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交流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更好的语言训练教学

发布时间:2017-12-23 作者:黄荣水 发布者:李宝尚 阅读 : 2085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更好的语言训练教学

黄荣水

(福建省南安国光中学 福建 南安  362321)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或多或少都打上了高考的烙印,从而失去了语文原有的天真。语文的核心是语言,语文训练归根结底就是语言训练。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如何把语言这个工具变成自己手里的工具,唯一的途径也就是训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生活性、情感性、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训练。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   语言

语文,承载着太多的使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言语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传承民族文化……特别是高中语文,更是肩负着高考的重任。由此,高中语文课千头万绪,模糊一片,特别是在高考影响下,它甚至失却了纯真的语文味。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还是要抓住语文的根本,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主线,科学地安排听说读写等,将零散的语言训练项目整合成综合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层次分明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轻轻松松地进行语言训练,扎扎实实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功利化的高中语文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生活性、情感性、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训练。

一、培养高中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性

在高中生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使其不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教师在这方面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以轻松的心态面对高考这个分水岭,并且教师本身要对高中生的教学有正确的认识,不能让学生成为应试教育下的牺牲品。高中学生学习语文是要积累知识以及素材,并且语文知识可以应用到很多学科当中,而很多学习内容的最终目的都是培养其语言能力,学生学好对语言的应用可以使其在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更快地进行理解,并且能够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高中生的语言能力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这些都是对语言的运用有较高的要求的,并且可以使得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对学生的整体发展有较大的作用。

二、情感性的语言训练——披文入情,在情感体验中进行语言训练

语文学科是一门情感内容十分丰富的学科,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披文入情就是引领学生凭借语言,走进文本,透过语言文字的背后悟出言中之情。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学生感受语言,锤炼语言,(一)结合教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教材内容,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的相关内容,并且教材章节的课文中也有很多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相关的语言训练进行了解,并且要求学生阅读课文,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对其语言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作用。语言表达主要是通过学生在阅读语言的过程中有具体的感受,然后通过其中表达的感情进行更高层次的理解,只有理解到位并且感受到其中的表达的感情才能对语言进行较好的运用。

三、背诵范文,增强语言感受力

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有代表性的文章以及诗词,教师在对这些文章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应该要求学生对其中的内容进行理解以及感受其中表达的感情,还应该要求学生对这类语言应用极强的范文进行记忆背诵,以此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并且学生通过背诵范文,还可以积累一定的词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

四、进行课堂交流讨论,增加语言实践

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很多高中学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让学生掌握了大部分的学习主动权,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让学生亲身体会语言应用的感受。对高中语文教学来说,让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性能够使得学生之间进行课堂交流讨论,并且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程度的引导,加入学生的讨论中,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语言实践,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五、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加师生交流互动

教师具有专业的教学素质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正确的引导,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通过平常的教学过程来进行教学积累,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典范,使其能够跟随其步伐进行学习。教师要运用专业的教学术语以及一些高级词汇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学生在语言运用方面的错误,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一直是很多高校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并且在努力倡导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较大的隔阂,很大原因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掌握了绝对的主体性,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很少有能够发言的机会,导致课堂氛围不佳,不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部分学校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在自己的看法与教师出现偏差的时候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交流,并且能够有一定程度的互动,不仅增加了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

六、把握准情感因素,朗读课文、情感体验

语文学科是一门情感内容十分丰富的学科。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教师一定要深究教材,吃透课文,把握准课文的情感基调,掌握课文情感的发展变化,用情感带动语言,抓住语言和情感的结合点进行语言训练。

语文教学中,朗读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朗读训练不仅动脑,还必须动口、动手,是一种口、眼、耳、脑同时并用的活动,是感知、记忆、思维同时参与的综合能力活动。因此,教学中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文中人物进行心灵对话,激发感情,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入情入境;又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语言,全身心地去拥抱语言,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总之,对高中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学生不仅要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还要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素材并且锻炼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其引导作用,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专业教学素质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应用相关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洪单.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J].中学语文,200727.

[2]尧文丽.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735.

[3]思藏.谈高中语文教学中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J].大观周刊,200526.

(黄荣水《教育周刊》1717)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