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泉州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新课程背景下不同办学条件普通高中的发展特色之研究
泉州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
申 报 表
课 题 类 别
○泉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泉州市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
课 题 名 称 新课程背景下不同办学条件普通高中的发展特色之研究
申 报 人 姚 承 佳
(课题负责人) 姚 承 佳
申报人所在单位 南安国光中学
通 讯 地 址_______南安国光中学________ 邮 编___362321_________
电 话:(办公) 86585115 (住宅)86588676__(手机)_86588676___
电 子 邮 箱____________ycj0702676@163.com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 表 日 期
泉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制
课题名称 |
新课程背景下不同办学条件普通高中的发展特色之研究 | ||||||||||||
研究类型 |
B、C |
A 理论基础 B 应用研究 C 调查研究 D 综合研究 | |||||||||||
预期成果 |
B、C |
A 专著 B 论文 C 研究报告 D 其他 | |||||||||||
课 题 负 责 人 基 本 情 况 | |||||||||||||
姓名 |
姚承佳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65、2 | ||||||||
职称 |
中学高级教师 |
职务 |
教研室主任 |
学 历 |
本科毕业 | ||||||||
近期研究成果 |
泉州市立项课题《研究性学习行动研究》已于2003年结题,并获优秀奖;省教育厅立项课题《农村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2006年9月结题;省新课程样本校协作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的省级达标、示范高中评价验收标准之研究》2006年4月在省教育厅立项。 | ||||||||||||
课 题 参 加 者 基 本情 况 | |||||||||||||
姓 名 |
年龄 |
职 称 |
职 务 |
工 作 单 位 |
分 工 | ||||||||
姚承佳 黄飞跃 刘文川 林再生 颜文景 李成文 苏元荣 朱卫星 刘必峰 万道虹 陈云生 侯晚全 姚抗美 傅建兴 李俊松 叶聪明 |
|
高级 高级 高级 高级 高级 高级 高级 高级 高级 高级 高级 高级 高级 高级 高级 高级 |
教研室主任 校长 省普教室副主任 校长 教务处副主任 校长 教务处主任 校长 副校长 书记 教研室主任 校长 校长 校长 校长 教务处主任 |
|
南安国光中学 南安国光中学 省普教室 大田一中 大田一中 福安三中 福安三中 永安九中 永安九中 泉州城东中学 泉州城东中学 南安二中 炉屯中学 国光二中 蓝园高中 洪梅中学 |
总体规划、第六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五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 |||||||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2006年3月,受省教育厅委托,由南安国光中学、大田一中、福安三中、永安九中、泉州城东中学五所省级新课程实验样本校共同承担了《新课程背景下的省级达标、示范高中评估、验收标准之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在该课题研究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关于“办学特色”问题,是普通高中学校感到模糊、困惑的一个普遍性问题。 “特色”界定、“特色”的形成、“特色”的课程支援、“特色”的功能认识、“特色”的功能发挥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对于科学把握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契机,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促进各不同办学条件普通高中的均衡发展意义深远。因此,我校决定联合五所省级新课程实验课题协作校和本地结对校炉屯中学、蓝园高中、洪梅中学、南安二中、国光二中共10所学校教育科学研室共同开展对《新课程背景下不同办学条件普通高中的发展特色之研究》课题的研究。向泉州市教科所申报,希望获准立项,以便接受管理、并取得教科所专家的研究指导,提高研究质量。 | ||||||||||||
国内外同类问题研究现状 |
