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专栏

以《校园绿化管理》为载体培养学生技术素养

发布时间:2017-12-23 作者:潘泉清 发布者:李宝尚 阅读 : 3576

以《校园绿化管理》为载体培养学生技术素养

福建省南安国光中学   潘泉清 

【《以《校园绿化管理》为载体培养学生技术素养》CN221329/I《小作家选刊.教师版》201723期】

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范畴,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的教育,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通用技术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为每一个学生拓展技术教育学习经历,行使受教育权利提供机会和条件,通用技术课程应当避免机械的、单一的技能训练,强调学习中学生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领悟三者之间的统一,注重在拓展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共通能力的发展,关键是学生技术素养的培养。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科包括2个必修模块和7个选修模块,《现代农业技术》是其中1选修模块,我校通用技术备课组根据本校实际,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依托校园绿色资源与实际,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和学习一些实用的农业新技术的机会,开设了校本课程《国光校园绿化管理》,为开好本课,我们主要做了以下探究,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明确目标,认识课程开设的意义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对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普及现代农业技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与其他技术一样,农业技术也是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园林绿化是现代农业技术模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绿化则是园林绿化的一个重要专题内容。校园绿化主要功能是营造一个优美的教学、生活环境,给予师生以美的享受和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感染与熏陶。园林植物作为造景的主体,其生长好坏、高低错落状况、树形美观与否,直接影响校园景观质量的好坏,而这一切,就须由养护管理来实现。

本校本课程旨在依托校园绿色资源与实际,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和学习一些实用的农业新技术的机会,培养同学们对农业及其新技术的亲近感,增强同学们对技术与设计的理解,指导学生初步掌握校园绿化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积极、负责、安全地营造美好的绿色校园环境和生活环境。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为同学们设计了合理的知识框架和学习实践,力求做到内容体系清晰、重点突出。

二、精心规划,保证课程顺利开展

 “现代农业技术”模块是普通高中技术领域通用技术部分的选修模块,是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绿色食品、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引进、无土栽培、营养与饲料、病虫害预测综合治理、农副产品的营销6个专题。如何以《校园绿化管理》为载体承载《现代农业技术》课程,备课组成员通过精心规划,反复推敲,制定了切实有效的教学内容,包括国光花木的认识与管理;花木的繁殖技术;花木整形修剪技术;上盆、浇水与施肥;常见花木病虫害及其防治;草坪的种植草坪的施工与养护。其中国光花木的认识与管理向学生介绍了校园内近百种植物的科类、名称、产地、属性和种殖方法;花木的繁殖技术介绍了播种、嫁接、扦插、压条及分株等繁殖方法;花木整形修剪技术介绍了摘心,修剪(短截、疏剪、除蘖),摘叶、摘花与摘果,剥芽与剥蕾,支缚,造型技术;上盆、浇水与施肥介绍了上盆的正确方法,如何合理浇水,浇水应注意事项,如何松土,肥料种类,施肥时肥料的选择,施肥方法,家庭自制有机肥的方法;常见花木病虫害及其防治介绍了花卉病虫害的一般防治方法,花卉病虫害防治应注意事项,常见病害及防治,常见的生理病害,盆花生理障碍诊断,常见的生物侵染病害及防治方法,绿色农药的配制及使用;草坪的种植草坪的施工与养护介绍了刈剪,施肥,浇水,滚压,除草方法。整个教学内容设置既符合实际,又切实可行,为本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三、注重实践,切实培养学生技术素养

我校是省级“绿色学校”和“绿化红旗单位”,市级“园林式学校”,校园内有生物园、花卉果树实验区、茶花园、桂花园、紫荆花园、紫薇花园、刺桐花带等专门的园区和园林景观,有近百种花草树木,为本课程的开设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我校有通用技术省级学科教研员、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有从事多年校园绿化管理的专业园林师傅,为本学科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师资保障。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本课程的实施和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技术课程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技术设计,注重技术试验,注重正确处理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实践、设计与制作等方面的关系。注重技术课程资源开发和使用中的条件替代和因地制宜,强调资源整合才能很好地使用教材,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工作的特点。我们意识到在传统的技术教学中,教学关系往往是教师管教,学生管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技术教学往往成为单纯的技能训练活动或者模仿操作,只是单边的活动,没有真正的双边互动。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实践,切实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学校的丰富教学资源,使学生深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了解学校的每一种花草树木的生长规律和管理技术,让学生亲身感悟,亲历亲为,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环保意识。以小组的形式,采用探究式方法,让学生寻找校园绿化管理中的亮点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学习心得的形式写成书面材料,同时设计一份独具特色的校园绿化规划图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学生既掌握了校园绿化管理的相关技术又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学校的管理。通过两轮的教学,本课程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学校的肯定,在面对全市的校本课程教学公开周活动中,本课程在本市的报刊和电视台上都有报道。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