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2004—2005学年度学校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04-09-20 作者:办公室 发布者:李宝尚 阅读 : 5539

20042005学年度学校工作要点

南安国光中学

指导思想:以“十六”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紧扣南安市教育局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广年”工作部署,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塑造国光良好公众形象”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不断提升学校竞争力。

工作要点和主要措施

一、建设人文校园,实施人文教育,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在当前教育的环境下,建设人文校园,实施人文教育是时代赋予教育的新使命、新内涵。所谓人文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做人的教育。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就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是当前全面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纲领性文件。

1、认真学习贯彻《若干意见》精神,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全面和谐发展。为此,全校教职员工要树立以人为本和素质教育两大教育思想。“以人为本,重在发展”是我校在新世纪初确立的办学指导思想,它规范我校办学行为即:一切为了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建设人文校园,其精髓就是要以人为本,体现人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我们倡导人文教育,就是要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做人的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

2、以“六大教育”为抓手,全面落实做人教育

教育和训练有所不同:训练是传授某种技艺,教育则是要给人提供某种精神品质。人品是做人的基础,也是教育的培养目标。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中宣部、教育部把每年新学年开学的9月份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宣传教育月。”“宣传月”活动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其任务就是要帮助广大青少年充分认识我们民族的历史和传统,用伟大的民族精神锻造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思想品质和道德风范。“为中华之崛起”应该成为我们青少年一代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应成为我们学生的风尚。为此,学校要以“宣传月”为契机,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如清明节、五四青年节等)和课堂教学的主渠道,通过主题校会、班会、座谈会,举办征文、演讲、知识竞赛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和教育活动。让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立志报效祖国成为坚定信念,让勤劳、节俭、自强三种传统美德内化为自觉行为。只有这样,我们的育人目标才会实现,我们的公民素质才能提高,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

(2)抓好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行为规范的内核是“语言文明举止礼貌”,这是做人的基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原点。新学年,要以新《守则》、《新规范》为标准,加强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继续开展“五有五无”、“做合格小公民”、“学生规范评比”、“文明班级评比”、“文明宿舍评比”等行为规范教育活动,坚持过去好的做法,改进工作中的不足。要大力推广使用普通话和穿校服,班主任、生管老师要加强对学生指导,做到“严”字当头,榜样示范。

(3)加强诚信教育。诚实守信是人类最古老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考试作弊、欺骗家长老师、随意失诺、言行不一等种种表现来看,这一传统道德准则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与考验。年初,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进一步加强诚信教育的通知》,要求将诚信教育作为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学生的诚信道德素养。我们要按照《通知》要求,通过“诚信教育、诚实管理、诚信服务”,使学校成为“诚信校园”,学生成为明礼诚信之人。

(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做到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相结合。教师要走下讲台、走进学生,广泛与学生交流,平等对话,了解学生心理困惑,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通过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专题讲座、出版心育小报和心理咨询等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学生的人格情操。

(5)加强网络文明教育。网络文明教育是新时期十分迫切的一项德育工作内容,网上不健康内容、游戏、QQ是继色情、暴力书刊后又一支毒剂,不断侵入青少年肌肤,毒害青少年,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打击黑网吧,净化教育周边环境,我们只能呼吁,我们能做到的是教育学生不上营业性网吧,不浏览不健康内容。举行“拒绝上网吧签字仪式”只是一种形式,要积极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让学生真正懂得“玩物丧志”及上营业性网吧的危害性,要积极引导学生上学校的校园网、上学校图书馆阅览室,要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内容。堵与疏结合是网络文明教育的最佳选择。

(6)加强法制教育。要继续按照全国和教育系统普法规划及四部委《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若干意见》的要求,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通过开设法制知识讲座,推行依法治校,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使学生懂法,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3、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形成“全员重视、全程参与,合力育人”的工作格局。班主任是德育工作主要实施者,走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之路,不断提升班主任育人水平,不断提高班主任的物质待遇和精神待遇,要健全班主任选用办法,出台班主任工作准则和业绩考评办法。加强生管、团委会、学生会队伍建设,制定生活指导工作细则和要求,充分发挥团委会、学生会骨干作用。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分管德育校长、政教处主任要承担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实施过程调控和监督检查的作用,保证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德育工作要持续发展,除了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外,还必须加强德育课程、德育基地、德育制度建设。课堂教学要有德育目标,社会实践活动要有基地,德育管理要有章可依。

