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

国光中学校本课程的实施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情况的总结

发布时间:2014-05-24 作者:黄新生 发布者:李宝尚 阅读 : 4984

我校自实施新课程以来,全面落实《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指导意见》,开齐科目,开足课时,认真落实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并高度重视校本课程的建设。学校充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创造条件努力开发校本课程,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作为福建省教育试点项目校,我校的研究课题是“农村高中‘开发特色课程形成办学特色’的行动研究”,为此,我校采取了有力的措施来伸进试点项目提出的目标的落实,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现结合我校实际,对我校的校本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情况如下总结。

一、课程管理工作保障

领导重视、教师投入、学生热情,是我校课程建设不竭的动力和生命之源。学校领导重视校本课程的建设工作,将校本课程建设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学期都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纳入我校的发展规划和教学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对学校课程建设的管理和指导,提高学校、教师实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质量,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学校成立了课程开发、建设与实施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全体行政领导全员参与,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使校本课程的实施工作运行畅通无阻。

在认真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并实施、管理好校本课程。我们建立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制度》,并重视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逐步落实和完善。

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经费上的支持,确保课程开发与实施、教师培训、设备配置与对外交流等方面的需求。尤其是在具有校本特色的乒乓球、艺术等课程的投入上更是大手笔、高投入。

二、课程管理工作

国光中学地处农村,有近70年办学历史,是福建省重点侨校,示范校。从办学历史回顾、学校现状分析、展望教育未来三个方向综合考虑,确定《开发具有农村特色的高中课程体系》为我校教育改革项目,选择人性教育为办学特色。国光办学的基本理念就是要突出真、善、美三位一体的人性教育,让学生接受真的科学、善的道德、美的艺术,形成人人求真、求善、求美的办学氛围。

1、课程开发

(1)开展学情调查。20111月份,为了全面把握农村学生的素质特点及课程需求,学校通过发放调查表,访谈,座谈会,深入学生、教师、家长、社区,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社区及校本的条件性资源、课程开发方向、课程开发能力等方面摸底与调研。通过梳理与诊断,形成国光中学开发具有农村特色课程的报告。

(2)精心选择课程。我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方向:扎实必修课程,优化选修课程,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多样化,可选择的课程体系,是普通高中实现有特色发展的核心和载体。目前,我校已开发107个校本课目,每学期初选择20个左右比较精细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修习。

(3)努力把校本课程特色化。“用光前精神育人”是我校的办学特色,为了落实这个办学特色,学校努力把理念转化为课程。目前《用光前精神育人》、《弘扬校友院士的科学精神》、以著名校友为内容的《校友创业精神》等课程都是在此办学特色的指导下开发出来的,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同。

(4)拓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式和渠道。为了进一步全面落实学校的办学方针,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努力拓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方式和渠道。近三年来,学校每周末都组织“校园周末讲坛”和“校园周末赛场”,鼓励老师把自己所长在讲坛上与全校学生分享。同时,学校也努力克服地处农村的劣势,邀请著名的校友、专家来校开设讲座。每年,学校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高一学军、高二社会调查、高三社会实践系列活动也实施多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采取有力措施。为了促进课程建设、开发的进一步落实,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①成立改革项目领导组,子项目攻关小组;②深化办学特色规划,提升特色内涵;编制校本课程纲要,开发特色课程;实施行动研究,立足课堂内外并兼;加强条件性资源建设,保障改革项目实施。

2、课程实施

校本课程的实施安排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选择,课时量的设定应符合新课程计划的要求,课程的实施时间(《课程表》)安排科学合理。我校按照福建有关要求开设校本课程,制定了《国光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学校将校本课程与其它课程同等对待,并将校本课程编入课程表,任何人不得挤占和挪用。教师必须按照课时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和进度,精心设计教案,认真上课。教学管理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或抽查教师的教案,深入班级听课,以便了解和掌握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为了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进行,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了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提纲和教案。学期末,我们老师们征集了校本课程案例,并集结出版。学校还运用“FTP”网路传输功能发布了有助于校本课程研究的各种文字、资源库,供教师随时阅读和交流。

