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模块介绍
历史选修课程模块说明
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适用对象及意义:文科班学生。有助于学生拓宽历史知识面,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增强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并成为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改革虽然不像革命那样轰轰烈烈,却以其特有的方式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历史上的改革有很多,本学习模块精选了其中九个重大曲折与反复,然而它们都对历史的前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被历史所铭记。
任何改革都并非是一帆风顺、波澜不惊的。其中或有着来自统治阶级内部的阻力,或有着其他阶层人民的不满……例如,中国的王安石变法,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与冲突,最终使得这次改革遭到了失败。
同一时期、针对同一目的的改革往往会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形成不同的结局。例如,同样是面临站被动挨打、被侵略局面的中国及其近邻——日本,它们的统治阶级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于是有了中国的戊戌变法却由于种种原因失败了,并且使中国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困境。历史的发展是必然与偶然的结合,因此,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与多样性。
通过对本模块的学习,让学生对改革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较为清晰的历史概念。通过对改革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适用对象及意义:文科班学生。有助于学生拓宽历史知识面,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增强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本学习模块的主要内容为中外近代史中民主与专制力量激烈斗争的历史,主要讲述了近代中外历史上,民主与专制力量在思想、制度和政治领域里进行殊死斗争的典型过程与史实,阐述了专制思想、专制制度和专制统治是一种历史发展过程的必然现象,它的出现有其复杂的历史原因和历史的合理性。但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与进步,民主必然要取代专制统治,它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本课程包括思想领域的论战、构建政治制度上的分歧、政治权力的角逐以及资产阶级在法制建设、构建民主政体等方面的努力。其斗争的焦点集中在国家权力的本源 (“主权在民”还是“君权神授”) 、人权的本质 (自然享有还是统治者恩赐)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统治国家的基本体制 (法治还是人治) 、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 (代议制还是君主专制) 、统治者产生的基本原则 (选举还是世袭) 以及权力结构框架 (三权分立还是金字塔) 等。本课程从古代关于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斗争说起,以近代中外民主与专制力量在国家政治体制、国家权力的基本结构、人权的地位和内容、国家权力的产生等史实,系统地阐述了近代历史上中外主要国家民主与专制力量的斗争过程。
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适用对象及意义:文科班学生。有助于学生拓宽历史知识面,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增强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战争古已有之,20世纪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在战争的动因、目的、性质、规范、样式、手段和作用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世纪先后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最残酷的规模最大的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其影响至今仍在延续。
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虽然没有再爆发世界性的战争,然而战争的危险依旧存在。战后全球性冷战旷日持久,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区域性的战争不断爆发,恐怖事件此起彼伏,核武器的发展也大大增强了战争的危险性,极大地威胁着地球上的文明和人类本身。同时,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超乎寻常的威胁。这些都使我们对战争必须保持应有的警惕性和预防性。战争留给我们的悲痛和遗憾已经很多了,当世界大战的伤痛渐渐离我们远去的时候,我们心中的警钟仍应不断敲响。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两大主题。和平保障了发展,而发展又促进了和平。战争对社会生产力是一种极大的破坏,只有在相对安定团结的国际环境中才能求得国家、社会的发展,而国家、社会的发展又会进一步促进和平力量的增强,对维护世界范围的和平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20世纪的战争概况及其产生的根源、爆发的原因、特点、规律、经验教训,进一步理解新世纪战争的威胁依旧存在,但和平的力量远远超过了战争的力量,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思维问题的全面性,并培养学生关爱人类命运和世界和平的人文精神。
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适用对象及意义:文理科班学生。有助于学生拓宽历史知识面,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增强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考虑到选择对象纵跨千年,横贯中外,我们首先参照通常的历史分期进行基本的分段和历史定位,在此基础上对历史人物进行了六个方面的简明归类,形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这个总的学习专题之下的六个小专题,即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东西方的先哲、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亚洲觉醒”的先驱、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科学家。在这六个小专题的基础上再行反复比较和精心遴选,从而形成现在《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中所看到的内容,即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如秦始皇、唐太宗、康熙,东西方的先哲如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人物如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亚洲觉醒”的先驱如孙中山、甘地、凯末尔,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杰出的科学有如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牛顿、爱因斯坦。所选人物既有政治家、军事家、军事家,也有思想家、科学家。
五、《探索历史的奥秘》
适用对象及意义:理科班学生。有助于学生拓宽历史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
在人类历史的演进过程中,留下了无数有待后人破解的谜团。解开这些历史之谜,是考古学和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考古工作者和史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在高中阶段了解这些历史谜团及其探索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想象,有利于学生社会认识能力的提高。
本模块的学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具体目标:
(一) 了解一些中外历史之谜的考古发掘和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逐步养成历史思维的意识和习惯。
(二) 注重收集材料、处理信息、形成对问题认识的学习过程,并在学习中,逐步了解解开人类之谜的基本手段和方法。
(三) 逐步培养学生宽广的历史胸怀和历史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复杂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适用对象及意义:理科班学生。有助于学生拓宽历史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
人类在漫长的演进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无数优秀的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只能选取其中的部分精要内容,难免挂一漏万。但是,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对于拓展知识面、放眼世界、培养国际意识,应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世界遗产公约》的“教育计划”要求各缔约国通过教育和宣传计划,努力增强本国人民对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赞赏和尊重,并使公众广泛了解对世界遗产造成威胁的危险和为履行《世界遗产公约》进行的活动。从这一意义上说,设置《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高中历史选修模块,也是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保护世界遗产活动的响应和参与。
通过学习,知道具有代表性的著名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收集有关资料,深刻认识这一全世界及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知道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家,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观念。懂得人类生存的环境里,文化与自然有不可分割和密切相联的关系,从而树立基于文化和自然两方面的环境保护意识。
世界遗产中建立了一类具有警示意义的特殊遗产,它反映的是人类自身在过去的历史中造成的不可挽回的错误行为,有的甚至是灭绝人性的严重罪行。它们包括日本的原子弹爆炸纪念地、位于波兰的奥斯威辛死亡集中营、黑奴贩卖交易地塞内加尔的戈雷岛、残醒剥削南美土著民的玻利维亚波托西银矿城等。把这些没有美的含义、没有文化价值的遗址作为世界遗产,其意义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面前,告诫世人不可忘却这些遗产所反映的那段丑恶历史,人类不应再次重犯历史上的错误。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主要选取美好优秀的文化遗产,但是课程标准中也设置了特殊遗产的内容,因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是不可忘却的历史与教训,它在历史上所造成的毁灭文明、扼杀文化的后果是后人难以想像的。这些特殊历史的遗留物是震撼人心的见证与警示,它要求我们应该关心人类社会发展的命运,进一步领会现代社会尊重人权的意义,确立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