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十五”期间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十五”期间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2001年9月28日经学校六届三次教代会审议通过,
并于2003年2月28日经学校七届一次教代会修订)
南安国光中学
“十五”期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必将对学校办学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全国教育事业“十五”计划、《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描绘了进入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蓝图,对深化教育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作了全面部署,学校在组织学习和领会的基础上,从本校实际出发,研究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及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精神,坚持适度超前发展,坚持走改革和创新之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
二、办学目标:
以“全面和谐发展”为基础,创新教育为核心,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根本,争取进入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行列,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新的跨越式发展。成为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示范校;把国光中学办成为省内一流、全国知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具有侨乡特色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的现代化学校。
近期目标(至2005年)
1、通过泉州市级素质教育督导评估验收,成为泉州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单位,争取成为省级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
2、通过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福建省首批验收。
3、通过国家级示范性高中验收,争取进入1000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行列。
4、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成为立足农村,具有侨乡特色的省内外名校。
远期规划(至2010年)
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成为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名校。
1、扩大办学规模,在校生达到3000人左右,较好满足社会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
2、扩大教育交流与合作,与全国10所示范性高中校、国外2所名校横向联合交流,加强教学、教研、管理等方面的合作。
3、教育信息化达到较高水平,成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
4、开展“双语”教学试验,全面提高师生的外语水平。
三、办学思想
新世纪我校的办学思想:“以人为本,重在发展,追求一流,服务社会”。“以人为本,重在发展”就是教育必须为人的发展服务。学校必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教师水平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教育必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人发展的需要,实现“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追求一流,服务社会”就是秉承优良传统,发挥侨校优势,追赶时代潮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国光办成海内外知名的示范学校,使学校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四、主要任务和措施:
1、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实施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教育决策,是基础教育跨世纪的改革与发展的根本任务,也是学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大政。要在原有《国光中学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和《国光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十项工作准则》的基础上,按照泉州市教育督导评估反馈的意见,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全面落实《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紧紧抓住关键环节,力争全面突破和进展。把学校建成名副其实的“创全面发展之优,示素质教育之范”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①德育改革:坚持“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形成人人重视德育,人人参与德育的良好局面;构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系统,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加强《光前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重点的基地建设,拓宽德育教育的空间;促进文明学校建设上新水平新台阶;完善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支持、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德育工作网络;高度重视、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依法治教和以德治教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②课程改革。2001年秋起,从高一年开始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从2004年起,实施教育部组织的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初步形成新的课程教材体系。要积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建成一批有国光特色的校本课程。
③创新教育。继续深化“创新教育整体改革”,下大力气营造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氛围,鼓励广大师生的创新活动;坚持体现创新教育的课程实验,扩大“小课题研究活动课程”实验的深度和广度;创设条件激励广大学生在课余参加科学创造活动;构建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
④加强体育。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增加体育课时,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爱好”;建立学生体育节制度,让学生会运动、会裁判、会评论、会组织;建立排球传统项目的管理新机制,启动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的训练体系;不断提高校运动代表队的实力和水平,某些项目达到省市先进水平,重振国光体育雄风。
⑤重视美育。培育强烈的美育氛围,在各个年段全面开设艺术欣赏课,面向全体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建立包括乐团、歌唱、舞蹈、表演等各种艺术形式的学生艺术团,培养大部学生能驾驭某种艺术的能力,形成终身的爱好;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艺术特长生,凸显国光艺术特色。
