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交流
让我们的试卷讲评课更活跃些吧
每一次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结束,试卷评析课成为紧随其后的必修课,然而这种课堂似乎经常上得不尽如人意。课前学生问得最多的问题是:“老师,我考了几分?”眼神中充满期盼,略带一点恐惧,即使是那些平时嬉皮笑脸的学生也没见过如此认真过。考卷分发完毕,有些学生就忙于统计分数,有些学生忙于悲痛,也有的学生保持着一片沉默。讲评试卷时,只有几个考得不错的同学与你单调的配合着,经常一堂课下来总是让人很失落!
作为一名老师,经历过学生时代的我,能够明白学生的心理。面对越来越繁重的学习压力,学习成绩成为学生衡量自身价值的最重要的标准,也是他们面临学习生涯中的每一次挑战,踏上更高、更远目标的唯一评判标准。所以面对这几个阿拉伯数字,他们可能会斤斤计较、可能会神情紧张、可能会欣喜若狂、可能伤心落泪……心情随时可能会因此大起大落,让我想起范进中举的可悲。由于如此,学生经常在面对成绩时,已经忘记了成绩与知识之间的关系了,有的学生甚至于把所有的原因归结为考试心理过于紧张、做题时间不够、解题粗心大意等原因,没将原因引向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无心投入到课堂中,缺乏学习主体参与的课堂,那是一堂失败的课堂。
在一次次的试卷讲评中,我尝试着能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试卷讲评课活起来,也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①在讲评时间充裕的条件下,利用课堂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借助课文,独立寻找错误及其解题途径、答题内容;接下来的几分钟,通过周围同学的讨论,将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自主的能力,寻找错误根源,增强记忆。
②重点讲评与个别讲评相结合,对于大多数学生都能解答的题目,实行个别同学单独课后提问;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题目给予重点讲评:对于难度较小但仍有个别小细节需提醒学生注意的题目,往往请位同学提供其修正后该题的答案,其他同学必须注意听讲,寻找其中的不合理之处。例如:在讲评一道关于工农业区位的选择的综合题时,由于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对课文中的一些关键字眼没能真正领会,注重理解,从而出现题中要求学生回答“花卉的单位面积产值高”,而该同学的回答是“单位面积产量高”的情况,为此讲评过程中就要求学生注意聆听、学会聆听、发现指出其错误之处,加深记忆,强调学生描述的术语化和完整性。对于灵活性较强、答题方法要求较高的题目,经常通过学生主动提供自己的错误答案及其个人想法,请同学找出错误所在,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评的方式进行,进而总结出一些答题方法。例如:根据气温、降水柱状图说明气候特点及其成因的题目,帮助学生明确描述气候特点所应该包括的主要要素以及影响各地气候各种气候要素的主要原因成为解题、答题的关键,首先通过出示同学的错误答案,进而说明答题技巧,既调动课堂学习气氛,又避免学生毫无目的、方向的答题,也可增加学生印象。
③以原题为基础,加以改装、补充、变式;甚至于对题中的图象、老师提供的答案提出质疑及完善措施,帮助学生灵活运用课文基础知识,学会迁移,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地理学习兴趣,从中体会到学习乐趣。例如:高一期中考试卷关于“南半球风带、气压带位置图”的测试中,出现了学生答题不全面,缺乏完整性,地理专业术语没能灵活应用;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知识掌握不仔细,答题时仅依靠浅层印象。为了增强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激励学生对参考答案及题中的图示进行分析,说明看法;为此学生提出了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移动幅度过大、极锋锋面气流运动方向绘制错误以及无法体现高低纬度对流层厚度差异等问题都具有非常好的借鉴价值,也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程度及其观察能力水平,令我深感震惊,感受学生的潜力,深感培养学生能力任务的艰巨。
④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再次对题目中的信息加以提炼、分析、整合,建立这些信息及其所反映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或地理过程之间的联系,通过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的相互设问加以检查、交流,一方面促进同学加深试卷中知识点的理解、解题方法的交流,建立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培养学生认识地理知识与试题中信息之间关系的敏感性;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试题分析中学生存在的懒惰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