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交流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6-01-05 作者:张 斌 发布者:李宝尚 阅读 : 1869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
说: “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然而,在教
学中我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问
题意识越来越弱,不懂得提出问题,甚至
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都逐渐降低。笔者在
高中生物教学中,尝试采用“问题式教学
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大胆
地提出和描述自己发现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
教学实践
1. 问题来源于课前导学
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笔者发现,
有少数学生会将自己在复习和预习的过
程中遇到的问题做上标记,甚至写到导
学案的空白处。在班级,笔者将该方法进
行了推广,并且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刻意
“留白”。笔者逐渐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
越来越有针对性,诸如:①什么是可遗传
变异?②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能不能
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子代?③噬菌体侵
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能不能证明蛋白质不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呢?练习是学生接
触较多的问题载体,通过对知识加工、思
考,学生会产生的新的问题,嘱咐学生及
时记录并再思考,问题意识也就逐步形
成了。当然,导学案的设置需要教师精雕
细琢,努力将课程标准的要求问题化,以
问拓思,层层递进,充分发挥学生课前、
课后的主体地位。
2. 问题来源于课堂实践
课堂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阵
地。笔者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物质
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新课教学实践中,
采用“情境→问题→归纳”的简单的问题
式教学法模式教学,展示了被动运输、自
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等几种运输方式的差异和特征,知识点
的教学仅仅花了三十分钟,但是主干知
识思路清晰。剩下的时间,笔者布置学生
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单独思考和回顾,
提出自己的疑问。事实证明,学生的潜能
不可小觑。刚布置完任务,五花八门的问
题就扑面而来。笔者让学生把问题展示
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答案。课堂
上,教师充分利用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
问题意识的培养。
3. 问题来源于生活观察
生活观察是科学发现的源头。作为
生物教师,笔者发现学生很喜欢问与生
活有关的问题,其实问题就来源于生活。
在 2012 年 4 月某个晴朗的中午,有几个
学生在爬山时,看到一条小蛇蜷缩在路
中央,没有动弹,他们以为已经死了,但
还想知道是什么种类的蛇,就用袋子装
着捡了回来。他们问我: “这是什么蛇
呢?”我告诉他们: “是福建广泛分布的白
唇竹叶青,有剧毒。”学生愕然!真的死了
吗?它有什么生活习性呢?笔者让学生在
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利用课余时间查找
资料并进行探索。学生后来才明白,蛇是
变温动物,中午躺在路中央是为了恢复
体温。观察生活中的现象,需要教师指导
学生充分调动眼、耳、鼻、口、手等感官,
大量收集信息,大胆设问,大胆尝试。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
教学思考
1. 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
生问题意识的前提
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不愿意
提出自己的看法,唯“听”是从。究其原
因,主要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
一怕影响自己的权威,二怕打乱教学秩
序。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问题可问
了。在教学中,民主的课堂氛围可以来源
于教师的耐心,可以来源于教师对学生
人格的尊重,也可以来源于教师亲切的
课堂用语,等等。当然,民主的课堂氛围
也需要教师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注重
引导。比如,笔者在收集学生导学案中提
出的问题时,发现不少没有价值的问题,
甚至是没有经过“思考”的问题,诸如“老
师,我帅吗?”这类的问题。面对这种情
况,教师应批评,但不讥讽、不嘲弄,引导
学生逐步提出有价值、可探讨的问题。
2. 改进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问题
意识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问题式教
学法就是一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良好
的教学方法之一。问题式教学法强调问
题情境的创设,在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产
生认知矛盾,从而诱发学生产生新问题,
学生变“被动”思考为“主动”思考。诱导
而不强牵着学生,学生就不会产生抵触
情绪;鼓励而不抑制学生的进取精神,学
生就会乐于接受;开导而不是直接告诉,
就能启发学生思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大胆舍弃“求全”的思想;需要教师在备
课时设计有意义、有趣味、贴近生活的问
题情境;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抛弃“满堂
灌”的观念,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以
及讨论和表达交流的机会。
3. 发展学生兴趣,是培养学生问题
意识的动力
教育家卢梭提出: “问题不在于教他
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
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的时候,教
他研究学问的方法,这是所有一切良好
教育的基本原则。”有意义、有趣味的问
题可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DNA 指纹法侦破案件、吃熟鸡蛋更容易
消化、食盐中加碘、夏日夜晚的萤火虫发
光,等等。
总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不是
一朝一夕的事情,从“不答”到“学答”再
到“学问”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需要坚持引
导、指导,不可操之过急、揠苗助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国光中学)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张 斌
103
《教师》 2015.25 ISSN:1674-120XCN:46-1072/G4
生物组:张斌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