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国光中学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电视解说词
国光中学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电视解说词
“梅峰耸峙,芦水流长,学舍堂堂真个树人好地方……”歌声,源于广博的田野,它浸润着浓郁的乡村气息,穿越58年的风尘历史,向我们蜿蜒而来……
芙蓉乡里花竞放。在这里,国光,是一个名字也是一种象征。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国光人在这片热土上挥洒汗水,收获成功。
沿着缓缓而上的阶梯,“国光”闪满荣耀。面对壮丽而又宏伟的光前堂,我们掀开的,不仅仅是一部令人肃然起敬的校史……
1943年,国光中学由陈嘉庚先生的女婿、新加坡国立大学首任校长李光前博士创办;1956年,被福建省教育厅确定为省首批重点中学;1996年,晋升为福建省普通中学一级达标学校。被《福建日报》誉为“侨乡第一校”。
58年的行走征程,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国光来说,因为拥有了独特的发展精髓——用光前精神培育新人,也就拥有了永恒。校主手订的“公毅”校训熠熠闪光,“以公立世,以毅处事”演绎了独特的校风、教风、学风,它们历经岁月的洗礼,积淀成一座底蕴丰厚的校园文化金字塔。
学校创办以来,党和国家对国光寄予了殷切厚望,给予了巨大的支持。1993年原国务院总理李鹏欣然为五十周年校庆题词,勉励国光“继往开来,振兴教育”;贾庆林、王兆国、张思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考察国光的过程中多次对学校的办学提出方向性的指导。
借它山之石攻玉,结四海朋友为师。国光以其海纳百川的胸襟,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从1956年起,学校先后接收了一千六百多名海外侨生前来就读,他们带来了异域的文化,给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80年代以来,学校还陆续接待了来自美国、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地的一批批教育专家、学者、师生前来考察、交流;学校也组织师生代表到新加坡、香港进行考察。通过交流与互动,国光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准更趋于现代化。
历史写就了昨日的辉煌;今天的国光人,秉承着这笔丰厚的遗产高唱一支素质教育之歌……
“对学生负责到底”是国光人对自己事业的最朴素理解,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不懈追求。从办学之初的“以人为本,大力倡导、施行生活教育”到90年代提出的“育人为本,教学为主,强化管理,深化改革,五育和谐发展,全面提高质量”,国光中学几十年的办学历史几乎就与素质教育同步并行。
“一部立体教科书,一所绿色学校,一个温馨家园”是国光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的不懈追求。为此,学校努力从校园格局、建筑设施、环境布置等方面来实现这一目标。
在135亩的宽敞校园里,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布局合理、建筑群错落有致,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芙蓉楼是学校的图书馆,它那朴素的外表珍藏着是无数学子的精神家园。14万册的的图书和现代的管理手段展现了古朴的风貌和现代的气息。
南侨楼是学校的艺术馆,生动的线条、典雅的造型、和谐的色彩搭配,展示了艺术之美,留给人无尽的艺术熏陶。
生物园、果树实验区、地理园,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园地。闻名遐迩的生物标本馆,仅动物标本就有一千一百多件,其中不少是珍稀标本,你看那美丽的“天堂鸟”、可爱的长尾猴、威猛的华南虎,都是馆藏标本所罕见的;素有南安第二气象站之称的气象观测园,则赋予了孩子们美丽的梦想,锻造的却是探知未来的勇气;还有,封闭式的塑胶跑道、运动场,雄伟、壮观的看台都正以崭新的面貌展现风采。这些都成为了国光永远的骄傲。
生活有了爱,学校才能成为家。优美的校园、舒适的住宿环境,为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但国光人没有知足,永不止步,他们永远有超前的意识,不断抢占教育的制高点。
早在80年代初,学校就积极推进电化教育技术的运用。99年和2001年,学校相继投资500多万元建成一个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包括校园广播系统、红外线听音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多媒体交互式电视教学系统在内的现代教育中心,在每间教室装备了“三机一幕”,使现代化的教育设施进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如今的国光已是“福建省电教工作先进单位”、“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与此同时,学校积极实施“建网、建库、建队伍”三同步战略,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做到人人会上网,处处有网上……
“键盘敲出新活力,鼠标点击新空间”,现代化的教育设备改变了师生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促使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德育,是学校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不朽灵魂。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用光前精神培育一代新人”,努力弘扬光前先生的爱国、爱乡精神。不断加强“新生军校”、“少年团校”、“青年党校”三校建设;并根据年龄特点,制定了高一学军、高二学农、高三社会实践的多层次德育机制。
在这里,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得到了真正的落实。他们为祖国的逐步走向统一而高兴,他们为申奥成功而欢呼雀跃,他们对自己的明天和祖国的未来充满必胜的信心……他们的生命已经和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
为了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综合素质得以加强,学校广泛开展体育、艺术活动,学生课外生活丰富多彩。一年一度的运动会、艺术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学校还先后成立了学生电视台、文学社、艺术团、篮球俱乐部等10多个学生社团,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发明及多种形式的自我教育活动。如今的国光,体艺活动丰富多彩,校园艺术文化氛围浓厚,文明程度高,从1987起,学校连续七次获得历届福建省文明学校荣誉称号。
