徒弟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改正。
结对期满,经教务处考核合格者,分别给师徒颁发结对合格证书。
师徒结对活动记录 | |||||
培养对象 |
|
指导老师 |
|
活动时间 |
|
活动方式 |
|
活动地点 |
|
备注 |
|
活动内容 |
| ||||
活动详细 |
| ||||
指导教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