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与评价

国光中学美术学科选课指导与学习评价

发布时间:2007-04-12 作者:教科室 发布者:李宝尚 阅读 : 7783

一、课程结构

    新课程所体现出来最突出的特点是:在结构的设计上首次采用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实行选修制和学分管理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的可能性。

     高中美术新课程设置5个内容系列和9个学习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体现了课程的灵活性、开放性和个性化特点。5个系列的成就标准,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便于老师们比较、理解、运用,使课程实施更具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9个模块,即: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电脑设计。

高中美术学科模块结构图

模块

学时学分

必修学分

教学实施

美术鉴赏

18学时1学分

3学分

建议高一学年开设

绘画\雕塑

每个系列2个模块

每个模块18学时各1学分

建议在高二或高三学年开设,学生自主选修课程。

设计\工艺

书法\篆刻

现代媒体艺术

 

二、模块介绍

系列1:美术鉴赏(必须选修)

     “美术鉴赏是增进学生美术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包括鉴赏基础和鉴赏内容两部分。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使学生学会美术语言、鉴赏方法。认识美术与社会、自然的关系。了解中外古代、近现代优秀美术作品的风格、流派。培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操。

系列2:绘画·雕塑(雕塑模块待开发)

     “绘画·雕塑能帮助学生认识造型活动的基本规律和过程,提高表现生活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包括绘画和雕塑两个模块。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与拓展。(注:绘画可选修中国画、装饰画、西洋画,美术特长生必修素描、色彩、速写)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恰当地使用绘画或雕塑语言,品评一些中外绘画、雕塑作品,运用自己的方式创作一两件绘画或雕塑作品,学会处理一些绘画或雕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问题。

系列3:设计·工艺

     “设计·工艺能帮助学生广泛地接触材料,认识功能与形式的关系,提高策划、设计、绘图、制作能力和形成创造意识。包括设计和工艺两个模块。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恰当地使用设计、工艺的术语,从功能和审美的角度,以自己的观点评论两件以上中外设计或工艺作品;了解设计基础和主要设计类别的常识及基本技法,建立初步的设计意识;能灵活应用材料和工具,根据功能与审美要求有创意地完成一件以上设计或工艺作品;能对自己或他人的设计、工艺作品进行口头或书面说明与评价。在设计与制作中表现出耐心、专注和计划性。能处理设计或工艺活动中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问题。

系列4:书法·篆刻

     “书法·篆刻能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感受中国汉字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包括书法和篆刻两个模块。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恰当地应用书法或篆刻的术语以自己的观点评论古今两件以上的书法或篆刻作品,表达或评论自己或他人作品;能识别三种以上书体或篆刻风格特征,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基本轨迹及传统文化的关系;初步掌握一种书体或篆刻的一般技法,创作两件以上书法或篆刻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个性。(注:书法特长生必修书法、篆刻、书法理论)

系列5:现代媒体艺术(条件限制,待开发)

现代媒体艺术能帮助学生体验现代媒体在艺术表现活动中的独特魅力,提高参与艺术表现的兴趣,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包括摄影/摄像和电脑绘画/电脑设计两个模块。它贴近学生生活,特别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反映现代生活的潮流和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恰当地使用美术及相关的术语,在观念、创意、制作技巧等方面,用自己的观点评论中外两件以上的现代媒体艺术作品;了解媒体设备特点,能独立操作和使用软件;能用现代媒体艺术的形式记录或表达生活中有意义的题材,充分利用图像资料库和网络资源,有创意地完成两件以上现代媒体艺术作品以之表达情感和思想,并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大胆地对自己或他人的现代媒体艺术作品进行评价;理解现代媒体艺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并将其应用到研究性学习的表达与展示中。

鉴于每个模块修习时数只安排18学时,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可选择其中的一至两种内容进行教学。例如:书法模块的教学,书法的书体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在教学中,教师教会学生识别三种以上的书体,初步掌握其中一或两种书体即可。建议选择楷书、隶书两种书体的教学,其余书体可作为鉴赏课完成。

三、学习评价

()评价原则

     美术课程评价必须遵循导向性、科学性、整体性、可操作性的原则。评价指标中评价项目、评价指标的确立,必须科学、合理,符合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符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和不同模块的内容标准,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能力水平。评价对象的评价必须全面,应从整体着眼,涵盖课程目标的各个层面和教学的各项内容。指标条文要明确具体,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评价方法应当简单明晰,尽量做到既科学又便于操作。

()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内容应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结构、教学策略与方法、课堂组织、学生参与的程度、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教学效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美术教学的特点,采用多主体评价、表现性评价、质性评价、成长记录评定等,对师生参与美术学习活动过程综合表现进行评价。

     1、教师教学评价

     教师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提高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教学、教研积极性,进行卓有成效的创造性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评价在功能上要淡化评比与选拔,可采取自我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学生和领导评价以及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使教师从各种渠道获得教学反馈信息,以及时修正、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技能,适应高中美术新课程的要求。

2、学生学习评价

     要树立评价是为了增加自信、促进发展、提高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和美术文化的持久关注和兴趣的观念。要将学生自我评价、同学间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结合起来,体现评价标准的多主体,开放性特点。要考虑学生个体的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基础、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特征等因素,着眼于学生个体纵向进步,结合探索精神、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果等多方面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针对模块的不同特点,应采用不同形式的评价,如分数(或等级)、评语、等级和评语结合、学生作品展示等,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建议小组互评:以日常授课时形成的学习小组为单位,对本小组内各成员或其他小组成员在参与某模块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与小组其他同学的合作精神、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应用程度、对小组探究学习或合作学习所作的贡献等方面做出评价,成为学生获得过程性评价的一个组成部分。可采用交叉互评、分项互评、讨论式互评、作品展示与观摩等形式,让学生发现问题,找出差距,促进今后学习。

 

美术学科学习评价及学分认定表

学号          姓名               班级               模块              

 

       

       

出勤

20%

测试(试卷、小论文、作品创作等)

   30%

课堂表现

20%

总评

成绩

 

平时练习

20%

课外活动

10%

 

自评

 

 

互评

 

 

 

师评

 

 

 

 

 

 

 

 

教师

签名

 

教务处

审核

 

日期

 

注:1. 评价可用等级或分数制,一般分为A(90-100)  B(80-90)  C(60-70)  D60分以下不合格)

    2. 如所附原作较大,可另附贴在背面或拍成照片。

    3. 自评、互评、师评是用一句话来概括上课的主要情况。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