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养成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发布时间:2004-08-03 阅读 : 3357

    

自从’2001’年元月’18’日,中国教育报发表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发表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高度重视,纷纷下文,要求各校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同时结合各校的实际,贯彻、制订落实《意见》的具体措施。’

我认为《意见》的发表,是针对近几年复杂的国内国际背景而提出的。’

• ’新形势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近两年,国际国内发生了几起严重事件,对形势产生了深刻影响,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首先,从国际斗争形势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发动军事打击,无视国际关系法准则,充分暴露了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丑恶嘴脸。’

苏联、东欧剧变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快,但美国以“全球民主化”为名,把“民主”“人权”当作霸权工具,特别是对日益发展壮大的中国,更视为其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不断加强对我国“西化”“分化”,并且利用西藏、台湾问题大做文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我驻南使馆的轰炸,再一次充分说明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其次,从台湾问题看,李登辉的“两国论”到主张台独的陈水扁的当选,给我国领土和主权的统一增加难度和未知数。第三,从“法轮功”问题看,其组织已被瓦解,歪理邪说,反动本质以及严重危害已被揭露,但彻底的从思想上肃清其毒害、影响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促使我们反思。产生“法轮功”问题,原因比较复杂,其中,理想信念教育不够、思想政治工作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薄弱、组织建设不力是确实存在。特别是自焚事件的少年、青年的参加,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不能动摇的,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才能实现。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处于攻坚阶段和发展时期,我们已经是没有退路了,国内国际的情况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对人们的价值取向产生很大影响,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复杂,尤其是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给我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带来消极影响。’

因此,面对着新情况,中办国办发表了《意见》要求中小学要大力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武装,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加强爱国主义的教育,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加强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努力适应新的形势,在增强艺术性、有效性、针对性上下功夫。’

• ’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思路。’

㈠新时期青少年学生思想行为存在的误区。’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是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抓紧这一时期的德育工作,对青少年的一生将有重要影响。分析青少年学生当前的思想道德存在的误区、不足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加强德育教育工作,努力培养“四有”人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 ’缺乏对国情的了解,生活坐标迷失。’

现代的绝大部分青少年学生,生长于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期,他们的主流是好的,但对中国人民百年的苦难了解掌握不多,对于建国初’20’多年的磨难不甚理解,对于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经济特征有所模糊和怀疑,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充满血腥的发展历史缺乏历史的、多层面的了解,只看到有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达的一面,有一定的崇洋媚外思想与心态,缺乏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一部分学生缺乏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精神支柱,导致价值取向的盲目性。还有一些学生纪律法制观念淡薄,一些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机室、录相室及不健康的书摊里,有的无所事事,整天沉溺流行音乐、追求崇拜歌星、影星等等,他们不是比思想进步,不是比学习努力,而是比吃穿;不是崇拜为国为民乐于奉献的英雄模范,而是崇拜“蛮斗士”侠士歌星影星。有的学生花钱买人缘,讲哥儿们义气,拉帮结派。有的学生花钱买潇洒、赶时髦,产生了一种畸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缺乏奉献精神,追求个人主义。’

当前有些青少年受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的影响,追求金钱、贪图享乐,他们缺乏勤奋学习奋发向上、努力进取、奉献社会的精神,只讲索取、不求奉献,专于个人设计、个人利益。有的甚至以我为中心,在家不懂得孝顺父母、体贴父母,在校不懂得尊敬老师,总给老师起外号,不懂得同学间互相尊重。当自己的利益与集体利益、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把自己的利益看得更重,只顾满足自己的需要、甚至损人利已。’

• ’缺乏坚忍不拔的精神,畏难情绪突出。’

有些青少年由于受到家庭条件、社会条件的影响,从小缺乏磨炼意志的机会与条件。在学习上、生活上、工作上没有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信念与勇气,竞争意识和危机感淡薄,学习上遇到困难要么绕道走,弃之不管,要么悲观、消极一蹶不振。对国家、对社会不关心,缺乏责任感,缺乏开拓、创新精神;缺乏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等品质。’

㈡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 ’更新德育观念,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前提。’

要做好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工作,首先要提高认识。党的十五大为我国中小学德育指明了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我们学校所有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从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把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来抓,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要切实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教育改革的各项工作之中。’

其次要树立现代德育观念:一是战略德育观,即把德育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对待,摆到战略的地位,置于战略高度;二是素质教育观,即明白德育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首要素质;三是科学德育观,即德育体系,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应科学化;四是全员德育观,即德育即应成为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责任,全社会要形成育人合力;五是终身德育观,即德育是一项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教育,为此,学校德育工作应努力做到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 ’构建德育体系是加强学校德育教育的基础。’

要做好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工作,必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

学校是教育的主体,有着特殊地位与功能作用。学校首先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要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教处、团支部、年段长、班主任的整体功能及积极作用,有效地把德育工作队伍引入全员育人的竞争机制,积极构建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让德育活动的载体更加丰富。’

家庭教育是德育的三大支柱之一,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的联系,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应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提高家长素质,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使家庭教育的行为方式趋向科学化、理性化。’

