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国光缘(圆)——大“国”梦圆,国光恢复完中建制随感散文

发布时间:2019-08-23 作者:报道组 发布者:李宝尚 阅读 : 4222

为地球村树人

彭建合(高四组)

我在国光中学,学习生活六年之久,母校给我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爱国华领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学,举世罕见,国内重点有集美雪村、厦门大学等,毕业生遍布地球村,发光发热,造福村民。毛主席为他题词“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女婿李光前先生,抗日时期就创建国专小学,于1943年在故乡梅山乡,独资创办国光中学,当初教职工只有7人,学生190人。后来发展为光前学村,用地750亩(含幼儿园、小学、中学),学校的大门向国内外的平民百姓敞开,我多次到泉州、仙游求学无门,于1952年,国光中学接纳了我这名贫困学生。初中毕业后,我十分荣幸,保送晋升高中。1955年,国光中学在校学生2000多人,我所在的高四组一班,有同学53人,其中来自本梅山的15人,侨生7人,洪濑四都13人,码头诗山13人,晋江县罗溪、山顶彭2人,安溪1人,多数是贫困家庭子女。

国光中学是省的重点中学,校舍是一流的,教学设备配套完整,老师敬业,竭尽全力诚作牛,精心培养学生,尊师爱生蔚然成风。我读初三时,学习紧张,当时没有手机,通讯十分困难,我没回家,又不能与家里人联系,家人惦记。有一天,我母亲给我送咸菜到学校,她看到一个崭新的世界,十分高兴,因路途遥远,不能当天回家,需要过夜,有同学告诉我的班主任陈德标老师,陈老师为让我节省住旅社的费用,找到我,对我说,建合,今天晚上,我到男老师宿舍睡,请你妈妈到我宿舍住,我婉言辞谢,最后还是听了陈老师的话。我们乡就读国光中学的5位学生,成为特殊的学生,有次学校总务处庄梓树主任,他行走不便,但仍独自拐着脚,冒着酷暑,步行30多公里,进行家访。老师关心学生,帮助解决困难,乡村百姓赞不绝口。国光中学的学生多元化,但是相处很好,谁从家里带来好吃的东西,多会和同学分享,寒暑假互相窜门,了解乡村和家庭的情况。在校勤奋学习,互相帮助,积极参加公益活动。黄援助同学参办学校黑板报,用水彩笔书写,很有特色,出刊时,师生力争,先睹为快。学校广播站,从同学中挑选播音员,每天就餐准时开播,让全校师生了解国家大事。高二年,我们班和泉州五中一个班开展联欢活动,好不开心。1957年,学校召开优秀学生代表大会,学生好质朴,多数光脚丫。还有,我被推举为学生主席,1956年被选为梅山乡人民代表,大学毕业后,我到中学任教,继而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直至退休。

光前学村为国树人,为人民谋福祉。学村各类学校,培养数以万计的学生,他们相继走上祖国的四面八方,有的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为国家、为人类辛勤劳作,默默奉献。有如李良土院士,陈桂林院士,原厦门市人大主任李秀记,还有一大批教授、科学家、公务员、企业家、行业工匠。仅国光中学泉州校友会1986年的名册中就有曾在在校的师长及知名人士44人,在泉州市区有关部门工作学习有218人,在港澳的校友有143人,出国难以计数。我高中毕业离校60年,学校一定发生很大的变化,我很思念母校,我很思念所有的校友。

我已年过80,健康成长怎么来?美好生活哪里来?我要衷心地,感恩国光母校,感恩老师,感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感恩伟大的祖国!衷心祝愿光前学村,为国树人,更上一层楼。

巍巍新华楼,悠悠国光魂

吴智勇


“梅峰耸峙,芦水流长,学舍堂堂真是个树人好地方。”

当悠扬的校歌在耳畔响起时,很多国光校友的思绪便不自觉飘飞到美丽的校园,曾经的青葱岁月便又浮现在眼前。

曾经学堂树人地,今夕情怀寄托处。

那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一砖一瓦,一楼一墙,总是镌满深深的记忆,总是唤起缕缕的情思。而那巍峨的新华楼,更是成为众多校友魂牵梦绕的母校形象的象征。

每每忆及母校国光中学,新华楼的红墙飞檐,便自然成为记忆中的一部分;每每回归母校校园,新华楼的前前后后,便多了几许流连徜徉的身影。

正如国光中学杰出校友代表原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世界华人著名学者刘再复先生所言:“走遍世界,方知母校国光中学是最美最可爱的中学。”

