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前精神育人

【百年印象·记忆光前】梅山之光|一代完人李光前!

发布时间:2018-09-26 发布者:管理员 文章来源:微信转载 阅读 : 2230



  从一个乡间放牛娃,到一个商业帝国掌舵者,没有人能说清这中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但他做到了。一文不名踏进南洋,最终打造起庞大的橡胶、黄梨王国,并一跃成为金融巨子。他,就是南安梅山人李光前。

  李光前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没有人知道他到底拥有多少资产,没有人知道他到底做了多少公益事业,更没有人会想到,他这样成功的华侨,晚年却会被检查出“营养不良”。他的身上到底有多少传奇故事呢?今天开始,“今日梅山”将推出“百年印象·记忆光前”系列专题,在李光前先生诞辰125周年之际,和大家共同了解光前先生的故事。

❉❉❉❉❉❉❉❉❉❉

  李光前,1893年10月18日出生于南安县芙蓉乡(今梅山镇)。1903年南渡新加坡,经几十年艰苦拼搏,成为享誉世界的实业家、慈善家、教育家,是著名的爱国侨领。

桑梓之光  德泽千秋

1965年,李光前(中)视察家乡国专中心小学。


1965年,中国国务院总理亲自为李光前安排诊病和游览。图为周恩来总理与李光前(中)亲切交谈。


  李光前先生毕生热心公益事业,以慈善济世、抚恤救难、捐资兴学、树人育才为己任。捐助南洋等地院校不计其数,而尤钟家乡教育公益事业。1938年,他在家乡创办第一所学校——国专小学,随后又陆续创办了国光中学、国专幼儿园、国专医院……逐渐建设成一个规模宏大、省内知名的学村。1965年,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亲切接见李光前先生,对其爱国爱乡、兴学育才的精神给予高度评价。

光前学村门楼

  光前先生哲嗣李成义、李成智、李成伟先生昆仲绍述先贤,弘扬先生兴学报国、造福桑梓的遗愿,于1991年倡导成立芙蓉基金会。基金会成立以来,累计捐赠人民币3亿多元,持续大规模改造学村,使学村办学条件全面现代化,面貌焕然一新。

  1993年10月,南安市人民政府正式将学村命名为“光前学村”,2004年光前学村被全国侨联授予“科教兴国示范基地”荣誉称号。目前,学村办学水平居全省前列,有五所幼儿园、四所小学、三所中学、一所职业中专、一所二级甲等医院、一所国家一级图书馆,学生达11000多人,教职员工达934人,医护人员达539人,六所学校被确认为省级示范学校。80年来,光前学村培养人才无数,对全国侨办学校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为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著的贡献。

  光前先生及其哲嗣李成义先生昆仲对家乡公益事业建设的巨大贡献,赢得了八方赞誉。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乐育英才”、“兴医利民”金质奖章、奖匾 和“八闽慈善奖”,并在学村各单位立碑予以表彰;泉州市、南安市人民政府分别授予“捐赠公益事业功勋奖”和“南安市荣誉市民”;厦门大学聘任李成义先生昆仲为“顾问”、“荣誉教授”……


勋业肇始  学苑渐成

 

国专小学各校

建于1956年的国专礼堂

建于1950年的国光中学新华楼

  李光前先生虽幼年离乡南渡,长年身居异域,却终生心桑梓。早年,他目睹家乡贫穷落后,深知教育启蒙的重要。为了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1938年李光前先生在家乡创办国专小学。在随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先后创办国专二校、国专三校、国专四校、国光中学、国专医院、国专幼儿园等,并建设教师公寓、国专礼堂、发电厂等一系列配套设施,逐步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学村。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国家百废待兴,经济落后,教育也处于草创阶段。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能有如此规模和先进的教育层次,在省内甚至是国内都是少见的。


芙蓉含滋  茂德留馨

芙蓉基金会

  1991年12月,为了更好地统筹学村发展建设,让学村跟上现代教育的步伐,在李成义先生昆仲及马来西亚著名实业家李成枫先生倡导并支持下,南安市芙蓉基金会成立。从此,拉开学村新一轮的改、扩建工程。

在南安各地资助兴办公益事业

  27年来,李氏基金通过芙蓉基金会持续捐赠家乡公益事业,总额达3亿多元。在芙蓉基金会精心运作下,永久性发展基金得以建立和扩大,增值性资产不断增加,公益性工程持续建设,学村得到了全面改造,并常年开展奖教助学、敬老助残济困等慈善活动。学村的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快速提升,医疗事业发展掀开新的一页。

  27年来,芙蓉基金会硕果累累,先后获得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华慈善总会等部门的表彰。


巍巍学村  璀璨明珠

光前学村



  流年似水,岁月纷呈。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李光前及其哲嗣两代人心系桑梓的情怀永远不变。回首来路,1950年代、1990年代到新世纪成为学村发展,乃至家乡发展的两个黄金高峰期。

  从芙蓉乡到梅山镇,两代人为家乡的教育等公益事业持续付出。从国专小学一、二、三、四校到国光中学、国光第二中学;从国专第一、第二幼儿园到工业中专;从光前医院到影剧院、李成智公众图书馆……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学堂庄严而立。如今的光前学村,规模宏大,配套齐全,与陈嘉庚先生所创办的集美学村作为闽南地区兴学育才、造福桑梓的两颗璀璨明珠,交相辉映。


奖教助学  乐育英才

  教育是系统工程,除了硬件基础,人力资源也是重要因素。学村初创时,李光前先生很重视师资建设,常年从省内外高薪聘请名师,保证学村有高水平的教育质量。这一举措成为学村的优良传统。

  芙蓉基金会成立后,遵照新加坡李氏基金意愿,设立光前学村奖教助学金,并作为李氏基金常年资助项目。1991年至今,已连续发放27届奖教助学金,金额达2000余万元。据统计,共奖励学村优秀教师3000余人次,奖励优秀学生12000余人次,资助贫困学生5000余人次,资助“计生二女户”3000余人次,资助教师在职进修提升学历300余人,学村近80所学校(校次)获得办学成果奖。奖教助学项目的广泛实施,激励学村广大师生努力奋进,促进了学村办学水平的提升。




侨乡佳景  芙蓉花开

  125年前,李光前先生诞生于芙蓉乡,这原为偏僻的小山村,交通不便、物产匮乏、文化落后。80年前,已为星马商界骄子的李光前先生心系故土,返乡办学。这一爱国爱乡的善举犹如一颗种子,从此开花结果,茁壮成长,化育一方。

  80年来,李光前先生及其哲嗣李成义、李成智、李成伟先生昆仲的持续资助,梅山镇发展快速、物阜民丰。如今的梅山,早已不是穷乡僻壤,而是南安市首个教育强镇、全国双拥工作发源地、全国双拥模范镇,连续十一届被评为省级文明镇。如今的梅山,有着浓厚的人文氛围,各项经济产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如今,梅山镇正在朝着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北部核心乡镇、南安次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END

资料来源:南安市芙蓉基金会

(部分来源于海丝商报)

编辑:黄玮虹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不要错过


为一代完人李光前先生点赞!


梅山各村官方微信矩阵
蓉中村情创意新蓝
美丽鼎诚和美明新
智慧灯光道口灯埔
孝道V芸塘美丽乡村——梅山格内
运动林坂


在这儿↓↓↓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