我们还加强了校本课程的研究。为了让校本课程逐步走向成熟,我校充分利用业务学习和平时的教研组活动时间,把校本课程的研讨提上议程,使广大教师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进一步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课程内容。

学校近期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要工作:

u 2011317:“国光中学课程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重点研讨福建省试点项目提出的课程建设目标的落实,对校本课程的建设、开发与实施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

u 2011318:校长作题为《开发具有农村特色的高中课程体系,实践高中办学模式多样化》专题报告,也是学校教育改革项目介绍与推进的总动员。

u 2011322:分管教学校长主持召开《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校本课程开发流程:课程选题课程研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根据学校传统、学生兴趣、特长需要,确定校本课程四大板块:人文素养类课程、科学生活类课程、体育艺术类课程、综合实践类课程。

u 2011323-26日:特色校本课程课目申报、审批、展示,让学生选择,进课堂。

u 20114— 6月:每周举办2周末讲坛周末赛场;第17届科技文化艺术节:演讲、征文、诗朗诵、合唱、独唱、猜谜、心理剧表演比赛和科技作品展览;《芙蓉文学社》、《动漫社》、《记者协会》等10个社团每周有一个主题活动;《英语角》每周2次活动。

u 20116月,校本课课程建设进入总结、评价阶段。

u 727—31日:913:厦门市牡丹香料研究所所长,首席调香师林翔云校友到母校国光中学开展学术报告,学术交流。

u 20118月,新一轮校本课程在充实调整后,进入新一轮的实施阶段。

u 20111112国光中学校友感恩基金会首届奖教助学颁发仪式暨感恩文艺晚会在学校举行,全校师生与近百名海内外校友参加活动,情感体验知恩、感恩

u 20111212:校长作题为再议校本课程专题讲座,陈述什么叫校本课程?为什么要开发校本课程?怎样推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u 2012210:从学校现有的校本课程课目中精心挑选出50位老师开发的校本课程,做成6个展板,以国光中学校本课程超市的形式供学生选择修习。

u 2012320:组织12位教师到福州格致中学听课、学习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经验。

u 2012326-30日:组织高二年全体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u 201249:准备组织高三年全体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3、课程评价:

我校依据《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指导意见》,根据校本课程的特点,明确了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目标程度,更是为了对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和分析,以利于改进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

评价内容突出全面性及综合性:我们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全面考察和分析;从研究学生需要、设计课程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课程活动等方面对教师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我们还尝试建立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全面衡量师生素质、全面反映师生发展过程的教育评价制度。

评价方式力求多样性及灵活性: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等级评价与评语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阶段评价与全程评价等,是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不断提高的积极、有效的激励手段。

三、课程建设与开发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教师课改动力不足,是限制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大瓶颈。学校要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建立校本培训和外出研修相结合的机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设良好环境,解决“校本课程不知从何下手”的问题。

2、农村课程开发的条件性资源不足,加上乡镇、农村也处在急剧转型期,不稳定的因素多,不利于准确把握课程开发的切入点。学校应积极争取各方面的广泛支持,为课程开发创造有利条件。

3、在升学、招生考试制度没有变革之前,学生普遍存在着较大的升学压力和学业负担。家长、社会及各级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观念得不到根本转变,从而造成课程开发、设置、实施等方面的难度。学校应更多做宣传与沟通,争取各界的支持和配合,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实施。

四、下一阶段工作思路

1、学思结合: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育理论与教育技术,思考改革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问题。加强课堂教学“有效”反思,只学不思,难以解决教育教学的真问题。

2、学研结合:组织全体教师进一步深化问题教学法应用研究,这是学校立项教研总课题。坚持以校本小课题研究带动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

3、创新方法:探索与高校、职校、企业携手,开发特色课程;总结从活动到文化,让特色课程优化升级。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