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交流

谈如何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发布时间:2017-12-23 作者:黄真辉 发布者:李宝尚 阅读 : 3118

谈如何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以平面的基本性质的复习为例

福建省南安国光中学   黄真辉   邮编:362321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数学品质素养的目标和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品质素养比单纯地传授数学知识,更具有深远的意义和更大的价值。但笔者一直在思考,要怎样做到在传授数学知识时,同时又能培养、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本文以平面基本性质的复习为例,主要围绕着几个问题展开:一是为什么要学习平面的基本性质;二是如何对三个公理进行复习与问题探究;三是设计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为什么学习平面的基本性质

平面的基本性质是学习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基础,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公理”,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载体。通过挖掘三个公理的内涵及对外延复习探究,可为学习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三个公理的复习与问题探究

(一)公理1三种语言互化

公理1:文字语言: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AlBl,且AαBαlα

立体几何的学习过程,主要是围绕着三种语言互化的学习,即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是对空间中点、线、面位置关系的第一层级抽象,文字语言是对图形语言的进一步说明,属于第二层级抽象,而符号语言是学习立体几何的落脚点和归宿,属于第三层级抽象。借助三种语言的转化,有利于提升对公理内涵的理解。

为引导学生进一步对公理的外延有更一步的认识,设计了下面两个问题。

问题1:为什么直线上需两个不同的点在平面内?只有1个呢?一个也没有呢?有无数多个呢?

直线l在平面α     lα      无数个

②直线l与平面α相交(外) lαA       一个

③直线l与平面α平行(外) lα       0

 

评注:通过问题1的设计,可以把公理1的学习与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联系在一起,从而为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形成知识网络。

问题2:如何判断点在平面内?如何用数学符号语言表示出来?

评注:由于公理中涉及点在面内,据此设计问题2,可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要求学生要学会如何用数学符号语言,能真正起到提升学生的符号表达的能力。即由

在公理的复习过程中,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对上述两个问题的探究,有利于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开拓视野,提升对立体几何学习的感觉。

(二)公理2的三种语言的转化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平面ABC

在公理2复习过程中,设计如下问题:

问题1:怎样理解有且只有?

评注:有且只有表示存在且唯一,以此构建平面的思想。

问题2:有哪三个推论?

评注:三个推论可以说是公理2的拓展,即概念的外延。以“平面”这一概念切入,顺理成章地导入导入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复习:当然,异面直线这一概念也得到了关联,且用利于学生理解“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的意思。这样,在复习过程中,就有效地渗透了立体几何中最重要的平面思想,为进一步研究平行与垂直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公理3三种语言的转化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Pα,且Pβαβl,且Pl

问题1:若还有一个点即在平面 内又在平面 上呢?若有无数个公共点呢?

评注:这个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如何证明点共线的问题。

问题2:若一个公共点都没有呢?

评注:由于两个平面无公共点,此时两平面就互相平行,此时就把立体几何内容的前后建立的联系。

两个平面平行            αβ        0

两个平面相交             αβl       无数(这些公共点均在交线l)

    通过公理123的复习,在教师的这种以点带面的复习方式下,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很浓厚的,更主要的是学生提高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对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是很有帮助的。

四、变式练习、深化理解

通过编制习题,深化理解三个公理,提高处理空间中点、线、面位置关系的问题。

1.在空间四边形 的边 上分别取点 ,如果 交于一点 ,那么 一定在哪条直线上并证明.

2.以下四个命题中:

不共面的四点中,其中任意三点不共线;

若点ABCD共面,点ABCE共面,则点ABCDE共面;

若直线ab共面,直线ac共面,则直线bc共面;

依次首尾相接的四条线段必共面.

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0     B1          C2          D3

3.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为棱C1D1C1C的中点,有以下四个结论:

直线AMCC1是相交直线;   直线AMBN是平行直线;

直线BNMB1是异面直线;   直线AMDD1是异面直线.

其中正确的结论为________(注:把你认为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在教学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数学问题和创新思维,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更凸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思想。通过精心选取数学素材,紧密联系学生学习实际,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改善学习方式,是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