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交流
烟波蓝
2014年“笔记来了”栏目:这是学生的读书笔记栏目,体例是:学生摘抄的优美语段(300-400字左右。需要有出处和作者名)+自己的摘抄心得(300-400)。每期共用1600字左右。
1.总题目自拟
2.必须标注摘抄学生姓名
3.必须标注所摘文字的出处及作者姓名。尽量在专著中摘抄,不要在作文选中摘抄哦。
4.摘抄理由环节,必须由学生动手亲自写,这点很重要。
栏目 |
笔记来了 |
字数 |
1936 | |
文题 |
烟波蓝 |
作者 |
黄红云 | |
通联 |
通讯地址:福建省南安国光中学 邮编:362300 | |||
编辑 |
主编意见 |
总编意见 | ||
2014 小于 |
|
| ||
烟波蓝
本期主持老师:福建省南安国光中学 黄红云
这四则摘抄,前两则偏向于议论思辨,后两则偏向于描写抒情,表现形式丰富多样,而探讨的主题却是一致的。古今中外的学者文豪,在不同的时空,共同思考生命有为与无为的哲学命题。生命鼎盛时期,不妨如帕斯卡所言,积极追求光荣。在追求的过程中,宜参照余秋雨先生审慎的态度,注意追求手段的合理性,多博爱少自私;并且该有豁达的心态,知晓“刻意企求的往往终难将至,不知不觉中的不期而遇也许是不曾所想的注定”。 而当行年渐晚时,也不要暮气沉沉,应始终不忘最初苦苦追寻的那一抹梦想的烟波蓝。
人的最大的卑鄙就是追求光荣,然而这一点本身又正是他的优异性的最大的标志,因为无论他在世上享有多少东西,享有多少健康和最重大的安适,但假如他不是受人尊敬,他就不会满足。他把人的理智尊崇得那么伟大,以致无论他在世上享有多大的优势,但假如他并没有在别人的理智中也占有优势地位,他就不会惬意的。那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地位,无论什么都不能转移她这种愿望,而恰恰这就是人心之中最不可磨灭的品质。
(戴钊欣摘自帕斯卡《帕斯卡思想录》)
【摘抄理由】
在马斯诺的五大层次需求理论中,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需要。适度追求光荣甚至是虚荣,恰恰是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具体表现形式,帕斯卡以哲人的姿态佐证了这种追求的必要性。我辈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正当追求光荣,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故摘抄之。
许多国际惩罚,理由也许是正义的,但到最后,惩罚的真正承受者却是一大群无辜的人。你们最想惩罚的人,仍然拥有国际顶级的财富!国际惩罚固然能够造成一国经济混乱,但对于一个极权国家来说,这种混乱反而更能养肥一个以权谋私的阶层。你们以为长时间的极度贫困能滋养人们对政权的反抗情绪吗?错了,事实就在眼前,人们在缺少选择自由的时候,什么都能适应,包括适应贫困;贫困的直接结果不是反抗,而是尊严的失落,而失落尊严的群体,更能接受极权统治。
有人也知道惩罚的最终承受者是人民,却以为人民的痛苦对统治者是一种心理惩罚,这也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推理。鞭打儿子可以使父亲难过,但这里的统治者与人民的关系,并不是父亲和儿子,甚至也不是你们心目中的总统与选民。
(陈容摘自余秋雨《千年一叹》)
【摘抄理由】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统治者与人民的理想关系,余秋雨先生却一针见血地指出统治者与人民的现实关系:人民往往是统治者利益与欲望博弈的牺牲品。这样的见解振聋发聩!此外,这段话还为鲁迅先生的名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作了一个极好的注解,人民对苦难巨大的容纳潜能,反而使沉默中的灭亡更易,爆发更难。智者之思,见解精辟,令人警醒。
繁华旧梦,人世间如雪一样苍白的底色上用浮华和虚幻铺陈的一幕幕过往,象窗外的落叶,交错重叠地落了下来,纷纷攘攘,终究逃脱不了历史的宿命,碎了的光阴泻在纸上,流淌开来,看上去总有些暧昧……满目的苍茫中自然有一片空旷与浩渺在心间,人与自然的亲和力渗透在原始的寂静之中,是否也怀着那种伤感的心情?空落的孤舟停泊在清幽的水面上,或许是无饵的钓钩在水下的鱼群中轻轻的游荡,无奈和孤独伴飘飘洒洒的雪花落入江中随江流而去,那一种玲珑剔透的单纯、清冷和孤傲纷扬在凝重的雪雾中。
生命也是一种缘,在这样一种偶然与瞬间中,刻意企求的往往终难将至,不知不觉中的不期而遇也许是不曾所想的注定。
(戴羽凌摘自湄子《古典的雪》)
【摘抄理由】
再优美的语言也掩盖不住字里行间浓浓的苍凉悲怆之情,是否历经风雨后的人都淤积着满腔的悲凉人生况味?知其沉重,却心甘情愿沉醉其中。年少的我深受触动,开始学着辩证思考积极进取与顺其自然的关系。
浮世若不扰攘,恩恩怨怨就荡不开了。然而江湖终究是一场华丽泡影,生灭荣枯转眼即为他人遗忘。中岁以后的领悟:知音就是熠熠星空中那看不见的牧神,知音往往只是自己。
遗憾像什么?像身上一颗小小的痣,只有自己才知道位置及浮现的过程。人的一生大多以缺憾为主轴,在时光中延展、牵连而形成乱麻。常常,我们愈渴慕、企求之人事,愈不可得。年轻时,我们自以为有大气力与本领搜罗奇花异卉,饱经风霜后才懂得舍,专心护持自己院子里的树种,至於花团锦簇、莺啼燕啭,那是别人花园里的事,不必过问。
我们已各自就位,在自己的天涯种植幸福;曾经失去的被找回,残破的获得补偿。时间,会一寸寸地把凡人的身躯烘成枯草色,但我们望向远方的眼睛内,那抹因梦想的力量而持续荡漾的烟波蓝将永远存在。
就这么望著吧,直到把浮世望成眼睫上的尘埃。
(陈斯航摘自简桢《烟波蓝》)
【摘抄理由】
语言优美、纯粹、简练,有一些语句硬生生地撩拨到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部位,于是心灵淡淡惆怅,又有说不出的熨帖。语句所承载的思想,是一种洗尽铅华呈素姿,阅尽沧桑,了悟人生,洞察世事的通透与智慧,孤独到令人心碎,无奈得极尽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