学校要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群众团体的联系,共同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社区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教育要把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优化育人环境和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努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谈话中深刻地指出,“我所以说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就是说对教育事业,全社会都要来关心和支持。这项工作不仅教育部门要做,宣传思想部门、政法部门以及其它部门都做,全党、全社会都要来做。”这就要求地方党政领导,教育主管部门,应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构建“大德育”体系,为新一代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氛围,提供强有力的指导与保证。’

• ’探索德育规律,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重要保证。’

探索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规律,就是要依据青少年的生理、心理、思想特点,搞好德育科研,确定德育目标,使德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以初中生为例:初一学生刚从小学进入中学,半儿童、半成人,依赖性大于独立性,幼稚性大于成熟性,他们一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集体荣誉感强,胆小,遭挫折易灰心丧气。初二学生一般胆子变大了,自主、自立意识增强,对老师、家长的话不再百依百顺,易受外界和同龄人的影响。初三学生逻辑思维逐渐成为主要形式,认识水平、社会意识与参与意识提高了,开始关注自己的毕业出路,大部分学生开始注重学习,后进生丧失信心,德、智、体分化明显。根据三个年级的不同特点,我们应把德育目标分解成三个阶段:初一年级以养成教育、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为主,培养学生遵规守纪,诚实正直的良好品质,努力营造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树立良好的学风班风。初二年级在养成教育的基础上,加强遵纪守纪、正确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防止分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高自制力,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人格。初三年级应注重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教育,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祖国需要,升学与就业关系,做好一颗红心,多种准备,立志成才教育。’

• ’丰富德育载体是加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

德育工作要突出一个“寓”字,即必须善于运用各种载体,贯穿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做到软件硬件一起抓,虚功实做,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

• ’寓德育于教师言行之中’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的风范和操守,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是直接和深远的,教师是学生“学会做人”的“活”教科书。教师要以崇高的职业道德规范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言行,要用自己的良好思想去引导学生的思想,用自己的知识去丰富学生的知识,用自己的智慧去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因此,要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培养教师有崇高的思想品德,培养教师使其在行为、气质、素质甚至仪表上都达到较高的文明程度,充分发挥教师的身教作用。教师起早贪黑,无私奉献,对学生耐心细致的谆谆教诲,都会对学生品德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 ’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

通过学科的教学活动渗透德育教育,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变,而且生动活泼、效果显著。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中,必须突出学科特点,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学科的优势。’

要使寓德育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应做到如下几点:第一,要认真开掘各科丰富的德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在当前,尤其要突出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以此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第二,方法上力求文道结合,自然贴切,而不是生搬硬套。第三,各学科都要进行学习态度的教育,都要培养学生崇高的志向,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学风。’

• ’寓德育于系列活动之中’

学校通过系列活动,丰富德育载体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行之有效的途径。首先,系列活动可分为固定和不固定两大类。固定的活动主要有:每周星期一升旗式,国旗下讲话,九月新生入学军事训练,法制教育报告会,纪律安全教育会,三月“学雷锋见行动”活动,革命斗争史讲座,五月“团徽在闪光”争章活动,暑假劳动技术培训、夏令营和社会实践活动,国庆节征文演讲比赛,元旦歌舞演出等。不固定的活动主要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开展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如“助老献爱心”、“手拉手,共同走”,参观访问,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活动,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读百本名著好书,唱百首优秀歌曲等。通过系列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食粮。’

其次,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这是德育的“丰产田”。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把学生带出课堂。通过参加劳动实践,可增强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的美德,养成艰苦奋斗的作风。通过郊游活动,让学生领略大自然风光,增进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通过参观“科技成果”展览,可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进一步激励学生为祖国“四化”建设而努力学习,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决心。通过救灾募捐、希望工程募捐等活动,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责任感。’

第三,营造特色校园文化,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要“让学校的每面墙都会说话。”要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起着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功能。可以设想,一所破烂不整、又脏又乱的学校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吗?实践证明,一条激励性的校训、班训,将会为学生指明终生作人的准则。’

• ’寓德育于全体学生之中’

“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克服“偏爱”倾向,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走路,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成功的体验,这是素质教育,办社会主义现代学校的主旨和追求目标。对于优秀生,我们应促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对于中等生,应多加鞭策、鼓励,挖掘其潜力;对于后进生,则应尽力发现其微弱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信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真挚的爱来感化他们,让他们迎头赶中。’

• ’寓德育于网络教育之中’

人类社会已逐步迈入高度信息化时代,作为新技术革命标志的网络化已经深入全球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学校装备了电脑和多媒体教学设备,越来越多的教师、学生及其家庭也购置了电脑并联上互联网。发达的信息网络传递着大量的信息,五光十色、良莠混杂,对青少年的思想价值观、法律道德观念、学习生活方式和身心健康产生着广泛影响。不对青少年进行网络德育教育,青少年难免受西方腐朽文化毒害。因此,学校对学生加强信息网络德育教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总之,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中,学校应牢固树立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思想,拓宽德育渠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四有”新人。’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