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交流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点滴思考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点滴思考
黄荣水
(福建省泉州南安国光中学 福建 泉州 362321)
摘 要: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文依据学生高中三年的学习进程与身心发展的规律对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了详细阐释与纵深研究,让每个学生都是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参与教学过程的始终,以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思考
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但从日常教学来看,阅读却是高中生语文教学中学习效果相对较低的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把握以下要点:
一、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感知美
直观感知是审美活动的心理基础。我国美学家王朝闻指出:“只有诉诸感觉的东西,才能引起强烈的感动。”俄国著名的文艺评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过:“美感是和听觉、视觉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可见,感知是我们进入审美经验大门的必由之路。由于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的特点,教师应尽量利用图象、投影、演示、声音等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把语言文字所描述的美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凭借直观去感知,以使他们产生悦耳、悦目、悦心的审美感受。美育是通过对审美对象进行美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从而提高审美者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教育,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学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人文系统,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对提高学生素质有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合理利用挂图、幻灯、录音多媒体等教学设施,或展示美的画面,或播放动听的乐曲,或是生动形象的表演,或是绘声绘色的描述,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不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也为进一步学习课文确定基调,如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借助优美的音乐创设情境,唤起学古战场的向往和对古人的怀念,引起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教学中,充分展现美的形象,努力做到语文美育具体化。根据教学直观性原则,以学生心理特点为依据、以美的熏陶感染为目的,把“乱石穿空”的形、 “惊涛拍岸的状、 “卷起千堆雪”色和态,都形象的展现在学生们眼前,从而增强了美的感染力。使学生在欣赏中去体会古战场的壮阔。
二、高中语文阅读中趣味教学,创造乐趣。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愉快喜悦的情感容易使大脑形成优势的兴奋中心,促进思维、想象、记忆活动的有效进行。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不同文体的特点,精心准备一些趣闻、轶事、典故、幽默笑话等,恰到好处地引进课堂,创造乐趣,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从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得轻松乐在其中。 如高三复习到"对联"这个考点时,教师可适当引用一些趣联、妙联来鉴赏。如"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这一副对联道出了表演艺术的真谛,很为戏剧大师梅兰芳所推崇。又如杭州西湖冷泉亭的妙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拆字趣联"此木为柴,因火成烟"等等,无疑能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在不知不觉中学生掌握了对联的相关知识,也使语文课生发出无限的魅力。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但怎样有效地达到这个效果呢?我认为,必须实现“四个转变”。1、从要我读到我要读。从要我读到我要读,就是教师启发学生明白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使学生从被动、被迫的阅读,转变为主动、积极的阅读,使学生具有强烈的阅读愿望,使阅读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在这个环节中,老师的作用是引领学生进入阅读领域。只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把阅读行为化作自我内驱力主动阅读,从要我读到我要读,才会为下一次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2、从我要读到我爱读。从我要读转变为我爱读,指的是端正学生的阅读态度,从“我要读”的愿望、决心,提高到“我爱学”的境界,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感兴趣了,才会产生乐于接触并力求参与其中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青年学生一般都有强烈的表现欲,适时地给予他们一些表现机会,对推动他们主动阅读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阅读活动中,老师创设积极、宽松的课堂氛围,真诚地鼓励、表扬学生,鼓励人人畅所欲言,让学生品味到阅读的甘甜。当然,老师对那些学生“想领悟而领悟不到,虽经研究而研究不出来的部分”要加以补充、归纳。
四、在高中语文阅读中突出情感教学因素
这是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决定的。语言是一种工具,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我们更应该强调语言工具的功能本质,即表情达意。以语言文字为表达形式的各类文章,特别是诗、词、歌、赋、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其中无不蕴含着作者对人、事、物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态度,无不以情动人,以情寓理,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与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区别。欲使语文阅读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必须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动人,教出情味。不论是教写人的还是记事的文章,拟或是教说明文或议论文,都应该引导学生领会、体验课文的语言形式所传达的作者的憎爱之情,褒贬之义,使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理解字词句篇的含义和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总之,阅读能力的提高对学生全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提升作用。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让学生拥有独立的阅读的能力,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并有着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教育的根本目的性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育工作者在研究语文阅读教学时要始终贯彻这一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 卢江.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科学咨询,2004,(9)
[2] 杨刚.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J].吉林画报(教育百家B),2003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点滴思考》刊于《教育周刊》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