而如果排名最受欢迎的国光建筑物,或者说最能代表国光的建筑物,或者说国光中学最宏伟巍峨的建筑,新华楼应该是毫无疑义的吧。

于是,难怪乎,几年前国光中学曾面向广大校友征集校徽设计图案,国光中学原语文教研组组长、知名书画家洪高松老师以新华楼为主标志的设计方案,获得了几万校友的一致认可。而去年刚刚建好的光前主题广场,那方用石板材砌成的校徽图案,亦引来几多校友驻足观赏。由此可见新华楼在校友心目中的地位。


从原来国光中学的正大门,沿着笔直的台阶拾阶而上,一直延伸到最高处便是那巍峨宏伟的新华楼。那南洋风格和闽南风格完美融合一体的新华楼,红砖白石碧瓦,回廊斗拱飞檐,无处不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仅仅是注目于新华楼,我们便不由得对校园建设的总设计师、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胸中格局所震撼,亦为同为爱国华侨领袖、国光中学校主的李光前先生心系桑梓、兴学报国的情怀所震撼。陈嘉庚先生所亲自设计并督建的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建筑格局和建筑风格,早已是独领风骚,蜚声海外,今日的厦门大学俨然就是中国“最美大学”。而国光中学的校舍从选址到设计到建设,正是由李光前先生的岳父陈嘉庚先生所主持的。陈嘉庚先生胸中宏伟的教育格局,亦使国光中学的校园呈现出卓然不凡的气质,亦完美地体现了李光前先生的爱国爱乡乐育英才的伟大胸襟。

国光中学创办于抗战烽火正酣的1943年,彼时校主李光前先生身居异域,却心怀桑梓,怀着“平时需要教育,战时更需要教育,远在国外,在祖国办教育也可略尽国民义务”的理念,毅然决然投入巨资兴学报国。国光中学最初创建在李光前先生家乡——南安梅山芙蓉乡的“犀牛望月”处,学校初始命名“国专中学”,翌年改名为“国光中学”。当时先生在新加坡的企业全部被日军没收,为了使学校弦歌不辍,先生甚至典卖衣物充当办学经费。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光中学扩大办学规模,校址搬迁至梅山山尾。新中国成立后,先生更是怀抱着巨大的热情兴学报国。1950年,先生决定在家乡兴建国光中学新校舍,特地致函陈嘉庚先生。于是陈嘉庚先生亲赴梅山,实地考察,从选址到建筑造型、建材选用等,向先生提出了构想和建议。1952年,国光中学新校舍建设在梅山竞丰村大山窝全面铺开,新建成的学校成为当时晋江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完善的中学。1953年,学校正式迁址,并增设高中,国光中学由此以完全中学的建制,成为培育人才的一方圣地,而巍峨宏伟的新华楼,亦成为众多国光校友心中母校形象的象征。

从此,光前学村与集美学村遥相呼应,成为闽南侨乡的两处重要的育人摇篮;两所学村各自的标志性建筑,国光中学的新华楼和集美中学的道南楼各自璀璨;李光前和陈嘉庚,两位爱国侨领兴学报国的恢弘善举被广为传颂!


巍巍新华楼,不仅是众多学子魂牵梦绕的心中圣地,也是国光中学辉煌办学历程的历史见证。

1956年国光中学被福建省教育厅确定为省重点中学,1961年起由国家接办,改为公立学校,1982年学校被重新定为省重点中学、重点侨校,1996年学校晋升为省一级达标学校,被《福建日报》誉为“侨乡第一校”。自学校创办以来,办学硕果累累,校友遍及五大洲。

钟灵毓秀之地,济济万千人才。

多少学子的梦想,从这里扬帆启航;多少学子的事业,在这里奠定辉煌。

这里,走出了两院院士;

这里,走出了世界冠军;

这里,走出了文坛泰斗;

这里,走出了航天专家;

……

从这里,走出了多少的人杰!在这里,培育了多少的英才!

巍巍新华楼,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学校的辉煌成就!

巍巍新华楼,迎接了多少满怀求学热诚的莘莘学子,又送别了多少怀揣美好梦想奔赴远方的国光青年。

无论身居何处,无论行至何方,国光学子的每一个坚实的足迹,都是母校的荣光;无论从事何行何业,无论成就显赫平凡,国光中学都是万千校友心灵的故乡!正如校友林智育先生创作的《国光中学校友之歌》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

“梅山葱葱依旧,芙蓉溪水长流。昔日新华楼前的幼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想您啊!思您国光母校!想您啊!念您我们的师长!缅怀校主恩,追忆师长情,奋拓人生路,思源唤心声。

