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交流
让探究性学习进入体育教学课堂----《弯道跑》案例分析
一、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转变学习方式,通过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结合,形成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际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敢于创新。并能与已有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在本课教学中,本人试图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二、教学过程
在高一年级一堂弯道跑的教学课上,我改变了过去首先由教师讲解、示范动作,再由学生练习并进行纠错,最后再由学生进行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通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的教学步骤如下,首先让同学直观的观察两位同学以不同速度、不同弧度骑自行车由直道进入弯道在身体姿势上的不同,再让学生在弯道上进行中等速度跑,体会动作,并结合动作总结直道跑与弯道跑二者在跑的动作上有何区别,并让学生体会归纳总结,通过本课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发言踊跃,通过学习,学生基本能归纳出弯道跑的动作要领,并通过教师的指导能与已有其它学科知识和生活实践进行结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片段实录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弯道跑,平时,在体育课上经常会出现弯道跑,如200米跑,但究竟该怎么跑,它和直道跑有什么区别,哪位同学能回答,(沉默)
师:指定两位同学以不同速度、不同弧度骑自行车由直道进入弯道,接下来,把学生分四个小组,在组长带领下进行弯道跑练习,体验弯道跑动作要领,看哪一组能归纳的全面正确。
生:积极练习,仔细观察,认真讨论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都能进行认真的练习,大胆的探索讨论,现在哪位同学能归纳呢?
生1:弯道跑时,身体要向内倾斜。
生2:摆臂的方法不同,外侧手臂摆的幅度要比内侧手臂大,脚着地位置与直道跑也有不同,但具体的我也一时说不清楚。
师:很好,通过同学们认真的练习仔细观察,刚才两位同学已基本归纳出弯道跑与直道跑动作的区别,下面老师把弯道跑的动作要领详细的讲一遍,在弯道跑时,整个身体应向内倾斜,摆动腿前摆时,左膝稍向外展,右膝稍向内扣,并加大右腿前摆幅度。左脚以前脚掌外侧着地,右脚以前脚掌内侧着地,左臂摆动幅度稍小,靠近体侧摆动,右臂摆动幅度和力量稍大,且前摆时稍向左前方,后摆时肘关节稍向外。下面同学们根据老师刚才讲的动作要领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注意体会动作。
生;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进行练习。
到此,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已基本完成。这时学生中有人举手有问题要提出。
生甲:老师,刚才我用同样的速度跑第一道和第六道时感觉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我也有这种感觉,另一同学也大声附合。
生乙:老师我也有一个问题,我用不同的速度跑同一跑道也有不同的感觉,这是为什么?
师:这里涉及到物理里有关圆周运动中离心力的问题,物体作圆周运动时所受的离心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成正比、与圆周的半径成反比,在进行弯道跑时,我们改变跑的动作就是要克服离心力,离心力越大动作改变更明显。这就是刚才同学提到的问题,那么接下来每位同学把刚才二位同学提到的问题在体会一下,看看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
学生们按照教师的要求积极的进行练习,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虽然本课在教学中由于没有估计到会发生的情况而影响了教学,但是我认为本课在探究性教学上还是取得了一定收获。
四、反思
1、探究性学习要根据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如学生已有的各种知识和生活经历等,不能脱离学生实际来进行,在本课教学中,结合了学生已学习的物理基本知识━圆周运动来设计教学,大胆的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让学生直观的观察两位同学以不同速度、不同弧度骑自行车由直道进入弯道在身体姿势上的不同来证实直道跑与弯道跑的一些区别。通过教学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估计到各种可能会发生的情况,要早作准备,灵活应变,不能死守教学计划,本课教学中出现了预期中没有的问题,如果教师就此打住的话,必将影响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从而打击学生这方面的积极性,给以后的教学带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