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
2006级高一新课程实验英语学科(1、2学段)实施计划
一、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解读
(一)新课程标准产生的背景
近年来,各地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有些地区和学校已经进行了多项教学改革实验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有了较大的转变。在条件较好的高中,高中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的教学条件、课程的资源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英语水平已有明显的提高。现行的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语用能力的需要。
(二)高中课程设计
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体现了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高中英语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类。必修课程的设计以义务教育阶段的五级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达到七级目标要求。高中英语必修课程共分10个学分,学生修满10个必修学分即达到英语学科的合格毕业要求。学生需完成必修学分,并通过英语七级证书考试(即达到七级水平) 方能获得申请大学学习的资格。
英语选修课程分为顺序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两大类。顺序选修课程是在英语七级水平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达到八级和九级的课程。顺序选修课程共有五个模块,学生可以按顺序选修。任意选修课程允许学生在高中阶段任意选择,没有顺序要求。任意选修课程有三个系列,即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语言运用类和欣赏类。
(三)高中英语课程的基本结构
高中英语课程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必修课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英语语言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灵活多样的学习策略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选修课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就业选择、升学深造以及个人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
高中英语课程结构
级别
必修课程(10学分)
选修课程(12学分)
I 顺序选修课程
II 任意选修课程
九级
英语9—11
1、语言知识与技能类
2、语言运用类
3、欣赏类
八级
英语6—8
六—七级
英语1—5
注:1、七级要求为达到英语学科毕业要求。
2、八到九级为高考要求。
(四)新课程标准突出了几个新字
1、新设计,新思路
新课程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从小学、初中、高中教学通盘考虑,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分为九个级别,保证各学段课程的有机衔接。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六年级结束时,达到新标准二级,第五级为九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要求,第八级为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如下图所示:
九级 ←高考的要求
八级 ←高考的要求
七级 ← 普通高中毕业要求
六级
五级 ←初中毕业时的要求
四级
三级 ←小学毕业时的要求
二级
一级
2、新的课程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此次课改的重点是一改过去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趋向,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标准增加了情感因素、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技能发展能力,提到了教育成功的核心。
3、新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应该形成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应该形成一种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4、新的评价机制
新的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全面和完整,不但没有忽视结果性评价,而且着重形成性评价。新标准认为,评价应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考试检测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评价机制应包括对课程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检测,对教师教学的检测等。
5、新的词汇要求
新标准加强了对词汇的要求,高中阶段从原来的1800~2000个增加到33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优秀的要达到4500~5000个词汇。词汇量掌握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高低,词汇量过低不但无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反而使学生由于可利用单词太少而难以形成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增加对词汇量的要求,势在必然。从近几年高考来看,不掌握3000~4000词汇很难应付。可见高考试题已向着新标准的方向发展。
6、新的阅读要求
词汇量的加大,必然对阅读有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课外阅读量,在高中毕业时,要求达到36万词以上。10年级和11年级(即高一,高二)分别达到20万和30万词以上。即相当于每天要求学生读五篇阅读文章。对阅读的质量也提高了,新标准要求高中毕业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
七—九级中的词汇和阅读要求
级别
七 级
八 级
九 级
词汇
2400—2500/300—400
3300/400—500
4500和一定数量习惯用语
阅读
23万词以上
30万词以上
没有具体的量化
(五)以新课程的理念实施高中英语教学
1、 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
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特别强调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有效地使用英语。
2、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学习方式,改变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学习方式。
3、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每个学生,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 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4、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5、拓展学习渠道,增加语言输入量6、创设最优化的英语学习环境
7、实践“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新课程强调语言的功能而不是语言形式;强调用语言做具体的事情,而不是一般的语言输出(表达)。因此,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提倡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来实施课堂教学。
(六)对高一英语教学提出几点要求
1、 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
2、 加强集体备课,倡导合作精神。
3、 研究教材,整合教材。
4、 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5、 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6、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二、走进新课程――对北师大版英语教材的几点体会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本教材的编写围绕“话题――结构――功能――任务”展开,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这正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主要特征。对于我来说,从教材编写指导思想中,感受颇深的是以下几点:
1.以《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教材内容力求体现时代特征,贴近学生生活。
3.教材力求使学习过程充实和快乐,培养兴趣,培养成就感,培养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教材注重培养学习策略,教给学生怎样学习,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5.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主题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做事、通过思考、通过合作来体验语言,体验生活,体验学习的过程与快乐,在“用”中发展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各种语言应用能力。
(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1.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怎样引导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对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成功的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最终还是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才能实现。过去的语言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新课程理念下的语言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教材有很多特点,深切感受到的其中几点:
(1)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注重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
(2)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体验,
(3)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
(4)输入量大,语言真实地道
(5)在语境中展现、学习和运用词汇
2.传统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缺乏生气,缺乏趣味性,与生活的密切结合不够;学生对教师盲从者多;教师习惯于一讲到底,惟恐学生听不懂;教师在课堂上总习惯提问回答令人满意的学生,有许多学生常常被忽略,学生一旦回答错问题则马上批评;仍有不少学生渴望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喜欢和师生共同讨论学习,甚至希望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学。
针对这些传统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情况,要提倡逆向思维方式的备课形式。具体来说就是先确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最后能够做什么事情;然后在以此为核心,确定需要输入给学生的内容;再根据现有学生的水平,确定每项输入内容所应采用的教学活动方式。
(三)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案
本套教材的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词汇量偏大和教学辅助材料少。
1.问题一 :词汇量偏大
解决方案:词汇学习的策略
在面对词汇量大这个问题时,我们的观点是:应着重学习和掌握最基本的和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把词汇扩展一些。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过的词汇教学策略:
(1)收集整理相关词汇
(2)Word spider
(3)Describe and guess
The place for skating or roller-skating. (rink)
A person who writes books. (writer)
(4)Word speed
banana-apple-egg-garlic-cake-eye-ear-red-dog-glass-salad-dumplings-saleswoman-noodle-elephant-tomato-orange-elevator-road-desk-kitchen-nose-eleven-next-table-evening-garbage-else-else-easy-yogurt
通过图片学习单词或加深对单词的印象 (5)
Action movie Comedy
(6)通过语境和反复的运用学习单词或加深对单词的印象
What do you need to make…?