⑥优化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继续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优化劳动教育技术课程教学,要渗透多学科教学,要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完善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制度,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素质过程中,促使他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和审美能力等多方面素质都得到升华和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⑦改革评价制度。探索科学的评价办法,构建教师、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高质量地完成泉州市重点课题《“创新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并推广其成果;继续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建立涵盖德、智、体、美、劳等项内容的评价体系,以学分为计量单位,给学生予相应的等级评价,力求多层次、多方位地了解和评价学生,建立有效的督促和激励机制。
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创建示范性高中要求造就一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育思想端正,为人师表,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成为独立高中后,随着高中规模扩大,尽快调整充实国光的师资队伍,不断优化整体水平和队伍结构,使之能够适应现代教育需要,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学校要认真实施六届二次教代会通过的《“十五”期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教师自我激励、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的机制,以保证我校教师队伍长期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为此,将实施师资建设“五个一”工程:坚持一个方向即德才兼备,培养高尚师德和精良业务;抓好一个环节,即继续教育;突出一个重点即青年教师的培养;健全一个机制即自我发展机制;启动一个工程即名师工程,发现培养一批在省、市、县内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①加强师德建设:要提高以德治教的自觉性,始终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1月全国宣传部长工作会议上提出“以德治国”的战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意识到自己在培养具有良好道德规范和崇高民族精神的21世纪人才方面担负着重要使命,要完成这一使命,教师要做到“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品德化育品德,以素质提高素质”。学校要通过宣传职业道德高尚的先进教师典型和组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引向深入,造就一支具有良好师德的教职工队伍。
②强化全员继续教育,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特别要以计算机操作技能为重点,使教师根植于宽厚的业务知识基础上,定位于教育的宏观坐标之内。至2005年100%教师能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和掌握网络技术,并通过国家级普通话等级测试达到相应的学科水准。加快学历培训:“十五”期间学历培训重点要放在研究生函授,积极鼓励骨干教师攻读硕士学位,至2010年要有5—10%的教师获得硕士学位或双学士学位。
③加强新教师培养,随着高中办学规模的扩大,师资队伍中补充了大批新鲜血液,新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希望,抓紧青年教师尤其是新教师的培训是学校的一项突出的战略重点,要通过建立“师徒”关系,由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让新教师实现“一年入门,三年合格,五年胜任”。
④健全教师自我发展机制。学校以教育科研为抓手,以课题研究促队伍建设,全校90%以上的教师都要参与一个以上研究课题,并争取在中央、省、市、县立项。通过教育科研,建设研究型、具有创新思维,能带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教师队伍。
⑤启动名师工程。“造就一支符合时代要求,能发挥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是我校创建示范性高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要认真选定对象,制定培训计划,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为中青年教师的工作、学习和成才拔尖创造条件。至2010年,能够培养国家级骨干教师5名,省级骨干教师15名,泉州市级骨干教师30名,南安市级骨干教师50名,使他们成为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坚。同时,还要从其中培养一批省、市、县学科带头人和特级教师。名校出名师,名师出名校,让“名师效应”点燃国光的希望之光。
3、增强教科研意识,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适应二十一世纪对学校发展提出新要求,十五期间,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科研带教改,以教改促科研,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办学道路。
①要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与研究,特别要加强对学科之中如何关注学生积极的人生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的研究;要加强对鼓励学生创新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的研究。并教科室外牵头,成立相应的课题组,加以深化研究。
②要进一步完善“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三级教研网络,充分发挥教科室对教学研究的指导和服务作用,引导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教学实验和教育科研,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切实做到“在研究状态下教学”,并通过教学研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③要继续加强对已立项的2项国家级课题、4项省级课题、6项泉州市级课题以及20项南安市级课题的研究,并根据省市教育教学专家对课题研究第一阶段提出的评估反馈意见进行整改,确保按时顺利结题。在此基础上,争取做到课题研究校本化,研究解决学校层面所面临的问题,教师碰到的共性问题,实现教师教育科研校本化、普及化。
④争取高等学校对教育科研的直接指导,从数据的搜集、实验的定量与定性分析、课题的结题到成果的推广都要积极争取高等师范学校的指导与合作,共同探索创新人材的培养途径,进一步增强我校教育科研的理论水平和科学水准,使研究向纵深、可持续性发展。
⑤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国光中学教育科研管理条例》,加强对常规教研和课题研究的指导和管理,为学校教育科研能够科学规范有序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⑥以高中课程改革实验为契机,加大力度,做好新课改的通识培训,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4、优化劳动技术教育特色,创建“全面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强调:“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的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劳动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没有劳动技术教育便是残缺的素质教育,务必要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作为农村中学,我校历来有重视劳动技术教育的优良传统。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国光的劳动技术教育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健康发展,形成鲜明特色。“十五”期间,要立足农村学校实际和传统优势,不断优化我校的劳动技术教育特色。继续优化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师队伍,深化劳动技术教育改革,为学生将来投身改造自然、改造社会,进行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打好基础,为农村培养一批眼界开阔、富有理想的一代新农业经营者。
①农村学校深化劳动技术教育改革首先要同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结合起来。要有效利用广阔的农村教育资源,在校内外建立生态农业和产业化农业的实验、实习、示范基地,作为学生的学习园地,成为农民的参观示范园地。要适当增加适应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内容。努力探索“农科教结合”的劳动技术教育模式,让学生回到农村能够成为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发展生态农业和农业生产现代化的积极拥护者和实践者。