作为农村中学,国光历来就有重视劳动技术教育的好传统。早在建校伊始,就将培养“劳动的身手”列为培养目标之一。不仅校内有果园、菜地、饲养场,还在附近的山区办农场。国光的劳动教育在五六十年代已是传统的特色的办学项目。
新时期,在“以教研带教学,以科研促发展”独特理念的指引下,国光的劳动技术教育取得了新的成就,具有更鲜明的特色。
一支拥由全国优秀劳技课教师、省优秀青年教师组成的高素质、有特长的劳技课教师队伍已经形成。学校完善了生物园、劳技教育中心、果树实验基地、实验花圃等劳动教育配套设施建设,并逐步建立了校外劳动基地、学农学工实践基地、社会考察基地。近年来,学校先后开设了制图、化工、摄影、花卉等劳技课程。
辉煌的花朵,总在艰辛的汗水中绽放。
近年来,学校劳技课教学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草坪的更新复壮》被评为福建省青年优质课,《凡士林代用品的研制》荣获全国优秀说课稿评比二等奖。1998年学校被评为福建省劳技教育先进集体;1999年全省中学劳动技术课教研工作会议在国光召开,与会代表对国光的劳技教育给予了很高评价;2000年《福建教学研究》刊载《加强劳技教育,全面提高素质》总结文章,推介了学校的这一特色教育。
一批一批学生在国光劳技教育的熏陶与感染之下步入了他们的人生征程,写就了一段段的辉煌的篇章。他们有著名企业家、果树专业户、养殖专业户……
面对世纪之交的教育竞争和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挑战,要真正构建21世纪农村现代化学校的办学新观念、新机制、新模式,离不开变革和创新,为此学校始终把“强化管理,深化改革”作为国光腾飞的两翼。
1999年秋,国光率先完成高初中完全分开办学的改革,成为一所独立高中,这是学校办学体制上的重大改革。新体制带来了新的活力,扩大了优质高中资源,引发了更深更广的改革浪潮。
健全和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基础上进行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完善并实施《国光中学聘任制条例》、《国光中学校内工资改革方案》,实行定岗定责、分级结构工资制,形成劳酬挂钩,优劳优酬的激励机制,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
良好的运行机制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98年,学校准确地把握了教育发展的脉搏,提出了“全面实施创新教育整体教改方案”。这种创新的火焰不是一朝一夕就点燃起来的,它凝聚着几代国光人对现代教育的期盼和探索。99年初,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整体改革方案》全面实施,这是“国光”在七月流火的团团迷雾中对自身的一种自信,也是“国光”在期待、偏见和怀疑中的一次挑战。很快,《国光中学教育科研管理条例》成文并付诸实施,以“校长室—教科室—教研组”为主线的三级教研网络正式形成,科研兴校已在描绘着国光的又一副蓝图。
2000年秋季,在“优化必修课、规范选修课、加强活动课”的基础上,学校又推出了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标志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新的课程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开展社会调查,上网找资料,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自己的研究中去。当他们展现出一本本论文集、捧回一座座奖杯、一次次赢回荣誉的时候,所有的赞叹都化为我们对素质教育的深刻理解。
课程创新也为教师的成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他们中有省首届庄重文优秀校长奖获得者、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并先后涌现了国家级优秀教师、优秀劳技教师、优秀美术教师、优秀体育裁判,泉州市“三育人”标兵和国家、省、市、县各级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课程创新的成果在教学质量关上也得到了检阅。高中会考成绩连年上升,并从2000年起,免于参加全省会考。高考成绩也在逐年上升,并连续涌现了三名南安市理工科高考状元。
2001年8月,由省、市教育专家组成的教育科研评估组对这项研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正是有了抓住机遇求发展的紧迫感,国光才能在一次次的对外交流,一次次的求实探索中产生一次次火的碰撞,才能表现出了一次次“敢立潮头壮歌行”的勇气。
教育无边界,牵挂永相连。国光中学几十年的办学积淀演绎了它作为片区教育龙头校的应有风范和恢宏气度,有力地带动了区域教育的整体发展。96年以来,学校先后与成功、新侨、南安二中组成结对帮扶关系,到2000年,这些学校均已由原来的一般完中晋升为省三级达标学校。学校还出资帮助向阳中学建设了多媒体教室,改善了兄弟学校的办学条件。
岁月流驶,人世沧桑。58年过去了,3万多名学子在芙蓉楼里打起行包,从光前堂起步,在国光的沐浴中出发,搭乘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航班,飞过山峦和田野,领略着宇宙万物的博大精深,激荡着人生美好的追求和学习的志趣,走向每一个辉煌的里程。他们有党政领导干部、两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世界羽坛冠军、全国劳模、有著名的企业家和各行各业的骨干。
此刻,站立于光前堂,感受国光,我们是在重温一段不平常的历史。历史练就了灿烂的“国光”,“国光”续写着历史的辉煌……
1996年,学校晋升为省一级达标学校后,就明确提出争创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这一目标。南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创建工作悉心指导。李成义先生先后两次来电,鼓励学校“建成海内外知名的一流示范学校”。芙蓉基金会、李兆生理事长十分关心创建工作。全体国光人是创建示范性高中的坚定拥护者,他们齐心协力,以百倍的信心、昂扬的斗志投入创建的热潮中,热切希望自己能成为创建示范性高中的首批实践者。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国光中学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发展,追求一流,服务社会”的办学思想,与时俱进,在继承中前进,在改革中创新,为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学校建设成为培养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人才的海内外知名的一流示范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