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专题

让我们一起关注初中生

发布时间:2006-09-23 阅读 : 3269

    

     ’初中阶段的孩子“难管难教”是许多父母的共同感受,这个时期的孩子,有的不听话甚至和父母顶嘴,有的不爱学习,有的结交不三不四朋友,惹事生非等等,常常让父母亲大作脑筋。
    ’摘录几条建议与家长们共勉:
    ’一、教育孩子学会做人,这需要家长高度重视并长期坚持,同时与学校、社会密切配合。
     ’1、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
     ’2、培养孩子良好文明习惯。培养教育孩子尊敬他人,孝敬长辈,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对人礼貌等良好品德。此外还有学习习惯、劳动习惯,遵守道德、法律规范等等。
     ’3、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任性、不顶嘴,有事与父母商量;对父母有礼貌,上学,放学,出门,回家都要和父母说一声。以免父母牵挂,父母回来要上前问候帮助接东西;体贴、照顾父母,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父母生病要关心问侯、端水送药、吃东西让父母先吃。
   ’ ’4、学会与人合作
   ’(1)、引导孩子与家人和睦相处
   ’(2)、引导孩子主动与老师合作
   ’(3)、引导孩子与同学、伙伴合作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上中学了,要孩子全身心投入学习,不让孩子参加任何活动,也不让孩子与同伴交往,这是非常不妥的。作为父母有责任正面引导孩子与人交往,培养孩子与人为善,宽宏大度。正确处理与同伴之间的予盾,平等待人,诚实、守时、守信。同时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社会组织的公益性、集体性劳动,这是非常明智的,社会越发展,人与人的合作就越重要。
    ’ 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应试教育加大了孩子的精神压力,特别是中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有的家庭不和社会存在的贫富差异,以及腐败现象等社会热点问题而出逃、自杀、伤人的案例很多,心理学家把孩子这个时期称为“困难期”、“危险期”但却很少有人家长人为这是一种心理问题,更不知道怎么办。如果家长都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把握孩子发展变化的特点,给孩子自由空间和时间,减轻他们的压力,常与孩子进行思想沟通,打开孩子的心门,并给予足够关注、积极加以引导,把“困难期”“危险期”变为孩子成长的“黄金期”。同时让孩子明白自己的学习责任,让孩子在责任心的驱动下,变压力为动力不断提高学习瞬息万变觉性和积极性。当孩子做错事时,应该教育孩子勇于承担、纠正错误的责任。孩子做错事,家长不要急于责备,而要抓住时机,应该教育孩子勇于承担纠正错误的责任。孩子做错事,家长不要急于责备,而要抓住时机,应该教育孩子认识错误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勇于承认错误码,善于纠正错误。
    ’三、帮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 1、先预习,后听讲。
    ’2、先复习,后做作业。
    ’3、先独立思考,后请人指教。

                                                  国光初级中学政教处

                                                                           ’ 06\9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