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交流

高三生物试卷讲评课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发布时间:2007-08-30 作者:郑梅蓉 发布者:李宝尚 阅读 : 4269

记得有一天晚自习时,我班有位学生问我:“老师,您每次讲评试卷时,好象都是参照参考答案来讲评的,是吗?”看似平淡的一句话,却在我心中激起千层浪,久久难于平静。不可否认,以往讲评课中我确实是以参考答案为参照的,但并不唯参考答案是从,都是经过一番思考、斟酌,以简练明了的语句授于学生。但我是否给学生提出异议的时间、空间了吗?没有,我忽略了,这是多么严重的忽略啊,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我不是在无意识中压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了吗?想起来是多么可怕啊!之后,我就有意识地在讲评课上放慢节奏,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讲评课在高三复习中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上好一节讲评课,有助于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解题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好契机。那么在讲评课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下面就此提出一些看法进行探讨。

首先,要做好试卷的统计分析。试卷的统计分析是上好讲评课的前提。在统计分析中,不仅要找出学生的优势题,错题、同类型题,还要找出创新题,创新题是指用除参考答案之外的正确答案作答得高分的题目。此类题目则必须分析其新意何在,分析其不同于别人之处,并记录学生的非参考答案的正确答案,并将此类答题的学生名字做好记录,以便讲评时给予鼓励。

然后,在讲评中抓时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在错题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错题的备课中,教师要自觉地进行“角色转换”,从学生角度去思考,从他们的错答中去推测他们的思维过程和思维误区;也可以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在讲评中可针对典型错答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做题时的思维经历,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思维的闪光点和错误。这样通过自己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在认知冲突中实现新知识的同化顺应,外在的教育信息才能有效地内化为自己的知能结构。从而不仅增强讲评的针对性和成效性,又可让学生在反思中不断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而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垫定了思维基础。

比如在讲评“龙胆紫是一种有机大分子物质,可用于染色体着色。在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过程中,把龙胆紫染液滴在洋葱根尖上进行染色时,龙胆紫分子进入洋葱根尖细胞的方式是:(  )”

A、扩散     B、主动运输       C、内吞作用      D、不能确定

这一题大部分学生会认为龙胆紫是大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内吞作用,由于受这种“经验思维定势”的影响,大部分学生会错选C。所以讲评时就应揭示这种思维误区,引导学生再认真审题,从题中看出“在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过程中,染色时其细胞已经死亡”这一信息,学生就会知道:物质进入死细胞是通过主动运输。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2、联讲同类型题,培养迁移能力

同类型题的联讲可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该题的知识点,并可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从而强化做题的实际效果,提高学生应变、迁移能力。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垫定了能力基础。

比如在讲评“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所产生的精子有(2 )种”

可以就此题进行适当的延伸: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公羊可产生的多少种精子?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所产生的卵细胞有几种?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母羊经可产生多少种的卵细胞?这样的讲评可让学生对减数分裂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又可训练学生的迁移能力。

3、创新题中展现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题的讲评除了讲解参考答案,还要着重介绍学生中有创新的正确答案,并对这些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创新思维,让他们感受成就感的快乐,同时通过这部分学生创新能力的展示和提高,在课堂里可形成一种创新氛围,让每个人都拥有创新的理念,激发更多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完善。

比如讲评“用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绿色皱粒豌豆(yyrr)作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从F2中取一粒黄色圆粒的豌豆(甲),欲鉴定其基因型。而一粒豌豆长成的植株,所结的种子数量可能无法满足统计分析的需要,为获取可信的大量实验数据,在实验中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什么?”正确答案是:用该植株的茎尖、芽等离体的组织或器官进行组织培养。或者进行营养生殖。有的学生的答案是:以待测豌豆为父本,多株绿色皱粒豌豆为母本进行杂交实验。这个答案准确地把握了杂交的原理及实践应用,巧妙地设计出此创新的方案,真是妙!

以上是我的拙见,在实践中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之后的讲评课中学生的思维变地活跃起来,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或者课后向我提出他的见解和思路共同探讨,这种氛围让我深刻体验到当一名教师的乐趣,学生也学地轻松愉快。俗话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教师应善于抓住一切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机会,引导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之创新之花能灿烂地开放。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