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研究
教学案例:发现学生优秀潜质的方法三条
教学案例:发现学生优秀潜质的方法三条
我们的教学在哲学前提方面最大的问题是把学生看作静止的不发展的外在于知识获得的被动的接受者。我们教师常常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发现这样一种致命的问题,我们甚至可能会永远把工作定位在知识的处理上面,最多增加一些所谓方法的探索,归结起来,只不过是教学内容上外加一点一般的完全程式化的狭义教学方法,仔细缕析,我们不难发现,这是没有方向的航行,因为,我们考虑学生太少了,一般只是在上课时才想一想,这种情况,要么已经来不及调整自己的教学设想,要么不敢尝试新的模式,毕竟新的模式总是一种冒险,有时也很难胜任,人都有一种回避风险的动机倾向,教师也不例外。事实上,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是以人为本教学的核心,而以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取向的教学(这里强调的是教学的偏正意义即教)如果要取得成效,最重要的我认为就是发现学生的优秀潜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学生的优秀潜质得到发现而不是埋没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目标。可是,发现学生的优秀潜质是何其难呀?首先我们作为教师的要有这方面的意愿,同时我们的教师还得有发现别人优点的性格乃至道德基质,然后就是发现的基本方法了。通过3年多的高中英语教学,我感觉,发现学生优秀潜质的方法至少可以考虑三条。以下我会以我所观察到的几位学生的学习变化为案例来说明。
1、 见微知著—引导学生准确认识自己的特点
学生甲的英语成绩从分数来看在80-90分段徘徊,一般很接近班级平均分,他自己很用功,也十分主动的向我问询提高的方法,经过大概1个月的努力,仍然没有见起色,我开始思考了。我想可能不是知识量的问题,或者他的自我暗示过分强烈了,他很长时间以来都没有上90分,已经“习以为常”了,他的自我定位和自我效价都已经定型了,对他的考试发挥产生了负面影响。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找他谈话,发现,他每次考试的情况有一个相似之处,他并不是每道题目都不好,英语试卷有6大题,听力、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该错、书面表达,他每次失分都在单项和完形填空上面,其他的题型都还不错,但是他以为自己考的总分不好就是都不好,努力的方向不集中,花了很多无用功,当他意识道这一点以后,他决定以后要适当侧重两道题型的学习,果然经过3个月的连续努力,期末考试他取得了98分的成绩,高出平均分8分。注意细节,准确的看待问题,充分利用感性的观察和理性的分析,利用沟通和交流的力量,抓住学生学习障碍的症结是可能的。
2、 声东击西—帮助学生自己意识到自己的优点,树立整体的学习信心
学生乙是一位存在发展不平衡的学生,通常我们称之为有短脚的学生,作为文科生,他的文科综合学得不错,起码比较自信,学得也很轻松,他的数学也可以,但是英语就比较弱了,和学生甲一样,他也努力过,也和我交流过,刚开始一阶段老是觉得没有用,递给我一张纸条,说是几乎要放弃了,“死就死吧,何苦为难自己”,这时,我也替他着急了,因为他确实是很聪明的孩子,没有理由学不好一门语言的,就象他的语文那样。于是,我主动要他到我的住处,很随意的聊了起来,中间,我有意识谈到他的其他科目的学习心得,我发现他很积极主动,说得还是头头是道的,说明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差,他只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完全可以学好,可以说“想学好,就可以学好”,在我看来,尤其是那些所谓的短脚生们。总之,我们应该找到恰当的时机帮助我们的学生找到自己的兴奋点,让他们充分意识到自己如果能够学好其中任何一门课程,都足以说明他们的潜力是有的,以此来帮助学生从整体信心中寻找到局部信心,从严格意义上说,真正的信心只能是整体的信心。
3、 落井下石—刺激“性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斗志
学生丙几乎认为自己压根就再也甭想把英语补救起来了,因为他高二年整年都在玩,没有把心思用在学习上,课堂开小差,课后基本不做作业,读的很少,练的也不多,到了高三还来得及吗?他犯困,我也犯困,刚开始。他有一次在放学路上和我想遇,我对他说了一句话,“你真的觉得自己那么没志气吗?看起来你并不笨,怎么在选择读书还是玩耍上面却显得那么不聪明,真是替你着急。”(闽南语)记得,我还说过一些其他的,基本上就是想刺激他,因为,我了解到他曾经是学得很不错的学生,特别是初中和高一,只是老师们没有注意及时提醒,所以学习自觉性一再下降,最后一直拖到高三。但是,我发现,后来他有了逐渐的转变,在课堂上和作业上,早读也有了读书声,特别是从他的眼神,我可以看到他仿佛在对我说“老师,我在努力,‘等着瞧’。”事实证明他自己越来越觉得他还有机会,他还可以弥补遗憾,他还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因此,对待特定的学生,我们可以谨慎的采用这样一种“激将法”,套用一句话“人皆可以成尧舜”,我想“人皆渴望成尧舜”,这“尧舜”其实就是自我实现的成功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