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设计的一般原则(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的一般原则(第二课时)
公开教学时间:
公开教学授课地点:国光中学南益楼四楼多媒体教室(1)
授课教师:国光中学通用技术组 潘 泉 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初步学会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个产品。
2.能力目标:培养运用一般原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提高产品质量意识、审美情趣和技术素养,培养面对技术世界发展的信心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是重点;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个产品是难点。
教 具:多媒体课件、各种款式的手表、进口三相插座等(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设计的1、创新原则;2、实用原则;3、经济原则(力求能创造“物美价廉”的产品)。其中的“美”指的是产品要美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引入新课美观原则。
(二)、讲授新课:
4、美观原则
◆实物展示:各种款式的手表。
(1)遵循美观原则的重要性:
◆马上行动:观察课本61页手表设计实例,回答问题 1,2
(2)影响产品美观原则的因素:
(3)如何体现产品的外观美?
◆思考:P62(描述产品的外观的美学特征。)
归 纳: 一件好的产品,能充分体现设计者的美学造旨。好的产品要做到“物美价廉。” 产品是否越美越好?
5、道德原则
◆案例分析:(P63 给瓜子“美容”)
◆列举日常生活中所知道的类似的案例:(地沟油、黑心棉、假酒、假烟、“大头奶粉”……,盗取银行卡密码器,网络制作“病毒”技术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行为呢? (只顾个人利益,不顾社会公德,不道德)
指出:技术具有两面性:正面给人们带来福音,负面给人们带来危害,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要正确把握、充分考虑与人、社会、环境的关系。引入道德原则。
(1)如何遵循道德原则:
(2)道德原则对于产品设计有何意义?
强 调: 不道德的产品设计将被一票否决!
6、技术规范原则
为什么要要遵循技术规范原则?
◆提问:A、为什么手机可以在世界各国畅通无阻地使用?
B、你知道火车为什么能安全地运行在铁轨上吗?
(1)什么是技术规范?
(2)不执行技术规范标准会产生什么影响?
◆案例分析:P64 “飞机上的圆形窗户” ;进口手机充电器的三相插头太大插不进国产的插座(实物演示)等。
(3)执行技术规范标准有何意义?
(4)技术规范的表达形式:有强制性的标准;也有推荐性的技术规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规范也会不断产生。
◆上网查阅:P64—65 按P65页提供的网址,上网查阅产品质量认证标志等有关技术规范的资料。
不规范的产品将难以在国际市场上竞争。
7、可持续发展原则
◆案例分析:P65“月饼的包装”;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案例分析:列举设计中涉及能源、环保的例子 (P25“环保餐具的设计”;P65 “木桶与塑料桶”)
(2)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主要内容:
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产品设计者应当遵循的原则,而且是产品设计者应当承担的责任。
(三)小 结:
技术设计的一般原则:(创新、实用、经济原则、美观原则、道德、技术规范、可持续发展原则)
(1)除课文所述的七项原则外,设计还需遵循哪些原则?
(2)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的关系:
(四)、作业布置:
P65 寻找生活中应用技术规范较典型的案例,并对技术规范的内容加以说明。
P67练习1、2
(五)教学反思:
《通用技术》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既是高中新课程实施的亮点,又是难点,学校对本课程的开设非常重视。作为本课程的课任教师,我感到非常荣幸,觉得任重道远,因此从来不敢马虎。接到教学公开周的教学任务,我更是认真对待,充分发挥备课组的团结协作精神,从本节课的备课、说课、教学设计等,集思广益,反复推敲,为上好本节课打好了基础。
上完这节课后,听课老师普遍反映本节课能达到课标的要求,较好地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师生互动好,课堂气氛活跃。课后与同学交流,大部分同学反应都能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及各原则之间的关系,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上完本节课后我进行反思,觉得之所以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思想上能充分重视,有上好这节课的信心;二是备课充分,吃透教材,明确课标要求;三是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四是有持之以恒的严谨的教学态度;五是注重师生互动,努力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通过反思,我觉得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一是本节课相对内容较多,使得师生互动的空间较少,如果把“美观原则”放到前节课讲,刚好前节课讲“创新、实用、经济、美观”四个原则,这节课讲“道德、技术规范、可持续发展”三个原则和各原则之间的关系,这样处理不但时间安排合理,相对也比较科学;二是因条件限制,学生实践活动的内容难以实现,没办法使学生亲临其境,亲身体验;三是觉得“可持续发展”原则所提供的案例“月饼的包装”比较牵强,且该原则比较抽象,如果有好一点的案例效果会更好。