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前精神育人

【侨心永向党 建功新时代】一代侨领李光前的拳拳爱国心

发布时间:2021-09-20 发布者:管理员 文章来源:微信转载 阅读 : 2320













李 光 前

     李光前(1893年—1967年),祖籍南安市梅山镇竞丰村,杰出的华人实业家、教育家和慈善家。一生热心公益,为中国和新马地区的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被誉为“星马一代完人”“南国之光、华社先贤”,周恩来总理曾接见并对其爱国爱乡之心给予高度赞扬。


     绿树掩映间,小巷幽深处,一座古朴的宅院迎来一波又一波的参观者。这里便是新加坡华侨领袖李光前在南安市梅山镇竞丰村的故居。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很多杰出的民主人士为新中国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李光前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


 热血助抗战谱写爱国曲


李光前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19世纪末的中国,列强入侵,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为了生计,不少人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漂洋过海“下南洋”,李光前的父亲李国专,也是其中一员。1903年,10岁的李光前,远渡新加坡与父亲团聚。

      尽管家境贫寒,李国专仍节衣缩食,坚持将儿子送进学校,学习中英文。1908年,勤奋聪颖、成绩优异的李光前,获得清政府的资助回国求学。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李光前积极响应,加入同盟会,投身革命。经历了生活苦楚,见识了列强凌辱,李光前热切期盼祖籍国富强、民族振兴。不久,得悉父亲病重,他毅然放弃学业,返回新加坡侍奉父亲。在新加坡学校毕业后,李光前开始纵横商海,凭借“诚实、信用、严明、谨慎”的经营原则及中西融合的现代管理经验,成为新马有名的“橡胶大王”“黄梨大王”“金融巨子”。


      “家贫出孝子国难多志士。”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消息传到海外,南安籍华侨与其他各地华侨,义愤填膺、同仇敌忾、群情激昂,强烈抗议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开展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爱国救亡运动。


      小孝齐家,大孝为国。抗日战争爆发时,李光前因为出席世界树胶大会被迫滞留美国无法回来,他便利用参加世界红十字会工作的机会,发动海外侨胞为祖国抗战筹资捐款。


      1937年9月,李光前、陈六使等人到陈嘉庚在新加坡的办公处怡和轩,希望陈嘉庚领导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华侨抗日救亡运动,并表示愿意出钱出力。同年10月10日,新、马华侨筹赈祖国伤员难民大会委员会成立(后简称新加坡筹赈会或星华筹赈会),陈嘉庚任主席。为号召侨胞们捐款支持祖籍国抗日战争,李光前率先捐献了10万元。


      1938年10月,陈嘉庚与其他侨领共同发起组织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李光前积极参加了该组织的筹备,并在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南侨总会第一届常务委员会委员。李光前积极参加该会组织的各项抗日救国及筹赈活动,负责联络南洋侨商捐购救国公债,并带头认购了大量公债。


      由于“南侨总会”的积极发动,广大侨胞的抗日救国热情空前高涨,筹募了大量捐款和医药等物资寄回国内,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成绩辉煌,功不可泯。李光前担任董事会主席的《南洋商报》,及时报道来自祖籍国抗战前线的消息,揭露日军侵华罪行,讴歌祖籍国人民英勇抗战,成为东南亚华侨最重要的抗日宣传阵地。


 倾资办教育造福后来人


 早在祖国处于战火纷飞年代时,李光前就开始为故乡教育事业出钱出力。因为他深信,教育亦能救国。“平时需要教育,战时更需要教育!远处国外,在祖国办教育也可略尽国民义务。”李光前在致友人的信中说。

    1938年,他委托专人前往故乡南安,在一片荒山荒地中,独资创建国专小学,这也是他为光前学村兴建的第一所学校。此后,他先后创办国光中学,请陈嘉庚主持扩建国光中学以及国专小学的4个校所,新建国专医院、国专幼儿园,形成颇具规模的学村。


    1943年,当他在家乡创办国光中学时,东南亚的所有产业已被日本没收,为使国光中学书声不辍,他甚至靠典卖家中物品来为学校筹资。如今,国光中学的校园里的“新华楼”“遵义楼”“延安楼”虽然已重新翻建,但从保留的楼名仍可以感受到李光前先生的爱国情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祖国犹如一个力量强大的磁场,吸引着广大华侨,他们以各种形式报效祖国。李光前看到了祖籍国的新生,恋祖爱乡的热情更加高涨,继续捐巨资发展教育事业。


    走进被国内外公认为“最美大学之一”厦门大学,首先映入眼帘的一组琼楼玉宇般的建筑——建南楼群,这是厦门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它就是李光前先生捐建的。“建”指的是福建,“南”指的是南安,如南安楼、南光楼,亦是此意,代表着李光前对家乡南安的眷念。芙蓉楼、丰庭楼、国光楼、竞丰楼……在厦大,随处可见具有南安元素的楼宇。


    2013年,时任厦门大学校长的朱崇实曾撰文忆及李光前对厦门大学的重要贡献。厦大创办初期,李光前便通过捐资办基金、月捐、年捐等方式支持厦大。20世纪30年代以后,陈嘉庚的企业连年亏损,难以继续维持办学经费。李光前立刻慷慨输财,帮厦大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1951年至1954年,为修复和扩建被炮火破坏的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李光前慷慨捐赠巨资,共建新校舍24幢,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使厦大校园整整扩大了一倍。陈嘉庚公司关闭后,厦大及集美学校历年的经费,都得到李光前的大力支持。


    可以说,在厦门大学百年校史上,李光前及其家族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客游经岁月,羁旅故乡情。”李光前在海外拼搏,离家愈久,思乡之情便愈浓愈深。1965年春暖花开时,李光前携家眷不远万里回到故乡。年逾古稀的他虽身体欠佳,但还是兴致勃勃地到各处参观自己捐赠的公益项目。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父老乡亲的热烈欢迎。


    李光前特别认真地参观了他倾注诸多心血的国光中学、国专小学等,对这里的教学楼、科学馆、师生宿舍和其他设施,以及优美环境,频频点头赞许。看到家乡及学村的建设发展,他感到无比兴奋。


    1964年李光前回国治病,受到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总理赞扬他的拳拳爱国心,并对他在教育和促进华侨华人融入当地生活上所做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1967年6月2日,因医治无效,李光前在新加坡逝世。



END


来源丨海丝商报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