实施“三化策略”,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一是德育工作要现代化。完善和充实学校德育网络和网页建设,积极与省市县三级德育网站链接,强化网上的正面引导,拓宽德育工作新领域。二是德育模式要特色化。“用光前精神培育新人”是我校德育工作的特色,要继续巩固与发展,赋予时代新内涵。三是德育管理要社区化。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教育为基点、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社区化的德育管理网络,把德育工作放到整个社会大系统中去思考。

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以“六大教育”为抓手;加强“四个建设”;实施“三化策略”;全面实施做人教育,努力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为我市创建省德育工作先进市做出新贡献。

二、建设“全员学习型”学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习型社会是未来社会的必然走向,教育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理念的关键。学习型学校的学习主体是全体师生员工。

1、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

学习型社会要求人们拥有终身学习能力,学校应从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入手,让学生认识终身学习价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要重视学生自我组织与自我监控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以积极自主学习为导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合作学习的过程。通过设计有效问题驱动教学,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去做、去问、再去做”。

2、教师是一个不断的学习者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和高中课程改革趋势,不断学习是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终身学习,不断再培训自己”是教师的责任。

(1)三级学习网络:个人—→小组—→组织,组长是关键。

学习型学校最显著特征是把学习从“个人——要求式”的行为变成为“团队——自愿式”的行为。建设学习型的学校,是实现教师团队专业化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学习型学校的学习方式是团队协作和个人思考。教师相互学习,形成共赢的教学共同体,塑造优良的教学文化。

(2)学习内容:教育知识、学科知识、通用知识;学电脑、学科技、推广普通话。

重视师能培训(基本功训练),提高综合素质。

一练:板书、板画、普通话的基本功

二练:驾驭新课标、新教材、新实验的基本功

三练:课堂教学基本功

四练:“三课”活动基本功

五练:教育科研基本功

六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功

(3)学习时间:个人学习时间是终身的,小组学习(备课组)、组织(学校)学习每周各一次。

(4)学习考评机制:考,就是学校将组织教师参加业务知识与技能考试;评,就是实施过程性评价,其中学习笔记是一个重要评价依据。

3、学校领导者的学习

学校领导者要成为组织学习的一种示范模式,学校领导者的学习行为直接影响到学校同事的学习行为。领导者必须不断学习管理与领导知识,端正教育思想,提升决策水平和能力。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的、健康向上的、崇尚学习的组织氛围,让教师的工作和学习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用高尚的精神、共同的理念凝聚全体教师,形成团队学习的制度。

4、正确认识学习与发展关系

学习使人进步,使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学生发展是目的,学校发展是载体,教师发展是关键。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也就失去了有形的支撑,成了空中楼阁。学校的发展又能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促进学生、教师的发展。

学习型学校的基本特征:“人人皆学,时时在学,事事可学”。三、以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在南安市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局长提高以“建设学习型学校,促进课程改革全面推广”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真抓实干,开拓进取,不断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和办学效益。我校要紧紧抓住南安课改推广年和高中课改师资培训工作即将启动的大好时机,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

① 目的:开展校本教研的根本性目的是研究教育规律、解决教育实践存在问题,改进教育行为、提升教师施教能力、提高教育质量。

② 模式:立足本校本岗,融“学习、研究、实践”为一体的研训模式。

③ 重点:新理念、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

④ 活动形式:说课——听课——评课;专题讲座、交流研讨、教学反思、教学指导;论坛、对话、观摩、教学开放周、同上一节课、案例交流和课题研究等形式。

⑤ 管理制度:备课组每周1次,教研组每月1次的研讨制度;每学期组织1次教学案例 (或论文)1次课件评比制度;每师每月写1次教学反思、提供1个本人认为值得探讨的问题,每学期提供一个典型案例、上一节研讨课、编制1份试卷、制作一个课件,完成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

2、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开辟使教师专业发展新途径

课题研究是教师成才的推进器,也是名师成长的必经之路。课题研究要以校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开展。

①教师行动:课题研究必须有扎实的现代教学理论铺垫,课题在于“深”,能“实”则灵。为此,教师要有良好阅读能力,用研究的眼光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批判性反思、同伴合作与互助,必要的专业引领。

②指导与管理:完善“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三级科研网络,充分发挥教科室对课题研究的指导与管理。在抓好国家、省、市级立项课题研究同时,课题重心下移,更多做些校本课题研究,不搞脱离实际、纸上谈兵的“花式”课题。