关于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研究成果已有一定数量的文章可见之相关杂志,这些成果的共性是理论性过强,可操作性差,应用价值不高,难于发挥理论成果的指导价值。而结合高中新课程的实施研究通过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的制度重建、课程实施方案、课程人力资源、物化资源的开发等形成与发展特色,进而以特色促学校发展的研究均处于起步阶段。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四个省份有两年经验,对福建省而言是全新的课题,可预见的难度已经很大,全省所有普通高中学校都一样地将面对极大的挑战,新课程实施后普通高中必将出现一次大规模的“重新洗牌”。正确面对挑战,抓住机遇,盘点学校现有背景资源,寻找学校发展突破口,创建学校发展特色,其理论价值丰厚,实际意义深远,能对推动区域性教育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 |||
研究的理论依据 |
1、国务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学校管理学》(广东教育出版社) 3、《中小学教育评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学校教育评价》(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5、《教育的功能和效能》(广角镜出版社) 6、《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 7、《福建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评估标准(试行)》 | |||
研究目标 |
在理论的指导下,摸索、研究形成对学校特色界定、特色选择与学校文化定位、创办特色学校的策略与方法、学校特色的评价、学校特色的功能发挥、学校课程与学校特色等六个方面的具体可操作方案。并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理论总结。 | |||
研究内容 |
结合高中新课程的实施研究通过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的制度重建、课程实施方案、课程人力资源、物化资源的开发等形成与发展特色,进而以特色促学校发展。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特色界定。明确特色学校的科学内涵。 2、特色选择与学校文化定位。 3、创办特色学校的策略与方法。 4、学校发展性特色的评价。 5、学校特色的功能发挥。 6、学校课程与学校特色的关系。 | |||
研究对象 |
十所协作校,从级别上有省示范校、一级、二级、三级及未定级高中学校,从地理位置上有城镇学校、有乡村学校、有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学校、有内地经济较落后的山区学校。这些样本,有比较广泛的代表性。 | |||
研究方法 |
1、访谈法。深入各校访谈校长和资深教师。 2、个案法。十所学校,每校作为一个个案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综合性的结论。 3、行动研究法。按计划、行动、监测、反思不断重复开展研究。 | |||
研究步骤 |
1、开题报告阶段:从2006年3月——2006年6月,分别在国光中学和大田一中开展两次的课题组集中研讨活动,制定研究方案、步骤、形成开题报告。 2、实施研究阶段:从2006年6月——2008年1月,完成特色界定、特色选择与学校文化定位、创办特色学校的策略与方法、学校课程特色的形成四项研究内容。分别到八所学校开展八次研讨活动。 3、总结结题阶段:从2006年1月至2006年9月,完成特色的评价、学校特色的功能发挥两项内容的研究后,发表若干论文。开展课题研究总结,形成总结报告,申请结题。 | |||
研究条件 |
1、借助省高中新课程实施样本校课题协作组平台,扩大样本延伸范围,增强样本代表性,充实课题组的研究力量,缓解研究经费的成本压力。 2、利用国光片区的高中结对校教研平台,扩充样本类型,充实研究队伍,带动相对薄弱校参与教育科研,同时缓解研究经费的成本压力。 3、课题组成员由各校校长和教务、教研部门负责人,有参与教育科研的经历和经验,对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有足够的保证。 4、 我校作为省级示范高中,有示范、引领、辐射的义务。对课题研究能提供必要的软件、硬件设施支持,对研究经费的不足能提供资助 | |||
研究预期难点及创新点 |
预期最主要的研究难点: 1、盘点学校文化积淀,科学地选择和确定学校的特色。 2、借助两个平台,虽极大地缓解了课题研究的经费压力,但课题组集中研讨的经费问题仍然是制约课题研究深入开展的主要瓶劲。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1、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发展性特色; 2、支援学校特色的学校特色课程结构与课程系列; 3、学校特色的发展性功能发挥; 4、发展性的学校特色评价。 | |||
课题申请人所在 单位意见 |
县(区、市)教育主管部门 或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
泉州市教育科学规划 领导小组意见 | ||
该课题研究的问题是普遍性存在的现实问题,课题的成果对促进和评价学校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课题研究思路明确,研究力量充实,申报规范。我校学校同意推荐申报,并能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软硬件设施及经费的支持。 (盖章) |
(盖章) 年 月 日 |
(盖章) 年 月 日 | ||
注:本表格一式3份,可复印,也可以从网上下载(点击泉州教育信息网·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