②提高劳动技术教育的科技含量,把劳动技术教育与创造发明教育结合起来。在开展创新教育整体改革过程中,劳动技术教育要与其他学科密切配合,与研究性学习课程密切配合,与课外科技活动密切配合。创建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学科交叉与创新教育相结合的特色劳动技术教育。
在优化劳动技术教育特色的同时,要以这种特色带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逐步凸现一种整体“全面和谐发展”的办学风格。要在促进各方面教育特色化的同时,从学校办学思想、师资建设、教育行为、校园文化等层面加强“全面和谐发展”这一学校办学整体特色的规划和建设。
5、依法治校,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实现管理科学化、现代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靠法治、靠制度保障。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要把依法治校作为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保障学校改革健康发展的根本任务,认真抓紧抓好,要制定《依法治校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领导组,把依法治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改变传统的学校管理和校务运作方式,建立健全依法治校的基本规范,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从而实现依法规范办学行为,依法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依法维护学校和师生的合法权益,全面推进依法治校。
继续健全和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在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时,要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监督作用,创设民主、进取、开放的教育氛围,形成新的激励机制。
①不断强化和完善教学常规,在创新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大胆对现有教学常规进行挑战,在课堂评价、教案、作业评析、试卷等标准和模式上大胆探索,把教改看准了的有效理论、原理、经验、措施及时转化为教学常规,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转变为教学管理行为。
②加大泉州市重点立项课题《“创新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课题的研究力度,构建完善《“创新学习”课堂教学综合评价量表》、《德育创新的评价量表》、《创新学习学生行为习惯与能力评价表》、《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表》等,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对学校的创新教育改革起导向、调控、激励作用。
③进行利益驱动机制的调整和优化,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国光中学聘任制条例》,建立优胜劣汰的机制,使教师“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促进教师的合理流动;修订完善“国光中学校内工资的改革方案”,按照科学公正,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根据教职工工作责任大小、工作性质和工作量差别确定分配办法,形成劳酬挂钩,优劳优酬的激励机制,在此基础上,面对21世纪的种种变革,为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实行定岗定责,分级结构工资制。
④推进管理手段现代化,在现代管理理论的指导下,配合先进手段,通过计算机网络建设,使德育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网络化、程序化、数据化,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形成科学的管理程序。
⑤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把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紧密结合起来,认真组织实施“四五”普法教育规划,要在师生中深入进行《宪法》、《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护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活动,要通过举办讲座、思想政治课和法制宣传月活动,参观法制教育展览等实践环节,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严格履行保护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法律职责,杜绝侵犯师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抵制妨碍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种社会不良影响(如网吧、游戏机室等),同时要加强遵纪守法教育,引导学生把纪律要求、法律知识转变为遵纪守法的观念和行为。要争取乡镇和公安派出所的支持和配合,切实落实校园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整治校园内部和周边环境,维护学校正常秩序。
6、牢牢把握发展的主旋律,创建高标准的现代化示范高中。
“适度超前”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的响亮口号,是中国教育面向新世纪,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唯一选择,也是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对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我校在创建示范性高中过程中,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一主旋律,要不断完善“侨亲办侨校,质量促发展”的办学机制,发挥侨校优势,争取李氏基金和芙蓉基金会的更大支持,努力扩大我校优质高中教育资源。
①依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适度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及《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通过进一步合理配置和盘活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努力扩大办学规模”教育发展目标,进一步扩大学校高中阶段的办学规模,树立适度超前的新发展观,争取在2—3年内达到每年级16个教学班,全校48个教学班的办学规模。
②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一流的学校,要有一流的校园,我们要认真实施校园建设规划,坚持高标准,一步到位,分步实施,分期完成的方针,加快教工活动中心、体育馆、游泳池及另外两座学生公寓的建设。及早把国光校园建成“一部立体教科书,一所绿色学校,一个温馨家园”。
③《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我校要抓住这一机遇,增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紧迫感,采取措施加快发展步伐,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在现有基础上,把所有48间教室全部改造成为多媒体教室。同时改造完善校园网建设,即行政管理网、教师办公网、计算机学科教学网、图书管理网、教育资源网、软件研发网等6个局域网,将独立拥有自己的服务器,存储和管理自己的资源,同时又互相联结,构成资源共同体。
7、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区域教育的整体发展
自1996年以来,建立了以国光中学为龙头的由南安二中、新侨中学、成功中学及近二年新建校的蓝园高中、国光二中组成的国光片结对帮扶,共同发展的区域教育协作模式。要认真总结结对校互帮互学的经验,继续通过输送干部、选派教师支教、协助培训教师、接受兄弟校干部来校岗位见习、交流管理经验,探索教学模式,开设观摩教学课、教学研讨会、教学开放周、出版结对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集、提供教育教学的文字和音像资料等方式帮助结对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带动区域教育的整体发展。按照输出理念、输出管理、输出经验、输出精神的原则,发挥好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