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浅谈计算机软件的奥秘——编程加工信息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是描述计算机编程过程,通过体验一个完整的程序设计过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了解计算机加工信息的内在机制。由于后面还有后续课程,因此这里只要求学生了解一般编程的过程。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程序设计过程,从而学会编程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用算法概念,并把算法转换成计算机所能解释的语言。
【教学对象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在课改中没有接触过程序设计,虽然初步具备了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但会对于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认识觉得相当困难,所以本节主要是让他们通过学习设计完整的程序来了解计算机的内部运行方法,对程序代码而言,只是初步了解大体的模块,并不要求他们掌握语言并编写。
【教学策略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己编写的百米排序程序的实例引出“算法”概念,通过演示所编写的程序及书本课件去引导学生去研究算法(冒泡排序法),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方法,并把该方法与具体的程序代码结合起来,并让学生在后续的几节课内体验编写程序的方法。本节课以讲解、讨论、演示为主,上机时间安排在下一节课。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
① 算法的概念。
② 信息加工的一般步骤。
③ 程序设计的方法。
2、技能性目标
通过事例来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发他们的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 提问:
大家是否有用过QQ?那QQ的功能是什么??它又是怎么实现的呢??
说明:这个问题相对来说比较难,但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2、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先结合上周开展的运动会产生问题:
说明: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有解决问题的模拟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演示:
自己编写百米成绩排序的程序(按书本要求所写的)
问:如何实现的呢??
介绍书本P44面的算法设计
从中学习算法的概念
4、 阅读:
根据所介绍的算法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
观看理解冒泡排序的过程
5、 分析:
结合演示的程序,把所讲的算法分析成vb语言,使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过程。
定义
读入
排序
输出
四个代码块
这里要着重分析交换和排序的方法(利用两个同学交换座位的方法)
6、归耐总结:
介绍程序设计的过程: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算法)——解决问题(根据算法编写程序)——上机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