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做好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的“后半程”工作,指导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成果推广应用试点校优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7月15日上午,中国教育学会成果推广部专家、上海崇明区科研室主任方华到国光中学调研指导工作。南安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书记、校长陈照星,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副书记、副校长陈信雄,南安市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黄国宝,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高中教研室主任戴景阳,南安市教育学会秘书长叶冠毅陪同调研。
在优秀成果推广应用调研会上,作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成果推广应用南安范区试点校,李俊松校长代表学校作题为《非常理想 特别现实 --“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创新及学校转型的实践研究”“中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综合评价”优秀成果推广应用试点校工作汇报》主旨发言。李俊松分别从学校概况、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的学习与领悟、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的校本化行动等三个主要方面介绍了一年多来学校在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的工作成效,重点就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的校本化行动作工作汇报。李俊松指出,国光中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探索可行路径,推进成果本土化落地应用,通过推广学校信息化应用、构建“四问-四思”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健全校本课程体系、改革评价制度、创新校内管理改革、重构教学管理制度等,初步实现了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的校本化。在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创新实践中,把“用光前精神育人”作为创新育人模式的途径,开展行之有效的创新育人校本化活动,形成了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成果推广与运用的国光特色。
(李俊松校长代表学校作主题发言)
在认真听取了李俊松校长的工作汇报后,中国教育学会成果推广部专家、上海崇明区教研室主任方华作指导发言。方华首先充分肯定了国光中学作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成果推广应用试点校在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所作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效。他用四“点”二“观”对国光中学推广应用工作作出积极评价:四“点”即以校本教学教研为切入点,课程课堂改革为落脚点,教师教学行为改革为关注点,以学生学习动力、方式、内容、效果为评价点;二“观”即推广应用的整体观、系统观,认为国光中学推广应用做得实、会整合、重实效、见变化、肯梳理。就如何做好“后半程”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方华提出了三点指导意见:一是要紧紧把握教育的基础、规律、常规。二是要紧紧抓住成果推广应用的契机。三是要推进教育从量到质的提升。方华最后希望,国光中学要站在农村完中的视角,发挥侨校资源优势,利用好成果推广应用契机,抓住国家乡村振兴机遇,谱写新的发展篇章!
(中国教育学会成果推广部专家、上海崇明区教研室主任方华作指导发言)调研工作会由南安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书记、校长陈照星主持。陈照星代表南安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南安示范区对中国教育学会成果推广应用专家的指导表示衷心感谢,并就南安推广应用示范区“后半程”推广应用工作作主题发言。
(南安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书记、校长陈照星主持会议)
调研工作会召开之前,方华等专家成员,在李俊松校长的陪同下,实地参观了国光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深入了解了学校办学历史、办学特色。
中国教育学会专家莅临我校调研指导,必将对我校做好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国光中学将继续借鉴成果方的实践研究经验,加大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创新的校本化研究力度,形成“一校一亮点”、“一校一特色”的模式,为南安市优化高中育人模式提供经验和操作范本,为南安教育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