您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您是哺育我们的娘亲。您为我们点燃智慧之火,您为我们浇开理想之花。想您啊!思您国光母校!想您啊!念您我们的同窗!缅怀校主恩,追忆师长情,奋拓人生路,思源唤心声。”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德泽共滋,盛誉同享。

为了扩大优质办学资源,推进教育改革,1999年秋国光中学经南安市人民政府批准,高初中分开办学,国光中学成为一所独立高中,而原初中部则创办成“南安市国光初级中学”,自此,一道围墙将国光校园分成两个校区,两所学校,以新华楼为主体建筑的建筑群划归初级中学,新华楼后面及其他区域划给国光中学。尽管因发展的需要,一校分二,但却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国光。

在校主李光前先生哲嗣李成义、李成智、李成伟昆仲的鼎力支持下和芙蓉基金会的关心支持下,国光中学和国光初级中学共同秉承“光前”精神,弘扬“公毅”校训,各自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分别创造了辉煌的办学成就。2003年,国光中学跻身福建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成为全省第一所地处农村的省级示范性高中,先后荣获福建省“文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绿色学校”、“体育特色学校”等十多项省级荣誉称号,办学成果丰硕,高考成绩斐然。而国光初级中学自1999年秋创办以来,中考成绩稳居南安市前列,学校先后被确认为“福建省普通初中示范学校”、“福建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福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等荣誉称号。


本为同根,骨肉至亲。

廿载期盼,今朝梦圆。

巍巍新华楼,明白所有国光人的心思与热盼。

是的,尽管只是一道矮矮的围墙,但却分割成了两所不同的学校;尽管流淌着共同的血脉,但却分别称呼着不同的校名。分校办学二十载,初中高中携手各自辉煌,但每个国光人却始终怀着最初的念想,何日恢复我巍巍大国光,何日重振我国光之大辉煌?

令人欣喜的是,在分校二十年后,在新加坡李氏基金的大力支持下,在南安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全体国光人的努力和热切盼望下,自20199月起,国光中学恢复完中建制,国光初级中学恢复为国光中学初中部。

从此,我们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国光;

从此,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重振国光辉煌!

巍巍新华楼啊,悠悠国光魂!

你快回来吧
——喜迎国光中学、国光初级中学并校盛事


黄红云


那一年,杨梅山上日照时间很短,冬季很长。在某一个七月流火的午后,你我在岁月的洪流中分道扬镳,从此,光前堂在这头,新华楼在那头,不过咫尺,竟成彼此难以企及的天涯。

此后,我们在各自的轨道里单打独斗,岁月沧桑,白云苍狗。在失去你的日子,我独自面对变幻莫测的狂涛海浪,栉风沐雨,风鬟雨鬓;而你,依然衣香丽影,云鬓花颜,你始终那么近地伫立在我身旁,却始终静默不语。他们说,摔倒疼痛是因为停留在原地;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遍体鳞伤只不过是因为,肋骨生生从躯体剥离。

你就在我身旁,默默无语。是心疼了吗?还是因为龃龉?离散是毒药,时间裹挟着流言和猜忌,兑换成鸩酒。世间太多的聚散,生于偶然,死于隔阂。渐渐地、我竟无从知晓你的心意了。只是,聚散迫于人事,离合非我本意。从分离的那一刻起,我无时无刻不在呼唤:你快回来吧!

寂寂花舞多,嘤嘤鸟言频。杜鹃啼血,春心谁付?日复一日,我翘首颙望你的倩影,却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春夏秋冬,年复一年,所有别人的离歌,都早已唱尽;我从未料到,你来迟姗姗,跫音竟成最晚的诗行。

皇天不负精诚愿,金石劈开日月明。千呼万唤,你终于要重回我的怀抱了!陌上花开,我却不愿你缓缓归矣,你快点回来,好吗?让星洲楼的木棉携着我的火热,让梅山楼的泡桐带着我的赤诚,让光前堂的芙蓉绽放我写给你的相思,让他们和我一起,迎接你的归来!让新华楼捧着国光完整的历史与荣光,和你一起,重回我的怀抱!

