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导读

生命的大海——海明威《老人与海》导读

发布时间:2019-10-28 作者:刘明彰 发布者:llz 阅读 : 9288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  1961)是二十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创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方面都对现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海明威1899721日出生在美国伊利诺州芝加哥郊外一个名叫橡树园的小镇上。父亲是医生,母亲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热爱音乐和绘画。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的熏染下,海明威从童年时代起就养成了对文学、艺术以及体育运动的热爱。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后期的代表作,自从1952年在《生活》杂志刊登之后,立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仅前两天。这份杂志就卖出了530多万册。1953年《老人与海》获得了普利策奖,1954年《老人与海》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按照海明威原有的计划,这篇作品只是他描写大海的一部长篇小说中的一部分,原题拟作《此刻的大海》。后来海明威把它抽出来单独发表,改题为《老人与海》。作者在写作时舍弃繁杂的背景描述。只写老渔夫桑提亚哥的故事,这样,就形成了现在这样一部简短、凝炼、紧凑、含蓄的中篇小说。从表面上看。作品所讲的故事十分简单:桑提亚哥一连出海84天。但却一无所获。随后再次出海,经过三天两夜的生死搏斗,终于捕获了一条特大的马林鱼,但在返航的途中却遭到一大群鲨鱼的进攻。它们紧紧包围着马林鱼,你争我抢,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最终无济于事。等到返回港口时,马林鱼已被撕扯一空,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了。作品所塑造的人物也非常简单,全篇只有两个形象:老渔夫桑提亚哥和小孩儿曼诺林。然而,当我们深入分析时就会发现,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却包含着多层复杂的意义,形成一个巨大而深刻的象征结构。

    首先,它以现实主义的方法写人与自然的对立和拼搏.歌颂人在神秘莫测的自然力面前不屈不挠的大无畏气概.表达你尽可把他消灭,可就是打不败他的崇高主题。桑提亚哥是作品的中心形象。他是一个在湾流里打鱼的孤零零的老头儿,老伴去世了,年轻时曾在一条开往非洲的帆船上做过水手,后来又在摩斯基多海湾捉过海龟。他是那种属于下层社会,一辈子辛苦劳作,但仍时有衣食之虞的人。当然,这只是老人形象的一个侧面。在极为艰辛困苦的环境中,老人又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乐观的精神:他身上的每一部分都显得老迈,除了那一双眼睛。那双眼睛啊,跟海水一样蓝,是愉快的,毫不沮丧的。这简直是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作者只将那一双眼睛轻轻一点,就让人洞见老人那昂扬、达观的精神世界。老人过去曾接连87天没有捕到鱼.现在又接连84天捕不到一条鱼,但他毫不气馁,仍旧精神焕发,再次出海。当捕到一条大马林鱼被鲨鱼追上来时,他用简单的武器与鲨鱼展开生死搏斗,直到最后他也没有服输,仍然期待着新的战斗。

    老人还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他始终怀念亡妻,小心地珍藏着她的遗物和照片;他爱那个名叫曼诺林的小孩,五岁就带他出海,耐心教他驶船打鱼的技巧,和他长期相处,相依为命,对他怀有一种慈父般的感情;他对村里的人也极和善,人们开他的玩笑,他一点也不生气;最后还一再关照要把那个仅剩的大鱼头送人。他的心是纯净的,透明的,没有半点杂质。

    小说中的鲨鱼、大海,作为人的对立面象征着神秘的命运和不可知的自然力。因此,老人与大海和鲨鱼的搏斗就象征了人类和自然、命运以及一切外在于自身的邪恶力量的抗争。

    其次,从更深一层来剖析,我们便会发现作品具有浓厚的宗教象征意味。桑提亚哥显然是基督的化身。作品开始就交代他以前曾87天出海一无所获。现在84天又遇到了背运,加上三天在海上的拼搏恰好又凑成了87的数目。为什么是87”?这两个87”正好与耶稣的经历是一致的。相传耶稣曾被引到不毛的旷野中接受魔鬼的考验,40天无点滴饮食进口,倍受饥饿的折磨,后来的40天又遭受了各种各样的苦难(即现在基督教一年一度的复活节前的四旬斋),最后七天即复活节前的一周,更是灾难重重。另外,桑提亚哥在海上奋斗的三天也可看成是耶稣受难、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前三天。当老人看到第二条鲨鱼的时候,小说里描写道:!’他嚷了一声。这个声音是没法表达出来的,或许这就像是一个人在觉得一根钉子穿过他的手钉进木头里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发出的喊声吧。这里的描述正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刹那间的情形。后来老人回到小茅棚,躺在床上时,脸朝下躺在报纸上,手心朝上,两只胳膊伸得挺直的,完全是一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姿态。作者以耶稣的受难,复活,暗示一切信仰宗教的人们都将蒙受巨大的灾难,但终将获得精神上的再生。

    最后还有一层,那就是桑提亚哥是海明威本人的象征,他象征经历了种种磨难,已经进入晚年的海明威。尽管他已经老迈,创作力已经大大衰退.但仍顽强不屈,具有排难勇进的气魄和胆识。

    作者笔下的大海,其实就是生命的大海,他告诉每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在生命的大海里,只有顽强拼搏,不屈不挠,才能捕到人生最大最美的马林鱼”!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