ketchup
(7)通过分类加深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
我们可以有很多的方法对单词进行分类,如:按读音,按词性,按用途,按种类等
(8) 其他词汇学习策略
①通过查字典,词典学习新单词
②通过同义词或反义词进行对比复习
③根据构词法学习,记忆,复习单词
2.问题二 :教学辅助材料少
解决方案: 教材资源的再利用
网络资源的大力使用
Project的灵活处理
针对这三种解决方案,我们尤其看重的是第三条:Project的灵活处理。我们认为适时恰当的处理项目学习内容可以支持课堂交际活动,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可以积累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成果。以下就提供几份学生的Project成果:
反思:
勿庸置疑,教材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有效的使用教材。我们既不能否认教材的积极作用,也不能盲目崇拜教材。任何一种教材都不可能完全满足某一特定学生群体的学习需要。因此,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实际教学的需要,对教材的内容、结构、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从一纲一本到一纲多本,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材观,成为教材主观能动的使用者。
三、学情与教师队伍
2006级高一学生是经过初中课改上来的,对课改新理念容易接受,担任高一英语教学的老师都经过培训,对高中英语新课改有初步认识和思想准备。新课改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适应课程改革,须要参加相关的学习和培训,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实践摸索,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那仅有2~3天的象征性、过场式的学科培训,可能远远不能满足课改需要,好在大部分参加课改的是年轻教师,相信大家有信心做好课改工作
四、高一英语教学计划
新学期,新师生,新教材,就要有新打算。现就该学期高一英语备课组的教学工作计划做出如下安排:
(一)认真研究教纲、课标和教材,做好教材优化工作
《英语教学大纲》与《英语新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学的最为重要的尺度,我们的高一英语教学始终要依此为依据。因此,我们高一英语备课组从开始就必须组织全体成员对其进行认真研究,解读其内涵,领会其实质。有效指导我们的常规教学工作。其次,从我校该年级学生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学生来自不同县区或学校,初中英语知识底子薄,基本功不扎实,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尚待培养,学习自觉性尚待加强。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应试能力。第三,优化新教材,强化“双基”,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坦率地讲,对于新教材我们年级几个英语教师从未教过,毫无经验可谈。讲句土话,那叫瞎子摸着石头过河。也只有边研究边总结边前进。
(二)关注青年教师成长,引导他们做好育人与教学工作
(三)加强备课组成员间学习与互研工作,做好计划落实工作
我们备课组成员要合作学习,合作研究教材与教法;同时要坚持互相研究,切忌单兵独战,组织成员召开好每周教研例会。本年度高一英语备课组首先要尝试作好以下几点,不断提高自身科研水平。 1. 利用备课组例会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等教育教学理论。 2.利用备课组例会组织教师学习研究新教材,结合学生实际,优化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做好集体备课工作。备好课时教案。3. 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狠抓双基教学。注意词汇和语法的活学活用;兼顾听力训练;阅读训练是重点;改错和写作能力训练要进行大量的实践,多读多背多听写书面表达范例,增强语感。在此基础上通过方法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 随着教学的深入发展,我们要不断地进行小结,重视信息的反馈,及时调整好课堂教学策略,形成较为完善的新教材课堂教学模式。5. 经常听课,经常向有经验的教师们学习和请教,使自自己的教学水平迅速提高。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四)教学进度:课文第1--6单元,每单元用4课时完成。
(五)教学计划表
必修课:
学年 |
学期 |
第一学段(上半学期) (约10周) |
第二学段(下半学期) (约10周) | ||||
高一学年 |
|
模块序号 |
周学时 |
学分 |
模块序号 |
周学时 |
学分 |
高一第一学期 |
必修1 |
4 |
2 |
必修2 |
4 |
2 |
教学阶段 |
目的 |
教材 |
内容安排 | ||
第一学期 |
增加阅读量,扩大词汇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能力 |
北师大教材 |
期中考试前:1-3单元;期末考试前:4-6单元,并进行复习工作 | ||
第 一 学 期 |
第1—2周 |
| |||
第3周 |
| ||||
第4—5周 |
| ||||
第6周 |
第一次教学情况调查 | ||||
第7—8周 |
| ||||
第9周 |
| ||||
第10周 |
期中考试 | ||||
第11周 |
| ||||
第12—13周 |
| ||||
第14周 |
| ||||
第15周 |
| ||||
第16周 |
| ||||
第17周 |
| ||||
第18周 |
复习 | ||||
第19周 |
期末考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