3、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高中课改更关注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当前,课堂教学有四个改革点:一是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关注学生多元智能结构,采取分层分类的教学组织形式,尽可能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需求。二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三是强调学法指导,告诉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这样学,要求教师备课要备教案更要备学案。四是以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学科教学,教师要学会选择和制作课件运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逐步地主动适应,驾驭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活动。

4、加强社团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以学校“文学社”、“科技协会”为龙头,以女排、美术等学科兴趣小组为基地,开展校园丰富多彩的科技、文体活动,不断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整合构建“全面和谐发展”的办学模式,具体说,就是要通过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从而获得全面发展;同时要通过个性化教育,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使学生的个性特长都得到充分自由发展。

5、加强特长生培养和实验班教改工作

学校招收一批体育、艺术特长生,他 () 们的专业素质较高,但文化成绩差,对这批学生的培养除了加强专业训练外,更要注意加强文化学业的辅导。新学年,要对特长生开设文化辅导班,委任专门班主任管理,需要全体科任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予以关注。体育、艺术专业特长生高考时须报考相应专业。要加强对五个奥赛学科辅导与管理工作,争取学科竞赛成绩有新突破。要加强对英语、语文、史、地、政学科成绩特别优秀学生指导。

实验班办班宗旨:一是为名牌高校输送合格新生;二是为学科竞赛培养选手。实验班要体现教改实验性,科任教师务必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层面做出新探索,提供新理论、新经验。班主任要在培养团队精神、加强心理辅导上下功夫。

四、加强管理队伍和机制建设,实施有效管理

管理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管理关键是人。新学年要在加强队伍建设、制定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推行依法治校、以德治校、从严治校,建立以人为本,科学民主的组织与管理制度,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使教育资源发挥出最大化效益。

() 加强三支队伍建设

1、领导班子建设

公正清廉、依法治校、从严治校、务实创新、身先垂范。

2、师资队伍建设

①目标:培养一批师德高尚、工作有激情,教学有创新、学生学业成绩优异的好老师。

②策略:构建学习型组织,走专业发展之路,引入竞争机制。

③教师基本道德规范: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平等合作、勤学乐教、廉洁奉献。

④教师具备三种能力:教育能力、事业动力、人格魅力。

3、后勤服务队伍建设

总体目标:建设一个温馨家园,让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得更好。后勤服务人员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实施岗位责任制、处室管理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 加强管理机制建设

以《教育法》《教师法》为依据,出台教师、班主任、职工职业行为准则,待教代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 加强常规制度管理

1、教学常规管理:①抓住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考试五个关键环节;教学部门承担过程检查、调控与指导;②学生出勤统计、公布工作已初见成效,要继续抓好;③期中、期末各种考试成绩优异,学科竞赛获奖名单要及时张榜公布,起激励作用。

2、实验教学管理:实验器材、用品采购要有规范程序;实验器材、设施用品借用手续要完善;重视实验室安全和卫生;演示、分组实验开出率要达到100%,做好实验记录。

3、加强图书馆管理

图书是学校教育教学重要资源,管理人员要增强服务意识,定期为师生介绍优秀读物,开设征求意见箱,同时了解师生对图书的需求,及时做好图书征订、采编、期刊装订,按时开放期刊、电子阅览室、办好借用手续。

4、加强信息技术装备管理

注意网络设备维护,确保硬件正常运转;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学生文明上网;建立设备使用记录制度。新学年,要在资源库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多媒体教学使用等方面多下功夫。

5、加强寄宿生的生活管理

我校寄宿生多,管理难度大,生管人员负担重,工作量大,各部门要给予更多的配合和支持。生管工作人员要建立健全学生住宿订记,实行天天巡视,发现夜不归宿现象要及时通报,做好教育工作。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电、用水教育,确保供水供电。要加强对学生纪律教育、遵守作息时间,确保充足睡眠。寄宿生的管理是学校的一个窗口,马虎不得。要加强寄外宿学生管理,做到有检查、有联系方式。

6、加强财务管理,实施教育收费公示制度

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做到制度规范,财物清楚。要严格执行上级规定各项收费标准,坚决杜绝一切违规收费现象。遵照“收支两条线”、“一事一收”的原则,全面实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

() 切实加强学校安全保卫管理

全体教职工要绑紧安全工作这根弦。首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做到学法、懂法、懂得自我保护,关爱自己和他人生命。其次,要定期对学校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定期对食堂食品卫生及安全检查,及时排除一切安全隐患。第三,要加强岗位责任制,推行“首问制”,实行谁脱岗、谁离职、谁负责。第四,保卫科人员要巡视校园,及时了解并处理突发事件。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