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教学设计和反思

发布时间:2006-11-29 作者:王厚生 发布者:李宝尚 阅读 : 13771

一、            教材分析

(一)、课标要求:解析银行的存贷行为——银行贷款与储蓄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储蓄存款的含义及我国的主要储蓄机构、利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储蓄存款的基本类型和作为投资方式的特点、商业银行的基本含义和主要业务

能力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存款储蓄

2、我国的商业银行

三、            教学方法:社会调查(见附1)、阅读、讨论、讲授相结合

四、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            教学组织形式:全班分成六个讨论小组

六、            学情分析:高一新生经过初中三年的课改实验,对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比较熟悉,具备一定的综合概括能力;也具备一定的亲身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            教学过程:

思考:◎、什么是存款?

◎、家中的余钱会选择存款吗?

◎、存款是不是只存人民币?存款的凭证是什么?

1、储蓄存款

⑴、储蓄存款的含义、主要目的及我国的主要储蓄机构

⑵、利息的含义

思考:利息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⑶、利息的计算方法: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年利率=月利率×12(月)

           =日利率×360(天)

 

思考:例题:某储户于20061月存入20000元,定期三年,按照年息3.69%的利率计算:

问:38个月零8天的利息总额是多少?

 

⑷、储蓄存款的种类和特点

讨论: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有何不同?

2、我国的商业银行

⑴、商业银行的含义

思考:商业银行是企业吗?

⑵、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

①存款业务——基础业务

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

③办理结算

⑶、贷款业务分类:

思考:银行的钱能否随意借给他人?

    商业银行的贷款原则——真实性、谨慎性、安全性、效益性

案例分析20068月,浙江大学的四名毕业生因没有按期偿还助学贷款,被中国银行杭州杭海路支行告上了法庭。大约半年前,中国石油大学的42名拖欠助学贷款的毕业生,也被建行北京昌平支行起诉到人民法院。

讨论:诚信与贷款有什么关系?

 

八、板书设计:

 

九、随堂训练

〖单项选择〗

公民的个人存款储蓄是()

是一种投资行为

是一种信用行为

是一种计划消费行为

是一种法定义务行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我国银行利息的计算方法是()

A、利息=本金×利息率     B、利息=本金÷利息率

C、利息=本金×利息率×存(贷)款期限

D、利息=本金÷利息率×存(贷)款期限

 

3、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的不同是()

A、前者存期短,后者存期长

B、前者可以随时提取,后者只有到期才能提取

C、前者利率低,后者利率较高

D、前者是企业存款,后者是居民存款

 

4、据统计,在银行吸收的居民储蓄存款中,活期存款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居民之所以选择活期存款是因为()

A、活期储蓄不受存期和金融限制,非常灵活

B、活期储蓄比定期储蓄安全、可靠

C、活期储蓄比定期储蓄收益高

D、银行对活期储蓄有特殊的优惠政策

 

5、某工厂通过向银行贷款2000万元,进行设备更新,改进技术,调整结构,走出了经营困境,这表明()

A、银行为企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

B、办理企业贷款是银行的主要职能

C、银行贷款是企业发展走出困境的决定因素

D、我国银行向亏损国企提供信贷支持

 

〖思考题〗

银行利率调整,会对储蓄者个人和国家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社会调查表

 

1、您的家庭月收入( 

A、 800元以下                               统计:       

B、 800——1500                                         

C、 1500——2000                                        

D、 2000元以上                                            

2、家中的余钱会选择存款吗?

A、                                        统计:                     

B、 不会                                                   

3、家庭存款的目的是(                     

A、 子女入学费用                             统计:       

B、 建房、购房                                             

C、 买车                                                   

D、 养老                                                   

E、  资金安全                                               

F、  ____________                                   ________  

4、银行的存款仅局限于人民币吗?

A、是                 B、不是

5、银行存款的种类和利率

种类

期限

 

 

 

 

 

 

 

 

 

 

 

 

 

 

 

 

 

教学反思:

理念与现实的冲突

 

作了充分准备的一堂公开课上下来之后,我颇感欣慰的同时,也有些许的疑惑。

让我较为自诩的地方在于:

1、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有自己的特色。从组织形式上看,有社会调查、统计分析、小组讨论、阅读思考、抢答比赛等活动。

2、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社会调查活动的开展,“诚信与贷款关系”问题的讨论,调查内容的统计与分析,都需要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地学习。

3、能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本课教学中不同的组织形式可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如“存款目的”的调查,可以达到三个教学目的:一是加强学生与父母的交流;二是让学生感受到父母辛勤工作的不易,促使他们养成勤俭的生活习惯;三是让学生懂得存款也是一种投资方式,培养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诚信与贷款关系”问题的探讨,可以达到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促进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道德品质。再且,社会调查活动的开展,本身就可以达到培养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但与此同时,对于这堂课的教学,我深感不足的一点是:由于课时的有限性,使得本堂课的小组讨论活动难以深入开展。这也是本学期来,我深感困惑的一个问题:如何处理好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开展与课时、学时的关系——要深入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就难以在有限的课时、学时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而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许多的教学活动开展就流于形式?

能否有其他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呢?对此,我作了深深的思考并作了一定的尝试——在两个班级中采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甲班让学生用更多的时间进行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生成知识,理解知识;乙班则采用较为传统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讲授中授受知识。一段时间以后,对两个班级进行一定的知识测试,我发现甲班学生的成绩不如乙班,甲班学生表现出来的状态是对知识掌握的不系统、不扎实,更多的是一知半解。于是,我又陷入深深的困惑和思考中……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