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

预防溺水、道路交通、预防校园欺凌——安全宣传教育致家长的一封信

发布时间:2024-05-08 发布者:政教保卫处 阅读 : 5587


尊敬的各位家长:

关注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成长,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为保障学生平安健康成长,现将有关预防溺水、道路交通安全、预防校园欺凌宣传教育及注意事项告知如下,请您配合学校开展安全防范和安全教育工作:

预防溺水


一、如何防溺水

1.加强孩子的安全教育,看管好孩子,不要让孩子私自或者与同伴去玩耍。

2.不要带孩子去没有安全设施、无专业救护人员的池塘或者水库、河流等去玩耍。

3.见到有人落入水,不要盲目进行施救,要呼喊成年人施救,并及时拨打110电话进行求助。

4.告诉孩子外出一定要告诉家长,让家长掌握孩子跟谁去玩、去哪里玩,尽量不要让孩子单独外出。


道路交通安全

1.上下学和外出活动时,孩子们几乎天天都要在马路上行走,行人要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时靠路边行走,并注意前后车辆。

2.过马路必须走斑马线、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无论是否有车,都要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

3.在没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我们在过马路前要做到一慢二看三通过,先停下脚步,看左边,再看右边,再左看,确认左右都没有车辆以后,再快速通过路口。

4.横穿道路时也可以将手举过头顶,向驾驶人发出你即将经过斑马线的信号,确保他提前减速让行。举手会大大增加我们被看见的概率,因为“被看见,才安全”。

5.不准在道路上追逐打闹,横冲直撞,不准在车辆临近或停着的车后突然横穿马路,也不要走在路中中途折返,这些行为会导致驾驶员措施不力、判断失误,导致发生交通事故。

6.驾驶自行车必须年满12周岁,当学生达到法定的骑车年龄,准备骑车上路时,必须认真学一学交通规则和掌握安全骑车的要领,驾驶电动自行车必须年满16周岁。

7.驾乘人员都应该佩戴安全头盔,同时扣好头盔卡扣。


预防校园欺凌

一、孩子出现这些异常行为需引起警惕

1.突然不愿上学

原本并不排斥学校的孩子突然表现出不愿上学的倾向,可能是学校里出现了一些令孩子烦恼,不愿面对和处理的事情。


2.无端情绪变化

孩子放学回家后闷闷不乐,有厌学的念头,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突然变得阴晴不定,可能是学校有什么事情影响着他。

3.抱怨有同学针对他

这是孩子寻求帮助的信号。家长可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教孩子试着缓解这种情况,并在一定时间内加以询问,或者把同学请到家里来玩,不经意地聊聊天。

4.身上出现伤痕

孩子从学校回来后全身脏兮兮,身上还有伤痕,一看就是打斗造成的,但孩子一口咬定是自己不小心伤到的。千万不能忽视。

5.行为异常

如果孩子情绪特别不稳定,一点小事就能引起很激烈的反应,如特别粘人、拒绝去学校、非常胆小怕人甚至有自我伤害倾向等,建议家长去学校了解情况。

6.睡眠出现问题

失眠、噩梦、尿床等问题也可能是孩子遭受校园欺凌的表现之一。

二、预防校园欺凌家长应该怎么做?

1.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法治观念和守法自觉性。

2.加强家校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在校动向,及时向学校反馈子女在校外的表现。

3.督促子女按时上学、返家。不在上学,放学路上逗留。

4.加强子女节假日的安全监管和教育,不得放任自流。

5.教育、监督子女远离营业性网吧。教育监督子女文明上网、上绿色网站,不得在网站发表造谣、污蔑等不恰当言论。

6.教育、监督子女不带手机到学校,不得利用手机短信、QQ、微信等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

7.子女与他人之间产生矛盾,应加强子女的教育,协助学校、公安部门来化解,而不应一味袒护纵容子女和一味指责别人甚至打击报复别人,也不能忍气吞声,更不能以暴制暴、以报复方式扩大事态。

8.发现有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应及时劝阻、报告学校或拨打110报告公安部门。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家庭的幸福、学校的希望,更是祖国的期望。请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教育思想,对孩子多一点安全教育,多一点关注。为营建平安、健康、和谐校园,请您与我们共同努力。

福建省南安国光中学

2024年5月8日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