从此以后,以你我之躯,共冠国光之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愿此后,杨梅山上的版图,只有你我共同唯一的名字!愿每一朵盛开绽放的芙蓉花,都辉映着彼此共创辉煌的璀璨!我们可以同生为橡树,也可以共长为木棉:根,一起紧握在地下;叶,一起相触在云里。让我们用铜枝铁干和红硕花朵,一起分担寒潮、风雷和霹雳;一起共享雾霭、流岚和虹霓。

琴瑟既翕,和乐且湛。双剑合璧,威震杏坛!相思离别虽有憾,桃李春风傲流年。

从此以后,让我们携手并肩——

携手齐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并肩同看:国光少年,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梅峰耸峙,汇聚长流
——庆祝20年后国光初高中合并


陈铂森


沉默的围墙,横卧在时间的长河里,不声不息,似乎永久地被封印在土壤里;而在这一刻,它似乎在感受着我们的欢呼,我们的喜悦,从时间的封印中解脱出来,欣然穿上“国光初高中合并”的外衣,和我们一起呐喊,狂欢,一起跨越这整整二十年思与念的距离。流光过隙,回忆似乎被打上一圈泛黄的滤镜。1990秋天,我踏上了国光校园,开始我的求学之路。那个时代充满朝气的我们,那个一寸一木陪伴着我们的国光校园,在我的脑海中如记忆碎片一样慢慢拼合。那棵新华楼前微微冒出几枝树杈的玉兰花树随着记忆慢慢延伸,绿瓦红墙上覆盖的无数件那年发生的事件和风景在我脑海里盘旋。“哎,同学!跑这么着急干什么去?”“你忘了今天是校庆日啊,五十周年校庆,学校食堂正杀猪炖肉呢!”对于那个年代的我们来说,物质匮乏,食不果腹,一年也难得吃上几次肉的我们,能畅快淋漓地吃一顿肉无疑是一大美事。那一天,食堂门外人声鼎沸,好不热闹!食堂师傅抡圆了胳膊,甩出几百个脸盆一字排开,捞肉盛盘的动作一气呵成,瞬间香气四溢,等待在食堂门外的我们可按耐不住了,貌似下一秒我们的口水可就飞流直下三千尺了,“哎,兄弟快轮到咱们宿舍了吧,你往前面挤挤。”“好的,兄弟们。”“快,快,快,到我们了!”舍长端起一脸盆红烧猪肉就往食堂的大长桌走去,旁边的我们一路护送,不,应该是一路眼馋。大盘肉还未在长桌上放定,十几双筷子已然齐齐伸向盘里,几分钟时间后,桌上只剩空盘,而我们咋咋嘴巴,摸摸肚皮,甚是满足。如今想来,那日的情景历历在目,那天的味道缠绕在舌尖,那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国光在那个年代的师生心田都深深烙上了一个岁月美好的印记。

国光既是我的母校,又是我工作的地方。犹记得2001年刚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的我,当得知被分配到母校任教的消息,脸上波澜不惊,心里却已是按耐不住即刻出发的迫切。怀着对国光的眷恋和向往,我再次踏上国光。而此时的国光也迎来了她的又一次发展和飞跃,校园里来来往往的师生们,正在为创建“福建省首批示范性高中”而努力着!为了发展,昔日的校园也重新规划,自此,国光中学初高中就此分离。但我想,即使旧貌换新颜,也换不了新老国光人的那份浓浓的国光情!是的!我们虽眷念昔日国光的每一座楼舍、每一棵老树,但是我们更期待她的进一步发展。2003年,国光中学不负众望,被评为福建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在国光的发展历史上又跨越了一大步。身为国光人,身为参与学校建设的奋斗者,我感到很自豪!同时也坚信国光的明天会更好!

犀牛望月梦初处,筑巢建学兴桑梓。二十年,轮换了多少个春秋,整整二十年的时间,国光人始终秉承“公毅”校训,一直坚持“手脑并用、文理并重、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遵行“校园环境优美、校风学风优良、教学质量优秀”的良好办学格局思维。不负岁月,不忘初心,以“用光前精神立校,以公毅校训树人”为准则,努力实现“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便是它一直追求的的办学目标。由此,国光成为了福建省以“文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绿色学校”、“体育特色学校”等称号为一体的“侨乡第一校”,真正成为了侨乡之光,尔乃国之光,也从此在每一个老国光人的心中熠熠发光。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198月国光中学实现了高初中合并,恢复了真正意义上的“国光中学”,实现了大团圆。整整二十年渴望初高中团聚的期盼就在20198月的这一天终于实现了,这一天解开了几代人的心结,圆满了多少老国光人的回忆。它终将成为国光中学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节点,载入国光的史册!

“梅峰耸峙,芦水流长……”当再次唱起国光的校歌,一切都好似随着20198月的一声庄严的宣告又重新鲜活了起来,我仿佛可以闻到西面回廊处新华楼前那棵高大的玉兰花树仍散发着阵阵清香,看见食堂旁边两排芙蓉花竞相争艳,石阶往下的那几棵木棉花还开的正好,还有那新华楼前同学们正为自己的理想而发愤图强的情景。正是:忆往昔,桃李不言,自有风雨话沧桑;看今朝,光前裕后,更续辉煌誉五洲!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